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准确把握地方高师院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寻找科学合理地针对师范生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课题组选取西部某师范学院为案例,进行生命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能正确认识生命教育并渴望得到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地方高师院校生命教育存在缺失。基于此,研究认为,应通过构建立体式生命教育环境、建立健全生命教育课程模式、加强教师队伍生命教育理念来推动地方高师院校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师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针对当前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解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内涵,分析其对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启示,探讨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必要性和操作性,对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如何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以校企合作这一研究视角,来积极探索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完善与发展的新路径,以期能对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开放的就业体系中,就业竞争对手增加,地方基础教育教师需求市场萎缩,过量供给的师范毕业生群体的专业和层次结构存在失衡现象。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自身就业能力乏弱,择业观念不当,更加剧了其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准确认识和分析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将会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师范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贾卫红 《大学教育》2019,(3):146-148
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不足、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实习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以及教学方面"应试教育"的倾向仍很严重。要提高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必须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实习等。  相似文献   

6.
学习倦怠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常见问题,备受学者和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是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力量,师范生的学习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地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该研究从环境因素(外部因素)和个人因素(内部因素)角度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任务,为了应对宏观就业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就业难问题,高师院校应着力提升师范类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从学校教育和师范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师范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师范生顶岗实习对于全面推进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密切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联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衡阳师范学院近年来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顶岗实习模式,取得了高师院校、学生、基础教育"三赢"的成效,有利于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情怀是教师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坚守职业的内在动力和践行师德的重要体现。地方院校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包括德性自觉、职业认同、乡土情怀、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培养地方院校师范生的教育情怀,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从教意愿,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供乡村教师发展的持续动力,使其成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建构以地方院校引领、区县政府统筹主导、中小学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是地方院校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师院校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为地方及社区建设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而实现这一任务的基本途径是教学。阜阳师范学院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皖北文化资源,解读教学内容,增进师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师范生通过走进皖北社区,提前走进社会,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升了高师生素养。然而,目前高师院校与社区联系较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较少,必须对现行的高师院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高师所在社区文化,以提高高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师生的素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师资。  相似文献   

1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二字承栽了社会大众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和厚望,也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素养教育存在着素养教育意识不强、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法不科学、考评方式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过硬等问题。应通过树立素养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教材设计、创新教学实施方法、健全素养考评体系、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提高素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为其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意识,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范生.高等师范院校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实践观,努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以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师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和加强高等师范信息技术教育是推广和普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高等师范教学现代化进程 ,培养跨世纪合格师资的需要。针对当前高师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我们应该加强课程体系研究 ,改善教学环境 ,开展CAI课件的研究与开发 ,大力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 ,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对高师舞蹈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在基础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得到艺术教育界普遍关注,但是作为培养基础艺术教育师资的高师舞蹈教育却并不令人乐观,具体体现在舞蹈课程定位不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高师舞蹈教育的发展。因此,高师舞蹈教育应从转变舞蹈教育观念人手,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时代与区域特色,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材建设,循序渐进,最终使高师舞蹈教育跟上基础教育发展步伐,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艺术素养是师范院校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其内涵包括艺术创造力、艺术感受力和艺术评价和鉴赏力。艺术素养具有促进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及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作用。师范院校必须准确定位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目标,加大艺术教育建设投入,充分利用各种艺术素养教育资源和途径,达到培养合格师范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的现状,主张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实践教学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位置,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以及具体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举足轻重。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的师范院校,更应该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但目前师范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经常化、制度化的指导;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其他渠道的信息良莠不齐。要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师范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师范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及方法论指导,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依托地方优势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语言课程应该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的核心通识教育课程。语言的工具性及融生理、物理、心理、社会等学科属性于一体的本质特征,使得语言课程与其他师范专业课程具备了"通"与"专"和谐统一的特点。与基础教育相比较,知识性、学术性、师范性应贯穿于整个高等师范院校语言通识课程体系的始终。高等师范院校应以此为出发点,拟定语言通识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进行教材建设与教师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师范院校生物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及实验资金薄弱、实验安全及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解决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范院校要不断完善生物实验课程,调整师资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教师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强化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高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学习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教师职业工作的需要,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是个体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建立一种全方位的,集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