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演变解析符号的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在最初是任意性的,经过人类长期的集体训练、学习传授而约定俗成为理据性.从任意性到理据性,就是符号贴上历史标签、文化标签的过程,也即符号的社会化过程.能指与所指关系演变所体现出的社会性既有不断变化的一面,也有稳定的一面.如果将两个能指相互置换,那么势必带来所指的改变,使原来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文化意义发生改变,因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原本就是一种人为的、社会的、被赋予的、教育的、当然也是意识形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形式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任意性和象似性进行再讨论,支持象似辨证说,反对任意支配说,指出象似性是语言的本质,并就如何运用象似性学说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陈玉洪 《东南传播》2011,(6):131-133
本文从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认为文学符号同一般符号一样,具有任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其任意性表现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是不可论证的;作家采用的文学符号及其表征的概念之间没有天然的、本质的联系;文学符号的意义是多元的,而且,文学符号常常是漂浮的能指.文学符号的理据性表现在文学象征属于相对稳定的符号;文学符号的意义是意识...  相似文献   

4.
理据性研究是词汇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理据研究可以对词语的来源和结构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虽然现代语言学中的"理据"是受西方影响建立起来的,但如何从我国古代训诂学、语源学的实践中借鉴经验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尔雅》郭璞注中的理据性思考为着眼点,通过排比分析、总结归纳,对郭璞注理据的类别、方法及价值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付识睿 《今传媒》2012,(4):136-137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运用语言的任意性、谎言性来解释不同的报纸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不尽相同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较不同报纸媒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情报道的差异性,指出新闻传播并非是客观性的而是主观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语言的特性对报纸新闻语言的影响,试图给新闻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符号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口头语言与文字语言,它们具有任意性与可论证性等特性,中外其他学者还认为其具有喻化性、抽象性、情景性、两层性、能产性、离散性等属性……那么,语言符号在纪录片中会有怎样的特性?纪录片又怎样通过符号进行叙事与信息传播的呢?笔者利用对比分析、举例论证的方法,总结出语言符号在纪录片中还具有具象性、史料性、新闻性、文学性、"前景化"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理据性和像似性是目前语言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但针对其历史发展,国内对西方传统的论述多语焉不详或有失片面,而对我国本土语言哲学传统中的思想根源则多避之不谈,更无系统论述。文章以几个中西方代表人物的观点为主线,择要回顾并对比认知语言学兴起前此概念在中西传统中的发展,并从我国古代哲学文化传统中追溯其认知思想根源,籍此证明,理据性像似性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是西方理论框架下我国传统思想的再包装,与汉语有更高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8.
吴亮 《新闻爱好者》2011,(22):112-113
消费过程中,语言符号借助形体摹状、语音相似、语义变化等方式,形成新的符号,并且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为全民消费符号。这一转化过程凸显了符号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形态的建构性、复杂性,反映了消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媒介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吴亮 《新闻爱好者》2011,(11):112-113
消费过程中,语言符号借助形体摹状、语音相似、语义变化等方式,形成新的符号,并且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为全民消费符号。这一转化过程凸显了符号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形态的建构性、复杂性,反映了消费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媒介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李宁 《大观周刊》2011,(13):99-100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文化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视文化思维模式来找到不同语言的结构理据性,或者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来分析不同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句法构造特点的差异,尤其是英汉句子语序上的不同,以显示英汉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陈辰梓 《大观周刊》2012,(43):31-31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被誉为人类语言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同时为结构主义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书中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与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地领会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9,(9):34-42
身体参与表意的现象早有人关注,有关社会身体文本表意的讨论也颇多,但对身体的自然手段表意(本文简称为身体自然表意)的讨论却不多。身体自然表意的本质问题是诚信。诚信是文本表现出来的真实感,是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后真相时代,真实问题掩藏在诸多的舆论观点中,诚信问题凸显并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身体参与沟通时,其物理在场性具有"自然"的真实性,呈现自洽的"理据性"(motivation),常被认为是诚信与真实的(gives off),因此身体是诚信建构基点,其所卷入的诚信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问题。本文基于符号学的方法,以沿街乞讨的典型文本,试图讨论人际传播中诚信的身体建构问题。身体表意若要诚信,得处理"理据性"问题,即身体和意义直链接的"天然"问题,这种链接受接收场景的影响,呈现出"回旋"的机制。乞讨中的身体,要构建出"凄惨值得帮助"的意义,主要依靠身体来表达。大多乞丐表达首先通过凸显"残缺",获得标出性理据性,从而建立诚信表意的基础,但若要行人的帮助,需要通过加大身体的卷入,强化理据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身体的可展演部分,乞讨人员往往会降低身体卷入,弱化理据性,以降低展演的意义冲击先前强化的意义。这种理据回旋的掌控,表明身体作为传播的"自然"在场,具有"伪自然"性,也说明身体表意研究作为传播组成部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法律词语及其释义对今之大型语文辞书编纂具有以下重要的参照价值:一是提高辞书释义的准确性;二是助于辞书释义揭示词语的理据;三是提示辞书收词立目应当注意平衡性与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播讲语言的规整性基本上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说好普通话,语音纯正;二是语言表达生动而不失规范、活泼而不失严整。在广播、电视节目的播讲方式、播讲内容、播讲形态已经不断变化出新、多姿多彩的今天,作为专业的播音员或主持人,还是否有必要继续强调播讲语言的规整性?“规整性”话题不应当是日常“纸上谈兵”的谈资,不应只是上级机构进行语言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关于其流行原因及形成机制的探讨成为重要议题。相对于汉字符号,作为"年度十大流行语"的"skr"一词具有其独特的类型和流行机制,分析以skr为代表的外来流行语流行的原因,以便能对这一类流行语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首先梳理了"skr"的演变与其常用意义,在此基础上,以符号的理据性为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skr"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在机制。文章发现,"skr"一词之所以能够流行,在于其在语音、形态与语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内在理据性:语音方面表现为同音节谐音、数字谐音和方言谐音;形态方面表现为其符号理据和缩写理据;语义方面表现为该词存在着隐喻性的跨域投射。这些内在理据使得"skr"一词形式上更加形象、含义更加丰富、特征更加新异鲜明,易于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6.
法学家徐国栋曾经说过"欲治法学,必先治语言学."法律语言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语言,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准确性、严谨性、特定性.因而我们在罪犯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正确区分和理解,将罪犯档案中的法言法语与生活中的日常理解分辨清楚,否则,就会歪曲法律的本意.……  相似文献   

17.
手语的传播与有声语言、文字的传播不同,在多维传播语境中,手语的媒介形象运用比文字更易于被认知和记忆,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韩国手语地名是韩国聋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理解某一地域并用手势表达出来的视觉语言符号。本研究对韩国手语地名进行理据分析归类,以此探讨手语元素在多维传播语境中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吴晓虹  曾庆香 《编辑之友》2023,(2):80-85+91
人们习惯以符号把握事物的形象,城市形象即人们对于城市各类符号进行感知的结果。然而,人的惯性逻辑使之在看到城市中的各项元素时,本能地将这些符号的能指直接指向所指,而未仔细探究其中理据性的生成过程,进而造成城市形象认知的偏差。文章在符号学基础上,嵌入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将行动者行动的过程视为符号理据性的生成过程,其中转译作为行动的关键机制,帮助完成了理据性的创造。符号学与行动者网络的结合,不仅对城市形象进行了更为客观的解释,同时对于一切主体的真实形象建构、呈现与认知,提供了更为扎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批判路径。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词汇的语义生成是词内理据与词外理据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兴网络词语"雷"字也不例外。从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两个层面来探讨"雷"字的语义生成模式,不仅能够对"雷"字新的语义作出更科学、更本质的诠释,而且也能够给网络词汇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档案检索语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情报检索语言。它对档案标引、检索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张琪玉同志曾经认为:“情报检索语言与情报检索效率有最密切的关系,漏检和误检的至少一半,是由于它的性能和质量不够完好而直接、间接导致的。…在解决情报检索问题中,情报检索语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所以,对档案检索语言问题的研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些初步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