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语说:“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这话同样适用于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究竟如何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里面也有一个“功夫”和“眼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新闻都不是在那“浮搁着”,都需要借助记者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去粗取精,所以,尽管新闻都是对事实的反映,都是对一个事实进行报道,但怎样从同一事实中选择报道的角度,从哪里切人,以及报道到什么程度,说到什么“份”上,却是报报不同,各有千秋,这就涉及新闻报道角度怎么选,新闻报道的度如何把握的问题,说到底是个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的话题,叫严肃而慎重地对待新闻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从广义上说,新闻写作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并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整体与局部就像森林与树木,森林是由一棵一棵树木组成的,新闻整体也是由一个一个局部构成的。因此,要防止新闻片面性,确保新闻真实性,我们在采写新闻报道时必须把整体与局部联系起来看。新闻来源于客观事实,而客观事物的现象纷繁复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就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这就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认识和辨别,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掌握其全貌,抓住其本质,防止表面性和片面性。有一些新闻报道不能让人信服甚至失实,就是由于作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见树木而不看见森林”导致的。新闻是“选择的艺术”,但绝不是随心所欲的“断章…  相似文献   

5.
“新闻”一词的定义很多,我国新闻界通常认可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姑且不论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显著的、接近的这些新闻价值要素,就新闻所报道的事实(事件)本身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失真,新闻报道也就像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但在谈到新闻真实性的问题时,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表象真实”;一个是“本质真实”。我国的新闻界对“本质真实”这个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新闻报道角度呢?《简明新闻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即从哪里入手来表述新闻事实,也可以说,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突破口或切入点。知名记者艾丰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指出“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找准新闻报道角度呢?  相似文献   

7.
记者在采访中,要想获得新闻报道所需的事实,一靠嘴巴,二带眼睛,嘴巴和眼睛在采访中相辅相成,缺了哪一个都不行。有时候,看比问更重要,更能抓住新闻。观察,是新闻采访时必备的功夫。一、观察人物表情,抓住他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8.
叶俊 《编辑之友》2016,(4):48-51
文章从概念上对新闻真实进行了界定和分析.首先,新闻真实是一个由“元概念”和“延伸概念”构成的概念空间.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概念.其次,新闻真实各层次概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新闻真实在“元概念”上的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两者相符或趋向一致”;在实现方式上,新闻真实是在“新闻的有机运动”过程中得以呈现的.  相似文献   

9.
我走进阅览室往往是不用看“中国记者”四个字,仅瞄一眼封面,就能从一大排杂志中抽出她来,而且丝毫不差。 在所有栏目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调研与我”。在我看来,记者学者化是一个趋势,学者型记者,即是范长江同志所说的“穷尽毕生精力解决一两个问题”,成为这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专家。调研则是记者学者化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和要求,是正确反映新闻事实本质、加大新闻报道的深度厚度、减少失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新闻理论是十分强调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原则的,认为记者的立场是不偏不倚的,新闻报道只是“忠于事实”。只要报道的事实是真实的,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从这个意义上把新闻记者称之为“无冕之王”。记者所作报道,被说成“全都是事实”;报道办法是“用事实说话”,不必公开表明记者的观点或那怕是倾向。如有倾向或观点,那也是“基于事实”而发出的最为公正的点评。表面看来,西方媒体是很公道的从而也就是很可信的。我们有些同志看问题缺乏“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穿透能力,对此甚表赞赏。其实西方新闻理论大有其虚伪性,说…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采集新闻素材、资料和访问新闻人物,知情人物的活动;新闻写作,则要求准确、鲜明、及时地将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表达出来。这两者的关系,在新闻实践中是紧密相关的。从顺序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从内在联系看,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从新闻报道的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这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因为采访具有主观认识客  相似文献   

12.
角度,泛指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在绘画和摄影艺术中,大师们特别强调角度。新闻报道跟绘画、摄影一样,同样有一个角度问题。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 写新闻稿,必须注意选择最佳角度。事物本身都是多侧面的,而新闻事实一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内涵丰富、形  相似文献   

13.
周国昌 《新闻窗》2010,(4):96-97
作为一名记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采访活动获取新闻事实,成就新闻作品。可以说,采访是记者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  相似文献   

14.
一、“黑子运动”与信息损耗 对于新闻的定义,最为我们熟悉的是陆定一所给出的,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从信息学角度给出的新闻定义则与此不同,例如宁树藩指出的,所谓“新闻”,乃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由这些定义我们可以推知,所谓“新闻真实”,可以认为是受众通过新闻报道所了解到的关于事实的信息与事件本身的信息是一致的,相符合的。使新闻报道全面、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本身所释放出来的信息,是每个新闻工作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16.
选择新闻角度,是编辑、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新闻虽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由于所需报道的事实面太广,量太大,而报纸容量有限,不可能囊括一切最近发生的事实,这就需要筛选,登载一些重要的新闻。一个新闻事实,从立体方面讲它具有六个方面,从圆体的方面说它有三百六十度,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报道作为有目的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工作总是要遵守“事实为本.选择为用”的操作过程原则。一个新事实发生了,能否成为公开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有新的“事实”这个“本”.还必须被“选择”出来予以公布.并且还要被从新闻媒介的信息载体中选择出来进行接触。即阅读、聆听、观看或点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一个从选择到表达事实和从选择到接受被公开反映事实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在经济生活中,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事实报道。经济新闻在采写上常存在思维陈旧、空话套话多、小题大作等误区,如何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质量,笔者认为首先,要站在受众的角度选择材料和切入点,其次,从关注数字向关注故事、矛盾冲突和细节转变,三是以"用专业眼光看经济,以职业眼光看新闻"进行经济报道,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报道才会有思想、有深度。  相似文献   

19.
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记者采访时,需要有锐敏的眼光,去扫描、去发现、去透视,和用头脑去分析和思考发生在远远近近耳闻目睹的事情。而这眼光,必须具有力度,必须是新的独到的。探讨“记者的眼光”问题,对于我们如何选好角度、写出具有一定力度和深度的高质量好新闻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里我谈谈想法,可能是一孔之见。记者眼光的超前意识记者眼光为什么必须具备超前意识?看来先要弄清超前意识的含义。所谓超前意识,是指人们在一定阶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所作的具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个新的话题,叫新闻的“生活真实”,这可不是添乱,确实感到值得一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由此产生了两组矛盾: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新闻真实与事实真实.但是,从泛意上说,新闻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等.一些新闻作品尽管写进了这些“生活”,写进了这些“无主事实”,却并未影响这些作品的新闻性、真实性和传播价值.有的作品还拿到了新闻大奖并受到广泛好评.我们把新闻作品中的这种真实称之为“生活真实”.这类反映“生活真实”的新闻内容,在新闻作品中常见有这么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