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今抄袭剽窃之风盛行,屡禁不止。“文窃公”不仅有当教授的,也有识字不多的农民。报载某村庄整村人都在抄,某农民将报刊上别人的文章打印寄往全国各地大小报刊,一年得稿费十几万元。“文窃公”的伎俩多种多样:1、原文打印,署上自己的姓名。2、改头换面或斩头去尾或作少许改动。3、原文打印,原作者名字不改,但通联地址改为自己的,注明发表署名为“笔名”,真实姓名写上自己的,以领取稿费。4、将原作者名字和自己名字并列,自己的姓名排在前面,以制造合作假象,而通联地址是自己的。5、改换作者名字,如原作者叫“张三”,他的“笔名”就叫“张三…  相似文献   

2.
    
布朗夫妇盼子已久,因而得子之时真是欣喜若狂。为儿子取名他们绞尽脑汁。所有的名字他们都觉得太平常,最后终于为他取名“妙”。 妙·布朗的童年真是十分美妙。但对于别人取笑他的名字,他感到很气恼。他慢慢长大,成了家,有了孩子,生活很美满。但他依旧恨他的名字,一直到老。终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艺术的舞台上有一位绘画大师,他的名字不仅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走向了世界,把中国的绘画艺术推向了国际舞台,他的名字就是齐白石。本文将探讨齐白石及他的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4.
游睿 《新闻世界》2007,(6):25-25
张三和李四是校友,毕业以来很少见面。这天张三见到了李四,兴奋地走上前去和他打招呼。两人一见面,好一阵寒暄。张三把李四的情况问了个清清楚楚,李  相似文献   

5.
失眠     
1993年7月18日晚,在上海一家医院,主治医生马良捧着一台理疗仪来到网络频道编辑张三的病房。这个面带土色的中年人此刻正躺在床上看天花板。据说这个人已经失眠100天了。一个星期前,他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同一位专职通讯员闲聊,得知他近年来在省内报刊上发表稿件几百篇,正当笔者羡慕之际,他露出了一丝不快。原来他的名字几次被编辑搞错,还不止是一家报社。有的名字顺序搞颠倒,有的把名和姓搞颠倒,有的竟把姓搞错了,令他哭笑不得。有的人说:“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这话用在这里不确切。发表作品署上自己名字,这是作者表示郑重、负责之意;  相似文献   

7.
他的名字对一般人来说很陌生,他模样平凡,貌不惊人。衣着随便,甚至不修边幅。上流社会交际应酬的场合很少有他身影。然而在电脑界,他的名字如日中天,他可能是主宰人类未来生活的“上帝”。他就是美国“微软”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盖茨创建的“微软”公司至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稿件中,时常看到听到这样字句:表扬张三做好事就写:“说起张三.全村人都伸大姆指”;介绍李四常照料五保老人,就写老人“见人就说”,“逢人便夸”;……试想,即使张三做的事情很突出,群众很赞成,也不可能“全村人都伸大姆指”夸他;李四照料老人,再勤快,五保老人也不会“见人就说”、“连人便夸”.这些词句大绝对、太夸张了. 新闻本身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使用夸张之言,似乎更生动了,其实只会引起读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永远立于大众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的名字在新闻界和出版界已如雷贯耳,目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三项奖:韬奋新闻奖、韬奋出版奖、韬奋新苗奖。毛泽东同志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或者一个媒体自身,就是一个本应无比丰富的‘世界’。彼此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我打不过张三,是因为他的力气或势力比我大,并非由于他的智慧比我多。但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应该是‘道理’或者‘智慧’,而不应该是强力,否则,我们的社会就很悲哀,就没有前途。”  相似文献   

11.
御驾亲泡     
设想有这么一位男人,年龄刚过30,权势在手,喜好游乐,处事不羁,且不难看。明明身为总裁,却偏偏要把自己下放做分公司经理,带着一帮人在基层冲锋陷阵。是不是很另类的钻石王老五?参加电视相亲,是不是美女们的灯都会为他而亮?是的,他的名字叫做朱厚照,史上称他明武宗。他给自己取个名字叫朱寿,又封自  相似文献   

12.
年届中年、或中老的一代也许还记得他的名字。半个多世纪以来,殷承宗获得过很多国际大奖,但是对于一般的中国乐迷来说,人们总是把他的名字和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联系在一起,他的名字曾因这两部作品而响亮、传扬。  相似文献   

13.
尹朝阳像他的名字一样年轻,可他的作品却明显有一种青春时期不该有的受伤感。  相似文献   

14.
“李铎”这个名字是他头天晚上临时从字典里找出来的,他认为“铎”这个字,一是声音响亮,有分量;二是意义深,有唤醒民众之意。为什么要临时改名呢?原来是李铎担心考不上军政大学让人笑话,所以就换个名字去报名。以后,“李铎”这个名字伴随他走过了几十年不平凡的岁月,见证了他另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他最初的名字李青槐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了。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我到北京给李铎送样书,他和夫人竟亲自到月台上来接我,中午又设宴为我洗尘。恰好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文清因采访李铎在座,李铎不经意地告诉她早上接人去了,当文清问接谁时,李铎一指我:“他呀。”文清顿时瞪大了眼睛,她万万想不到一代书法名家竟会亲自到车站接一个小编辑!  相似文献   

15.
古城太康,有一位自学成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赵祚令。赵祚令是太康县高贤乡潭岗村一个农民的儿子,父母勤奋、耐劳的品德熏陶着他,使他自幼就养成了顽强进取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位男孩.他5岁时因伤截去了双臂,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导下.他挺过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6岁起开始写文章。迄今为止,他写下了总数不少于50万字。这些文章不是用手写的.而是用脚写的。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雷勇。  相似文献   

17.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李景峰这个名字。是的。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编辑。但他在我心里却沉甸甸的,很有份量。  相似文献   

18.
万玉云 《出版广角》2015,(4):121-123
有没有一种喜爱,最初开始于一个名字?对林风眠,我就是。林风眠,念着念着,像一幅温远的画,清艳。他画的画,他做的事,他的性情,他的品格,越看越洞明,再要不喜爱,已是不能。  相似文献   

19.
<正>梁发先生(1789—1855)被称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他虽出身寒门,但他的名字却常与主流社会联系在一起,并多次被推上时代的前列。曾经有英国人专门为他作了传记,其于1830年写的部分日记被英国博物馆及美国的大学图书馆所收藏,同时还建有依据他的名字建立的香港中华基督徒教会"梁发纪念礼拜堂"。梁发在担任报刊编辑工  相似文献   

20.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