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太行山周边30多家党报的社长、总编辑,中央媒体的记者朋友和著名高校新闻院系领导、教授有缘踏上文殊菩萨的智慧道场,踏上世界遗产五台山这块神奇的福地,踏上忻州这块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热土,参加第七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弘扬太行山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报讯10月15日至17日,第二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举行。当年曾在太行山工作过的新闻老兵及来自国内著名媒体及院校的专家、学者,太行山革命老区十家地市级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汇聚一堂,回顾烽火岁月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太行山以笔代枪的战斗经历,研讨新时期新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责任,学习太行山新闻精神。60多年前,以太行山为依托,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敌后根据地,与此同时,在根据地上,党领导的新闻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和成长起来,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也为新中国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3.
生于太行山。长于太行山,我对太行山这个襁褓自然爱恋。 小时候,我知道穿村而过的那条渠名叫红旗渠,大人们用它浇地后就可以收获沉甸甸的麦粒、玉米和稻穗,而我们小孩儿夏天也可以趁大人们午睡时偷偷眺到渠水里.快活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4.
金秋十月,巍巍太行山焕发出秋的魅力。10月14日至15日,在革命圣地、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县前南峪,举行了一届新闻界的盛会——中国第五届太行山新闻论坛。来自中央及晋、冀、豫三省27家媒体及全国新闻院校的社长、总编、专家教授,满载着喜悦和希望齐聚一堂,缅怀革命传统,追忆抗大精神,围绕抗大精神与当代传媒这一主题。畅谈新闻改革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5.
初秋的太行山雄姿昂然,万紫千 红,分外妖娆。 一场秋雨过后将伏天闷热驱散殆尽,太行山的田野里,谷穗压弯了腰,高粱羞红了脸,核桃摇醉了头,花椒笑咧了嘴,太行山迎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8月18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来到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把党对人民子弟兵的关怀带给英雄的太行人民。 50多年前,当革命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的时候,刘华清曾经随刘邓大军在太行山转战,同英雄的太行人民结下了骨肉深情,今天,他  相似文献   

6.
1940年夏,我和李文、王华三人,作为三家书店的代表,到太行山八路军野战总部(朱、彭总副司令所在地)驻地山西辽县(现左权县)麻田开办华北书店。当时李文同志三十来岁、王华二十出头、我则将近二十,三人经历略有不同,但都是南方小伙子(统称“上海人”),都是上海书店出身,对名闻四海的“太行山八百里”、“太行山,八路军”,充满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山西长治日报社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上党战役大捷和长治解放暨建市60周年,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3月份开始隆重推出“在太行山上”大型专题报道活动,在《长治日报》、《上党晚报》分别开辟了《从井冈山到太行山———中国革命光荣之旅》、《太行山———永远的丰碑》、《经典长治———百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等栏目,还与人民日报文艺部、长治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长治杯太行精神颂”征文活动。(占禹)长治日报举办“在太行山上”专题报道活动@占禹  相似文献   

8.
言有尽而意无穷︽太行山上著巨篇︾评析孟扬河北农大坚持“太行山道路”的长篇通讯《太行山上著巨篇》以及评论《乐把知识献人民》,是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李新彦采写的。这两篇文章在1996年9月6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出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务委员、国家...  相似文献   

9.
华克 《中国记者》2021,(2):125-127
根据他的遗愿,我们把他的骨灰带到太行山腹地的左权县,一部分撒在清漳河里,一部分埋在了太行山脚下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旁。他怀念在太行山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岁月,怀念那里老百姓与八路军的鱼水深情,说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精神却是最为充实的,那是他一生中最为意气风发最有用武之地的日子。他怀念太行山,还因为,他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战友和同事中有47位永远长眠在那里。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第五期的《采写编》杂志,刊登了该杂志总编、太行山新闻论坛的发起者郝斌生同志的文章《我与太行山新闻论坛》,文章回顾了论坛的举办初衷,每届论坛的成果与收获  相似文献   

11.
巍巍太行山,是我深深怀念的地方.1947年秋天,我中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线到达太行山的晋冀鲁豫解放区.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文化产业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①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山地区一直以鲜明的地域特点、独特的历史内涵,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太行山文化产业带的构建是对太行山地区文化产业现状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太行山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是我成长的摇篮. 太行山是我采写新闻的大舞台. 1964年春天,我第一次到大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派我为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采写大寨玉米"三深"(深耕、深种、深刨)种植法.专题节目传播大寨科学种田经验. 这是一次43年前媒体在大寨的单项联合,今天在大寨召开第四届太行山新闻论坛是多家媒体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14.
太行真面目     
知道天下有个太行山是很早的事了。生长在淮北平原上的我,直到外出上大学之前,几乎没见过山是什么模样,稍稍知道一点儿的大山也只有泰山和太行山等有限几座。 太行山没有泰山那样显赫的声名和尊贵,悠悠岁月等闲流逝。它虽地处中原,却是除了几次农民起义军啸聚于此之外,千百年来,一直沉寂在历史的一隅。直到现代,人们才看到它那威武雄壮的一面。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一曲“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歌声振奋了整个民族。  相似文献   

15.
<正>"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那里灭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它的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词作者叫桂涛声。桂涛声是云南省沾益县菱角乡卡郎村人,回族,生于1901年,卒于  相似文献   

16.
李晓波 《出版参考》2005,(26):27-28
在巍巍太行山上,有一座纪念碑,正面是杨尚昆的题字:"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在太行山战斗过的57位新闻界烈士的名字,第一个是何云,第二个是李竹如.  相似文献   

17.
一路走来 一路研讨 一路收获 □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周如璧 今天,太行山周边30多家党报的社长、总编辑,中央媒体的记者朋友和著名高校新闻院系领导、教授有缘踏上文殊菩萨的智慧道场,踏上世界遗产五台山这块神奇的福地,踏上忻州这块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热土,参加第七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弘扬太行山精神,围绕"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进行深入的研讨,同时,进一步感知五台山,共享忻州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魅力,共同为我们忻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闻文化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在巍巍太行山上,有一座纪念碑,正面是杨尚昆的题字:“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在太行山战斗过的57位新闻界烈士的名字,第一个是何云,第二个是李竹如。  相似文献   

19.
当一天“八路”——成都记者千里太行山抗战实地行纪事金涛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为了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成都市新闻记者协会组织成都晚报、电视台、电台和工人日报等新闻单位的七名记者,千里挺进太行山,进行了一次难忘的采访。在...  相似文献   

20.
《采.写.编》2009,(6):4-4,65,66,F0003
秋风送爽来,太行邀宾朋。10月21日至22日,以“西柏坡精神与当代传媒”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我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隆重举行。太行山周边及北京、上海、湖北等7省市多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和全国大专院校新闻专家教授40余人会聚一堂,共同研讨西柏坡精神,畅议新闻改革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