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粉丝电影"作为一个较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同时也遭受不少质疑。这一现象与当下中国的文化氛围、电影产业发展、社会群体心理和媒介环境息息相关。"明星+粉丝+电影"这一运作模式成功的将粉丝通过电影这个文化产品变现,其中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影片创造出影像狂欢,也不乏一些影片票房惨淡,这引起业内人士反思。本文着眼中国电影市场"粉丝电影"过热这一文化现象,立足传播学对"粉丝电影"进行剖析,并通过将其与传统电影和国外电影比较,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其利弊,在窥探"粉丝电影"前景的同时探索国产电影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电影是少数民族电影发展下重要的一支,建国后一直以阶级斗争、民族关系等为主题。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电影业有了新的面貌,一批导演开始跳出政治模式的框架,力求民族电影的多样化发展,从民族文化的本体出发,思考民族生存的困惑,而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中,文化冲突备受关注,《季风中的马》就是这类影片的典型代表,其中,如何与现代汉族文化共存、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态度也成为影片表现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张丹旭 《今传媒》2012,(4):88-89
《林家铺子》是"十七年"的优秀电影之一,它是一部根据著名小说改编,影片赋以典型性的由一个小百货商店折射出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细腻的人物刻画更是为影片增光添彩,成为了现实主义的经典,屹立在高峰之上。文章通过对影片的研究,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作用下的跨文化影视作品也成为文化输送的重要手段之一.除去文化融合及文化传播的优势之外,跨文化电影背后也暴露出了时下跨文化电影背后的两大现象——即"西方配方"下所呈现的二度编码下的文化折扣与文化霸权.本文将以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遭遇爆冷为例,分析跨文化电影如何通过建构叙事实现文化霸权,并从电影制作、有效利用多元文化优势、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6.
该篇文章以豆瓣电影网站上对《绝杀慕尼黑》这部影片的269篇影评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中国网友对这部俄罗斯影片的总体态度、主题特点和情感倾向,借助拉斯韦尔的"5W"模式思考当前背景下如何加强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上映的两部作品刺激了观众敏感的视听神经,一部是影片《阿凡达》,这部影片,全球累计27亿5400万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另一部是获得多个特效奖项的《2012》,后好莱坞制片流水线如法炮制,制作发行了多部极具视听冲击力的系列影片,包括《复仇者联盟》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自此,大制作电影的概念从好莱坞逐渐传入中国,让中国电影人意识到了大制作电影的市场价值。本论文结合案例主要论述了大制作电影的概念特征及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何顺民 《今传媒》2011,(12):57-58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这类主旋律影片是官方意识形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次碰撞,或者说是政治与商业的联姻,在现阶段开创了一条主流影片的市场化之路——全明星+史诗巨片。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求红色历史镜像的文化意涵及电影媒介表现红色历史的优势和局限;产业化运作下传播模式的变迁;主旋律影片生产的天然优势和困境;红色文化信息的传播效果不应只关注票房,更应注重影片开拓的思考空间而激起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为了从被国内外大片挤压的狭小的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中小成本影片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营销策略。《失恋33天》和《钢的琴》分别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小成本高票房"和"小成本高口碑"的典范,通过分析其营销策略来探寻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发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以少林寺为题材的影片创作,并分析了它们所体现的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影片《新少林寺》纳入中国电影大片的环境中进行考察,重点论述了影片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佛教的表现,产业化的运作及营销手段,同时指出了影片在剧作、演员配置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大陆对早期电影历史生的回顾,即使在国产电影诞生近百年后,其表达一直受到1949年后形成的历史史观与话语编码体系的内在制约。1990年代内地电影制作商业化比重增加后,一些影片对这一段历史的回顾和艺术表达,又强行加载了市场卖点主导下的民族主义立场和外在文化视角下的感情搜索引擎,进一步损害了影片原先就很薄弱的主题思想。通过偶然检索可以发现,1999年中美合拍影片《西洋镜》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2.
电影承载着文化;好莱坞电影和华莱坞电影作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直观象征符号,即使表现相近的主题,也会存在较大的社会文化差异。本文以父子关系为视角,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两部影片的比较研究,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影片都热衷于塑造"母亲"退场语境下的"父亲"形象,重点刻画坚强和富有责任感的父亲精神,并常常以"父亲用美丽谎言保护孩子"的情节深化主题;然而,两类影片分别以欧洲文化和儒家文化为主导,在父子相处模式、教育方式和情感表达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旨趣差异;此外,跨出"父子"的主线,进行文化延伸,依旧可以看到"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和"强调集体互助"的"社会扶持"之间的文化差别。  相似文献   

13.
马强 《今传媒》2015,(2):82-83
与电影《黄金时代》同期上映的《亲爱的》和《心花路放》,已经分别从社会冷思考与现实热炒作的潮评中褪去,而相比《黄金时代》的票房却步伐坎坷、雾路艰辛。文艺气息浓重的电影却在这个时代没有完全体现出价值,而这份历史与文化的使命也随之淡然消逝。也许会有太多的观众以现代的思潮去理解《黄金时代》的缘由与经过,使得恰恰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独树一帜的电影《黄金时代》,虽然也掺拌着现代青年人的理想,但终究被滚滚红尘掩盖了历史的文化诉求。本文围绕电影《黄金时代》的"成"与"败",从电影文本、历史文化和商业制作的角度出发来评述影片当中隐含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10年3D影片《阿凡达》的上映,全球掀起一股3D热潮,各国影视公司纷纷上马制作3D电影,希望在这一新领域分一杯羹.然而,结果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影片收益惨淡.2011年夏,《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等大片上映,所有影院都有2D、3D两个版本.可是,影片中除了少许打斗场面是3D外,其他并无分别.3D技术的成熟并不代表3D影片发展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张银蓉 《视听》2023,(12):10-14
体育片作为中国电影市场重要的影片类型之一,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中国特色影片要素的沉淀。影片《夺冠》作为近几年颇有话题的体育类型影片之一,在凸显女排精神这一极具时代特征的体育精神、弘扬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传递出社会与时代发展过程中我国民众心态和素质愈发成熟的要义。以《夺冠》为代表的优质体育题材电影,高票房及好口碑比翼齐飞,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完成了新时代中国体育片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何雨萌 《声屏世界》2022,(3):115-117
真实电影是一种根源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电影类型.文章以声音为主题对真实电影创作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三部影片《我是一个黑人》《西伯利亚的来信》《利维坦》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分别从声音与图像的关系、电影的作者权、图像所有权、纪录片的客观性等方面入手,解析声音在真实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两部引人关注的自然大片.一部为中国导演陆川执导,中外联合拍摄的《我们诞生在中国》,该片2016年8月12日在国内上映,取得了6633万元票房,①刷新了中国电影纪录片票房纪录.另一部为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佐共同执导的《地球四季》,影片2016年9月27日在中国上映后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好评.②两部影片同属动物题材的自然电影,从制作手法来看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的融合,即拍摄期间,全部以纪录片的方式客观记录和拍摄,最大限度保留和还原动物的原生态表现;在制作期间,运用后期剪辑技术,将前期拍摄素材剪辑成按故事情节发展的情景剧.除了类型相同,较长的拍摄周期、精良的制作团队、震撼的视觉呈现、明星配音阵容等相似点都很容易让人将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讨论.然而,笔者发现,两部电影在叙事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对此展开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怡男 《青年记者》2020,(12):100-101
主旋值观律的电、影歌是颂体时现代主与流赞意美识人形性态的价电值影的。、20弘19扬年我国国庆主档流期价,《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献礼影片在票房表现和用户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成绩。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愈发成熟,也持续生产出了如《建国大业》《战狼2》《红海行动》等优质作品。生产机制的产业化尝试、影片内容具有共鸣性、"明星"的引入、走出去与精品化与"观众本位",是主旋律电影蓬勃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所带来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如今"小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得到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一类型电影的制作也呈现出凶猛的态势。本文以受到关注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和《我的早更女友》两部浪漫爱情喜剧为例,探究"小妞电影"畅销的原因以及这一类型电影以后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市场近年蓬勃发展,然而基于受众分化基础上的电影生产、营销却尚有雏形.本文以电影《前任3》为例,探讨在这部电影口碑两极化背后潜藏的中国院线影片受众分化趋向,阐述"话符民主"下分化受众对于电影信息的再传播起到的增值效果,解释分众内部群体压力导致的同一社会群体成员对电影的口碑趋同,并强调"受众本位"观念导向的中国院线电影分众化生产、营销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