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让学生从知识层面对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所认识则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来逐步展开.本文将谈谈初中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教学展开,会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来引导学生探究与验证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原理.一、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探讨导入新课声音在实际生活中太常见,学生们在接触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从理论层面有准确的了解与认识,这则需要以有效的课堂教学逐步展开.首先我会通过和学生展开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新课导入.师: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  相似文献   

2.
观察是儿童认识自然的开始。如何使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呢?下面就自然第一册教学谈谈培养观察兴趣的做法。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三年级儿童,已有初步的生活经验,对于周围的自然界也有各自的认识和观察方法。因此在组织学生观察前,可以恰当地提出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把学生的无意观察转变成有意观察。例如,水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当提出“水有没有形状”,“有没有颜色”之类问题后,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有的说水是有形状的;有的说水是白色的;有的还说水是蓝色的。这时,让学生观察水,他们就  相似文献   

3.
<正>力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而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分析又是让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各类复杂的力学问题的基础.在展开相互作用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几种最为常见的几种力有详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各种力的性质及作用方式也要有明确的认知.本文将具体谈谈任务分析在"相互作用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一、重力重力是"相互作用力"中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展开重力的教学时,笔者首先会告诉学生:抛向空中的  相似文献   

4.
1 实施前的设想 栀子花是一种常见的四季常青的植物,其繁殖一般采用水插育苗方式,但水插成活率一般较低.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可在劳技教学中让学生来探究一下栀子花水插育苗成活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也许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也许学生们会有挫折,也许学生们会失败,也许学生们会获得成功……,但是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学生会感受探究的过程,会得到探究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大部分学生对于摩擦力都已经存在了感性认识,然而,如何能够让学生从知识层面对于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这则是本课程的教学要点.本文将谈谈如何以生活化的方式展开"摩擦力"教学,会从生活化的实例出发来展开教学探究.  相似文献   

6.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而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液体,为什么液体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不选用水呢?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1)水的凝固点与常见温度接近.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人体觉得舒  相似文献   

7.
1实施前的设想 栀子花是一种常见的四季常青的植物,其繁殖一般采用水插育苗方式,但水插成活率一般较低。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可在劳技教学中让学生来探究一下栀子花水插育苗成活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也许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也许学生们会有挫折,也许学生们会失败,也许学生们会获得成功……,但是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学生会感受探究的过程,会得到探究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在听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的公开课教学时,执教教师在课末总结时问学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我认识了倍数和因数."有的说:"我知道了整数和自然数."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今天所认识的倍数和因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中考试题中的"常青树"。纵观2012年中考试题,水"奇葩"般在各地绽放,命题者常结合生活和热点新闻对其进行考查。下面对有关"水"的中考试题进行盘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点一水的组成及认识对水的组成和认识的考查,主要以水电解实验为重点,考查电解水的现象及有关结论,有的也会考查实验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的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旨在使学生认识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种类之后,进一步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从绿色植物自身生活需要水作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内因。为使抽象的内容更容易接受,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实验工作的成果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认识。接着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增强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练习画直方图作为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解读实验数据,认识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是不同的,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课堂里,常常会出现学生对某一现象的错误认识。如在《纸飞翼》一课中,在引入两个形状不同,轻重相同的纸团与纸片下落快慢时,学生们常常根据生活经验认为纸团比纸片重,所以它下落快。这样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认为放在窗台的瓶子里的水慢慢变少了是因为水消失了,没有认识到水会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就是在鸡是鸟的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分析这些教学中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这些所谓错误的认识是在周围环境里,所形成的一种非自主探究的接受式的认识。一部分是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外在现象,一部分是大人们…  相似文献   

12.
水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事物,但是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讲,要准确理解水的性质是有一定难度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其中“味道”和“气味”可以通过味觉器官感知。但是水的“颜色”往往会让小朋友们产生误解。为了使小朋友们不误解,我在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小朋友们弄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的物理教学功能探讨贺兰县体育中学蒋文杰一、问题的引出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是最重要的溶剂。而且水具有许多物理特性,它和人类的生命及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没有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就对水有所认识。水是最直观最形象的教学模型,水的前科学概念的教学功能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水的组成”是初中化学认识物质微观组成的代表性内容。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以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化学史为情境线,设计学生活动线,形成教学知识线,建构学生素养线,开展基于化学史融合科学探究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践,从化学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驱动型问题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等等。那么,如何应对呢?
  1.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1.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分析 《浮力》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五课。本课主要由"物体的浮与沉"和"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吗"两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初步认识浮力,了解有关浮力的问题,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组织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验到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的自豪感,使其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无穷无尽的。对照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  相似文献   

17.
小杰 《小读者》2011,(3):12-12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来到一片草地上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学生们答:"草地上。" 哲学家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铲挖;有的说……  相似文献   

18.
体验了一个学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数学课程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铁系双吸剂”为情境素材,针对铁系双吸剂的保鲜原理、转化及再利用等实际问题展开系列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基于实际问题情境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含铁物质的类别、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认识"错误",注意纠错,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养成自我纠错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理清认识,"对症下药"要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必须弄清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常见的错误,才能"对症下药"并做到"药到病除"。首先,受汉语影响出现的错误。如汉语中第三人称单数"他、她、它"虽然写法不同,但是读音相同。在英语中则是拼写和读音都不同。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他、她不分",甚至常常把"她的丈夫"说成"his husb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