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校一年级教室,挂着名人头像与名言,其中有华罗庚,名言是:“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还有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名言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我问孩子这几个人是谁,大家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又问那些名言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又摇摇头。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有一个人在外地出差,回来时,乘上了火车,突然发现自己的一件大衣忘在旅馆里了,便只得等火车在第一站停靠下来后马上改乘回去的车,再到旅馆寻取。幸好,那件大衣已让住在隔壁的另一位乘飞机后走的朋友带走了。那位朋友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离开任何地方之前,都要再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遗忘了,有没有什么还得补做一下。她有一句‘名言”,那就叫“千金难买回头看”。‘狗头看”,并不难,但有时人们往往不这样做,于是就出了差错。那位乘火车的朋友别的不说,一来一去,既浪费了时间,又担着心思,如果在临走前…  相似文献   

3.
雕像也怕冷     
隆冬的一天,天空簌簌地飘着雪花,我到一所小学看朋友。一进校门,我惊奇地看到,校园中央那尊雕像不知被谁披上一件棉大衣,还戴了一顶帽子,在风雪中对我微笑致意。我不禁哑然失笑,虽然看起来有点滑稽,却让人从心底里油然生出一丝暖意。一见朋友,我忍不住问他:“雕像也要穿衣服,你们这是演的哪出戏啊?”朋友笑了,给我讲起一件事。前几天,有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跑来,急急地问班主任:“这么冷的雪天,怎么不给雕像添件衣服呢?”班主任当时没在意,随便搪塞过去。谁知第二天,又有个小学生来问:“雕像不怕冷吗?”班主任老师这才意…  相似文献   

4.
第一句话:你是谁通常我看到这句话往往立即为之倾倒。我是谁,我知道我是谁?平时如果到人家去串门,走到冰冷的防盗门前按门铃,人家从门眼里往外看半天问你一声,你是谁啊?要是熟悉的朋友,大着嗓门喊一声“是我啊”就行了。如果不认识,说句是你家那谁让我来的,也能打发过去。即人总需要参照物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单个人是无法说清楚我是谁的。可是在网上,你怎么说明自己是谁?你说我是常在XXXX论坛灌水的水龙王,对方回答说我没有去过那个论坛呀,你不又得为之倾倒?到这个时候可真是两眼一抹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果还保存…  相似文献   

5.
《广东第二课堂》2004,(12):10-11
四个朋友在为谁的狗最聪明而争吵。第一个人是个工程师,他对自己的狗喊道:“三角形,露一手。”这只狗便跑向书桌,拉出一张纸和一支铅笔,画出了一个完美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6.
微语文     
正名言连连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傅玄谁喜欢什么样的朋友,谁就是什么样的人。——〔古希腊〕伊索  相似文献   

7.
名言冤案     
苗淋 《师道》2007,(1):1-1
许多人都有一种“名言癖”:喜欢背诵,喜欢收集,喜欢引用。于是,观点加名言或名言连篇的文章常可见到;于是,名言集锦、名言词典之类的书或一版再版或编了又编,蔚为壮观。由此,也引发出不少名言冤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作家毕淑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体验,谁就能改变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的蓝图。”在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父母最先画出成功的抑或失败的第一笔。如果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位伟大女性,那么,这个成功的孩子后面也都同样站着一位伟大的父亲或母亲。他们的伟大表现为对孩子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雕刻”上。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这里,不知是什么时候、是谁先概括出中学生中这样一种认识:读书时交到朋友就证明他(她)有魅力,人漂亮;若交不到则说明他(她)吸引力不够。试想,在这样的气氛下,年轻气盛、争强好胜的中学生们谁不想一边读书一边交个男友或女友呢?  相似文献   

10.
杂说     
一人们总说蜜蜂是伟大无私的奉献者,可又有谁问过蜜蜂:“你真愿意把自己辛苦采来的蜜白白送给人吗?”二都说乌鸦的叫声难听,可说不定在众鸟们的耳中,那还是“天籁之音”呢!三大家都说栅栏中的肉猪是既幸福又悲哀的——在尽情享受生活之后又被屠宰。可是谁记起,千百万年前,猪的祖先们还曾同恶狼搏斗、与野马赛跑过?四新西兰的无翼几维鸟世界闻名。可又怎能忘记,那光秃的脊背上,也曾有过一双能承受暴雨狂风的翅膀?五龙是我们的图腾,是我们崇拜千年的偶象。但可曾知道,龙也只是一个虚构的神物?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朋友之一,它为人服务却极少…  相似文献   

11.
巴麦尊与鸦片战争孙建国巴麦尊(1784—1865),又译帕麦斯顿,是19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以善于玩弄政治权术和外交手腕而著称。“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才是永久的和不变的。”这句名言即出自他之口。他三次出任...  相似文献   

12.
一位从美国回来探亲的朋友,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那次他回国到亲戚家串门。这家的男孩正念高三,重点中学的学习尖子,是一家人的骄傲,孩子也颇为自负,非北大清华不念,教授对学习绝口不提,只问了一句话:你喜欢什么?孩子愣了一下说,喜欢做作业。教授又问,假定不考试呢?孩子想了半天才说,还喜欢背名言警句。教授紧追不舍,为什么?孩子想了想说:引用名人名言高考作文可以得高分。  相似文献   

13.
夜闻敲门声     
妈妈从鸡市买回一只大公鸡,这只大公鸡可不得了,一到我家就乱飞起来,妈妈只好把它的脚捆上,关在厕所里。过了一会儿,妈妈就打麻将去了,到了晚上也没回来。我正准备去睡觉,“砰!砰!砰!”的敲门声响了起来,我以为是妈妈回来了,赶紧去开门,一看连一个人影也没有。我就决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妈妈,但刚一坐下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我又去开门,可又没人影,我嘴里念叨道:“谁这么讨厌!”我决定守在门边,看究竟谁在敲门。过了两分钟,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我又急忙把门打开,一看还是没有人,可敲门声还在响,我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名言警句的引用反映出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寡。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色,有了文化气息,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可以说,名言、警句在议论文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柴扉 《江西教育》2011,(34):45-45
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这句话,激励着无数已经在三尺讲台或有志在黑板上耕耘的朋友,勤奋地、刻苦地充实着自己。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种田人在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后,天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更多的兔子来撞,结果庄稼全都枯萎了。那么,谁能告诉我种田人到底错在哪里,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生:他不应该在捡到一只野兔后,还想天天白捡。生:我明白了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应该好好干活的道理。生:要靠劳动才能换来幸福。师:谁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生:有一次,我买小食品中了两元钱奖,我以为还能中奖,又连续买了七八袋,结果都没中,还白白浪费了许多钱。这就是因为有侥幸心理。生:我和哥哥在马路边玩,捡到10元钱。我很高兴,第二天又和…  相似文献   

17.
另外,我们也进行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出作业或单元测试试卷,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比如学生学完《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根据自己对这一单元知识内容、重点的理解,互相测评。试卷写清:出卷人——,答卷人——,(再交由出卷人批改)改卷人——。甚至不满意时可以重新测试。这样换个形式布置作业或单元测试,学生新奇、乐意。有的说:想尝试当小老师;有的说:他要对谁提出挑战;有的说:他要选择常一起做作业的伙伴,考考他;有的说:哪位学生学不好,他想考考他,看怎么帮助他……每次,一宣布今天我们准备这么做,他们就赶紧着找到对手,高兴得又抱又跳,说又有一次合作、竞争的机会啦。  相似文献   

18.
英美人,尤其是英国人见面时常常喜欢谈论天气。其原因不只是天气好坏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影响,还因为他们不愿意同不是朋友的人谈论私事。在公共汽车站或火车上与一位陌生人开始谈话时,谈论天气可以是一种既有用又不得罪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小白兔家来了新邻居。这位新邻居长得可高了,全身布满了花花绿绿的斑点,四条腿高高的,还有一条长长的脖子。 小白兔站在新邻居的脚下,仰着头跟它打招呼:“朋友,你好!”可长脖子邻居不理不睬依旧抬起高高的头。小白兔只好跳到高高的墙垛大声喊:“朋友,你好哇!你是谁?”这回长脖子邻居才低下头答:“小兔子你好,我是长颈鹿。” “长颈鹿,你从哪儿来?”小白兔又高兴又好奇,很快它们就聊了起来。 “我从树林里来,那排树上的叶子差不多让我吃光了,得让它重新长出叶子,所以就搬到这儿了。” 小白兔又说:“长颈鹿,你的脖子真长…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未成名时,经常穿一件旧大衣,步行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有一次,有位朋友碰见他,当发现他穿着一件破旧大衣,就劝他买件新的,可爱因斯坦笑着说:“没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数年之后,他已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可他仍穿着那件旧大衣.甚至在接见客人时也是如此.凑巧,他又和那位朋友相遇,朋友再三劝他换件新大衣,否则实在本不相称了,可爱因斯坦却不以为然,说:‘没关系,反正这里的人对我很熟悉.”爱因斯坦轶事@张洪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