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位高中生因为人际关系敏感,出现了抑郁、紧张、失眠等问题,心理咨询师通过摄入性谈话,发现与其负性经历和不和谐的家庭有关。心理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认知重建。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多数来访者存在认知偏差,他们更多地关注消极。心理咨询师要矫正来访者的认识偏差,引导来访者关注正面信息,关注事情的积极意义,关注消极背后的积极。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咨询中,当来访者可能存在自我伤害的高风险时,心理咨询师有向对方合法监护人提出预警的责任。但是,告知监护人意味着要泄露来访者的咨询秘密,这不可避免会影响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度。心理危机干预后如何重建信任?本文结合一个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从澄清感受、自我暴露、阐述规范、调整认知等角度进行了成功的辅导。  相似文献   

4.
本案例通过介绍一名自幼缺乏母爱的大学生由于失恋产生的心理问题,结合心理测验、个人陈述、同学反映及咨询师观察等,对其症状进行评估和诊断,发现其性格孤僻、内向,依赖性强,社会关系单一.采访者在祖母离世后经受失恋,产生了错误认识和负性情绪,心理焦虑、抑郁、自卑,睡眠产生障碍,人际关系不良.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矫正来访者错误认知,帮助其重建自信,训练其自我调整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过五次心理咨询会谈,来访者心理状况和睡眠障碍得到明显改善,适应了新生活.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词的流传,深刻地影响国人的心理.作者在实际心理咨询中探索出一套适合国人心理和思维的咨询方法,通过实践验证,汉语语词心理疗法能快速有效的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汉语语词心理疗法的咨询模式共有六个阶段.语词选用阶段:对来访者经常使用的与此进行检验;语词解释阶段:来访者的解释;语词图像化阶段:来访者根据自己的解释的语词图像化;语词修改阶段:咨询师帮助来访者修改语词;语词体验阶段(重新图像化):来访者根据咨询师的解释进一步使语词图像化;语词运用阶段:鼓励来访者使用新的语词并记录心理和行为改善的情况.通过检验来访者使用的汉语语词修改、语词情景再现、语词具体化等技术使用,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理解他人,从而走出心理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杨娜 《宁夏教育》2023,(Z1):150-152
文章介绍了咨询师用认知行为疗法对一名初三女生考试焦虑心理进行辅导的案例。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来访者探索焦虑情绪产生的心理原因,发现自己的扭曲认知和信念,对其真实性进行验证,从而建立新的信念,产生新的行为结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案例是由一位总认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引起人际关系不和谐,从而产生不良情绪的来访者心理咨询个案报告。通过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加以分析商讨,并确定咨询方案。为了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改变认知行为上的偏差,树立新的认知观念。由于来访者愿意接受心理咨询,而且求助动机强、合作性好,所以经过心理咨询,达到了咨询目标,咨询效果也得到了来访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倾听技术是心理咨询会话中最重要的技术,是心理咨询师获取来访者心理问题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非选择性倾听,是让来访者掌握主动权,咨询师只以注意倾听作为反应,给来访者充分的时间,通过非语言行为、副语言、简短接话和沉默中倾听等具体技术的应用,鼓励和激发来访者尽可能自由地诉说,以探索问题所在,保证咨询顺利进行和咨询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报告一例大学生女同性恋因失恋引起心理危机的干预案例。咨询师通过9次咨询,帮助来访者巩固社会支持系统,宣泄情绪,建立正确认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例视频咨询强迫症的个案实录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咨询.在这例咨询中,咨询师通过网络视频,运用暴露、仪式行为阻止及认知矫正等方法进行治疗,最后通过心理测验及来访者的生活表现判断来访者的症状基本消除.由此可见,网络视频可以用于心理咨询,且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自我觉察是心理咨询师培养与保持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我觉察可以促进心理咨询师对自我的认识和觉知,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放下自我,真正表达出对来访者的同理心,更好地帮助来访者;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积累经验,保持和提高心理咨询技能。  相似文献   

12.
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具体化技术。咨询师借助具体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澄清来访者表述模糊不清的问题及观念,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把握真实情况,协助来访者更加有效地接受咨询。通过对一例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具体化技术在初中生心理辅导中的重要作用及独特功能,并提出使用具体化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旨在为初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反映位置技术源于系统咨询,是一种激发来访者自我观察和自我参照的应用技术,是一种自我理解的存在性体验。咨询师通过位置转换、循环提问与情感支持,邀请来访者成为观察自身的观察者,引导来访者采用一个观察者的位置来反观与觉察自身在访谈中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达。位置转换前,启发来访者从不同视角理解内心冲突,改变自我。以学校心理辅导个案为例,探索反映位置技术在学校心理辅导个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来访者因与同学发生冲突,心情低落,抑郁,主动求治.经过收集资料,心理咨询师根据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及SCL-90、SAS、SDS等诊断工具,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最终鉴定为严重心理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问题.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会谈法等方法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认知,同时消除其焦虑情绪,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心理咨询师吴剑先生的《心理咨询师的价值参与》一文中,他写到:“心理咨询情境中价值参与是指咨询师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来访者的价值取向或选择的行为。价值参与程度,由浅入深划分为:价值中立,价值澄清,价值引导,价值灌输四种形式。(1)价值中立,它强调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师对求助者提出的问题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求助者自主决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求助者的身上,而咨询师处于被动地位,只作为跟随者;(2)价值澄清,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帮助来访者澄清其价值追求,帮助来访者了解和体察自身价值观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其行为的代价与后果;(3)价值引导,是咨询师在必要的时候引导(而非代替)来访者做出选择,有时甚至引导(同样不是代替)来访者做出相应的改变;(4)价值灌输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价值观作好坏、正误判断,通过灌输或者操纵的方式作价值的裁判,甚至代替来访者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6.
来访者A为高三男生,主要问题是考试焦虑,伴有与高度控制的母亲的亲子冲突和学习策略问题。心理咨询师及督导师均以认知行为取向为主,并将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技术、催眠治疗技术等在内的综合心理咨询方法应用到学校心理咨询。最后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考试焦虑,提升了成绩。通过接受督导,咨询师逐渐发展其自主性,从而提高了独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倾听作为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技术,能够营造一种安全温暖的气氛,使来访者能够更加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加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倾听还能够体现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尊重与关注,使来访者感到自己在心理咨询师心里很重要.每个人都喜欢和尊重自己的人交流,所以倾听使咨询师在来访者心目中树立了威信,并与来访者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使来访者更容易接受咨询师的建议.倾听作为最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容易操作而且效果明显.因此,倾听技术如果能被更多的班主任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认真倾听,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注,他们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教师.学会倾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真正听到学生的呼声,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才是灵魂和灵魂的对白.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经历着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助入自助目标的成功实现,不仅需要来访者的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价值中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是: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向上、向善、自我发展的潜能;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能掺入个人情感与价值,不能对来访者进行价值评判,也不能强迫来访者服从咨询师的价值观念,要对来访者的情感、观念、行为给予无条件的尊重与接纳.  相似文献   

20.
段青青 《考试周刊》2012,(37):164-165
意象可以调节情绪,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意象消除来访者的消极情绪。意象对话技术就是通过意象影响来访者的深层的心理,改变心理状态的技术。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意象对话技术调适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