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新心理主义文学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代表作家伊藤整等人有意识地模仿西方“意识流”大家乔伊斯、普鲁斯特的写作技巧.成功移植了西方意识流文学,同时在移植的过程中结合日本本土特色,形成了日本式“意识流”。  相似文献   

2.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著名意识流作家伍尔夫的散文批评名作,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妇女与小说”,伍尔夫在文中提出了女性写作需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和每年500英镑的进项,同时也表述了“雌雄同体”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意识流"小说是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本文以"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主题。探讨和总结其艺术手法,无论对于指导读者的鉴赏还是作家的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的作家认为文学应反映出真实的生活,即内心的主观对于客观的现象认知。通过对《尤利西斯》作品研究可知,意识流小说具有四个特性,即意识流小说折射的哲学性、心理性、社会现实性和文学前景化性。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时期中国文学兴起了一波对意识流的接受热潮。在理论和实践上,中国作家都对意识流这个"舶来品"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接受。很多具有不同创作思想的作家都开始尝试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写作。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家对意识流的接受并不是全盘的"拿来主义",而是与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并运用意识流这一新颖的写作技巧来进行自我的"文化寻根"。  相似文献   

9.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作家,其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独特的意识流小说,其艺术魅力表现在“有意味的形式”、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对照和两条行文线索并置三个方面,也体现出伍尔夫对和谐与平衡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小说,二十世纪20到40年代流行于欧美.意识流小说大师们反叛传统,不断革新文学创作的手法,大大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意识流小说诞生的心理学、哲学背景,意识流小说的各种技巧和相关理论,尝试介定“意识流”这一名词.并以乔伊斯和伍尔夫为例,进行比较研究,以见两者意识流手法的共性和异象.  相似文献   

11.
王蒙的“意识流”试验在李欧梵眼里成了“技巧的政治”,与同在文学“意识流”问题上进行卓有成效实验的刘以鬯的文学观和审美观的比较中,可以见出此言并不怎么为过。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文学最主要的变化是“内转”,即作家从关注外部物质现实转移到内部心理现实。”内转”是当时时代变化的产物,也与当时弗洛伊德心理学说和柏格森哲学等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内转的具体表现是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西方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的产生基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承载着对人的本真思想的探讨、对意识深层的揭示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实践着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中国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同样基于对人的认识、对特定时期人的观念不断提升的前提。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相对西方意识流文学而言是一种时空上的错位与审美观念上的应合。自此,当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转向内部世界的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视点也从此真正走进“人”这一文学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一直非常“惧怕”意识流。意识流是没有方向的河水,是倨傲的人,昂着头,垂下眼睛看着我们,作家一个人自顾自地说个不停,而且是想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样的文学,我们真的会惧怕,会在某一页还没有读完的时候,很理直气壮地放弃了。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文学交融中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嬗变张普如果从王蒙发表第一批所谓“东方意识流”小说的1979、1980年算起,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当代作家把西方作家几百年间走过的文学道路又重新走了一遍。80年代,可以说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学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在小说领域出现了向传统衅战的意识流,它嘲弄传统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操纵傀儡式的人物,杜撰煞有介事的故事;主张作家退出小说,避免“介入”,于是意识流作家探索出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情形无疑和中国文学传统因素有直接关系。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识流”,实际上有二个“根”:一个是来自西方文学,一个则是来自于传统。前者确立了它的名称和话语形式,后者则潜在地影响了它的内容和实际。只有把这二者联结起来,才能对中国的意识流文学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     
近年来我国文学界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术语:“意识流”——意识流小说、意识流电影,意识流手法……等等。因为它是“舶来品”,大家不免看着眼生。 “意识流”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发明权属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他认为,人的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犹如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因此,他提议以“意识流”、“思想流”称之。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欧美一些作家将这一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与“意识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流”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情形无疑和中国文学传统因素有直接影响。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识流”实际上有二个“根”:一个是来自西方文学,一个则是来自于传统。前者确立了它的名称和话语形式,后者则潜在地影响了它的内容和实际。只有把这二者联结起来,才能对中国的意识流文学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教学意识流     
“意识流”原是一个心理学和哲学术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把意识比喻为流动的“河流”或“流水”,法国的柏格森也说过:“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20世纪20年代,欧美一些作家把这种理论直接借用到文学创作上来,认为文学主要就是表现人的意识流动,尤其是潜意识的流动。近年,“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已经运用到电影、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行当。那么,课堂教学能不能借鉴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