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月"活动在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从举办"读书月活动"的意义,开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其次就建立"读书月"持久开展机制、强化"读书月"目的及提高"读书月"效能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说法,可见,读书自古以来就是多么重要,而在语文学习中读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曾说,余以为然。读书,心灵的羽翼。  相似文献   

4.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曾对五柳先生的读书情况这样描述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意为: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时,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清朝吴楚材编选《古文观止》时,还曾在"好读书,不求甚解"后面用小字加了一条评语:"是为善于读书者。"可是审  相似文献   

5.
吴萍 《阅读与鉴赏》2011,(10):19-19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都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王国忠 《成才之路》2013,(16):3-I0001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都曾有过阅读书籍的经历,人一生集中读书的时间主要在学校里的学习阶段。诚然,它可认定是一种读书行为。但这种"读书"所持续的时间毕竟有限,只是每个人人生中的一个必要过程。那么,读书究竟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笔者以为,广义的读书或者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一件"谋心"的事,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读书求学总难免被视为一件"苦差事",古谚有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勤"一"苦",道出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而不少人却认为,读书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如果是苦读,为功利而读书的话,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读书也会成为痛苦之事。既然要快乐读书,享受人生至乐,就应该用快乐的心境去读书、学习,不应该存在苦读一说。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1]的确,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读书应成为教师生活的必需,但教师并非都能体悟读书之内蕴,我们需要追问读书的几个问题:教师在坚持读书吗?教师怎样才会坚持读书?教师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该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9.
胡潇文 《辅导员》2014,(23):51-51
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小学语文》2009,(5):23-2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学习各种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当前学校已大多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研究了,但把"阅览室阅读"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建构的则比较少。王显才校长把读书作为我校特色,提出"阅览室阅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书提升。使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名人读书"三法"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  相似文献   

13.
杨世锋 《考试周刊》2011,(14):48-4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产生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贵在"早",鲁迅先生就是一个爱读书、博读书与"早"读书的人,他强调读书要四到,以便调动所有的感官参与学习。可是,笔者曾经有项"你最喜欢的学科"的学生调查,没想到语文学科落个倒数第二的结局。本来应该是最生动、最优美的基础课程,学生怎么会如此反感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我想在语文学习中一定存在"黑洞"。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由此导致语文学习的低效。在此,我想就语文学习的预习环节,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笔者以为,语文学习时预习的"黑洞"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一种最主流的文化建设,能够创设优雅宁静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精神境界。让学生在读书中品味人生、思考真谛;在读书后的交流中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友谊,推动集体的发展。因此,以"读书"为载体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确有一种"功夫在诗外"之效。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初衷     
读书的时候,一篇小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 文章的名字叫做:读书失落。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9岁的纽约男孩泰勒·韦弗酷爱阅读,在哈德逊瀑布公共图书馆暑期"深入阅读"的活动中,他一共阅读了372本书,整整5年没有小朋友能够撼动他"读书之王"的宝座。  相似文献   

1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  相似文献   

18.
在本文的教学设计中,作者始终遵循"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原则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的方法来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能力和寻找、捕捉、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加强朗读指导,还课堂以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深入其中,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有诵读、美读的习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  相似文献   

20.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