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空气中有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叫臭氧。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人工合成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力及杀菌作用,且易分解成为无害之氧气,故食品、环保、水产养殖等行业用于杀菌、除臭、去色等已日见广泛。臭氧在干燥状态下的杀菌力较弱,臭氧浓度需达到8~14ppm,才能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相反在水中臭氧的杀菌力就很强,仅0.04~0.5ppm浓度,数分钟  相似文献   

2.
在空气中有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叫臭氧。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   人工合成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力及杀菌作用,且易分解成为无害之氧气,故食品、环保、水产养殖等行业用于杀菌、除臭、去色等已日见广泛。臭氧在干燥状态下的杀菌力较弱,臭氧浓度需达到8~14ppm,才能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相反在水中臭氧的杀菌力就很强,仅0.04~0.5ppm浓度,数分钟内即具杀菌效果,故目前臭氧气体仅用于空气环境杀菌、除臭以及如金属、纤维、树脂等不宜入水对象的处理,一般都使用臭氧水。  相似文献   

3.
臭氧层的研究和保护是当今科研和环保领域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臭氧层的概念、臭氧的破坏机理、南极臭氧空洞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教材中的表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臭氧。臭氧为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不稳定,在常温下分解较慢,437K以上迅速分解.O3比O2有更大的化学活性,它无论在酸性或碱性下都有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大气高空的臭氧层可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量的紫外光线,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放电作用可转化为臭氧.空气中臭氧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内,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因微量的臭氧能氧化细菌中的蛋白质,消毒杀菌.现在,臭氧常作为消毒柜、饮水机及室内空气净化器中主要杀菌剂.  相似文献   

5.
1.地球上空的保护伞2012年5月初,我国南方空气监控报告显示:珠三角区域整体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但臭氧的浓度则上升了21%,成为唯一的大气污染物指标,值得关注。臭氧是有3个氧原子的氧,记为O3。大气中臭氧的含量一般只有百万分之一,常说的臭氧层指的是在距离地面25~30千米高度的大气层中,臭氧的浓度增至十万分之一,这一高度的大气层,称为臭氧层。  相似文献   

6.
大气中的臭氧是氧气在强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的 .90 %的臭氧都集中在地面上空 2 0km~ 4 0km的大气平流层中 ,它只占同高度大气体积的十万分之一以下 .臭氧虽然稀薄 ,但它吸收了太阳的大部分 (95 %~ 99% )紫外线 ,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如果臭氧层被破坏 ,地球上的生灵就会遭殃 .据推测 ,臭氧每减少 1% ,全世界每年皮肤癌患者将增加30万 ,白内障患者将增加 175万 .可见 ,人类不能不关心臭氧层 .1985年 ,英国大气科学家法曼公布了南极近 30年的臭氧观测结果 :从 1977年至 1984年 ,每年 9~ 10月间 ,南极臭氧层中的臭氧减…  相似文献   

7.
在空气中有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叫做臭氧(O3)。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这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特别是用作致冷剂的氯氟烃,以及温室气体的作用,使地球表面变暖而平流层变冷,造成在臭氧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变薄的现象。1985年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后来发现北极也存在这一现象。据美国有关方面最新报道,位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变得比过去愈大更深。其“空洞”面积…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世界保护臭氧层日”,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综合化和整体化”占优势,呈现出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新特点,重视“臭氧”教学是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需要。一、关于“臭氧”“臭氧”的分子式是O3,有特殊臭味;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是强氧化剂,可用于水、空气等的消毒和有机合成。在氧气或空气中,通过无声放电即可生成臭氧,在低层大气中只有因闪电而生成的微量臭氧。二、关于“臭氧层”“臭氧”是由氧原子和氧分子结合而成。在低层大气中,由于缺乏氧原子,生…  相似文献   

9.
讲完臭氧后,有学生提出:“既然臭氧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大,臭氧层中的臭氧为什么不下落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分子量大陆度也就大)的气体物质总是倾向于向低处运动,如二氧化碳气体就可以在地窖等低洼处聚集,那么,分子量比二氧化碳还要大的臭氧为什么不从臭氧层下落到地面呢?其实,臭氧也是下落的,臭氧之所以不能下落到地面附近是受如下两种因素制约的·第一种因素是臭氧在臭氧层中的含量很低,低到不足十万分之一,而平流层中的大气在垂直方向的运动又极弱,所以平流层中的臭氧向对流层运动的速度很慢,且在单位时间内下移的…  相似文献   

10.
大气圈层中的少量臭氧(O_2)对维护人类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极其重要的。臭氧在大气圈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绝大部分的臭氧分布在离地面大约10~50km的平流层(也叫同温层)内。进入大气层外缘的太阳光中紫外线占55%,它又可按波长分为A、B、C三个不同波段。这些紫外线在穿过大气层时,绝大部分被平流层的臭氧所吸收,因而臭氧层象一把伞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臭氧层损耗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表15~50km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然而,近2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目前,如何防止臭氧层遭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它由3个氧原子构成,大气中的含量不到空气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在近地面层含量极少,从离地面10公里起,臭氧浓度开始增加,至地面40公里的平流层里,浓度最大,称为臭氧层。到60公里高空,臭氧含量微乎其微。臭氧是大气中唯一的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的气体,因而,臭氧层就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保护着地面生物不致受过量紫外线照射而死,只让极少量紫外线到达地面。而这少量紫外线对生物不但无害,还能杀菌防病,晒黑人的皮肤,促进机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有利于防止佝偻病。  相似文献   

13.
张聿高 《化学教学》1999,(10):47-48,49
臭氧(O3)是一种淡蓝色有鱼腥臭的气体,空气中的臭氧低于1ppm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因为微量的臭氧能杀菌消毒,还能刺激中枢神经并加速血液循环.但臭氧浓度过高,会有特殊的臭味并引起疲劳、头痛、呼吸困难.在靠近地面的大气层中臭氧极少,浓度一般为0.02~0.03ppm,但在离地面15~50km处有一臭氧层,臭氧浓度高达0.2ppm,最高浓度达10ppm,它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部分有害的射线不能到达地球表面,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但近些年来由于大气污染而使臭氧层…  相似文献   

14.
臭氧层的形成与太阳有关,从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氧气分子,使分子裂变成原子,其中的部分原子以三个氧原子重新结合形成臭氧。臭氧层就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一层相对稳定的气体层,它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生物免遭紫外线的辐射,具有地球“保护伞”的美称。但臭氧层很薄,很容易被人为因素所破坏,目前臭氧层被破坏变薄(即臭氧空洞)已在世界的许多区域被发现。如每年春天在南极上空就出现一个臭氧空洞,其厚度只有1.3毫米。不久前,在北极地区也发现了一个暂时变薄的臭氧层。据报道,近两年北京地区臭氧量在春季的最大值,大约是该地区多年平均量的20%,专家们认为这一下降幅度是惊人的。臭氧空洞的出现、扩展程度及由此带来的紫外线辐射增加,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已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臭氧·臭氧层·臭氧层空洞林炳伟当前,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困扰着地球村的居民,臭氧层变薄就是其中难题之一,并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就此从臭氧、臭氧层和臭氧层空洞三个方面加以浅述。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3)。它是当气态氧在大气上层被紫...  相似文献   

16.
所谓“臭氧层空洞”是指臭氧层的浓度不到正常值的1/4的稀薄层,而并非是一点氧都没有的“空洞”。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观测表明,臭氧层中的臭氧有明显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之后全世界都密切关注着臭氧层的变化。1987年又发现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据国内外科学家观测,自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上空每年夏季出现氧异常低值中心(中心位置约在拉萨偏北),而且臭氧总量平均每年递减达到0.35%。这是地球上空首次发现的中低纬度地区大气臭氧层异常低值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青藏上空将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一、臭氧层 臭氧的分布与消长 臭氧层是法国科学家Fabry在本世纪初发现的,其范围大约跟平流层相当。因臭氧的最大浓度集中在20—25公里高度,所以臭氧层亦指平流层中这个臭氧最集中的层次。 大气中臭氧的总量(x)用折算成标准状况时的厚度(cm)来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8.
10.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小题.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O3  相似文献   

19.
大气平流层中,由于强烈的太阳光的作用,氧经过光化学反应后,生成臭氧.平流层中的臭氧是日光中短波紫外线的天然过滤器.如果臭氧层被破坏,强烈的紫外线将直接照射到地面上,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论臭氧层破坏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层是大气中臭氧相对集中的层面 ,一般是指 10千米~ 5 0千米高度之间的大气层 ,因受太阳紫外线的光化作用 ,其臭氧含量的百分率比较高 ,尤其是在 2 0千米~ 2 5千米的高度处。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大气中的氧气、氧原子的含量有随大气高度增减而变化的规律 ,在平流层内便形成了臭氧的聚集区。大气中的臭氧除了具有随高度分布的规律外 ,而且还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以及昼夜交替而变化。在臭氧层里 ,其实臭氧的浓度是很稀的 ,即使在浓度最大处 ,所含臭氧量也不过大约 10 ppm。若将大气臭氧总量订正到海平面上 ,它只有 0 15厘米~ 0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