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的不同理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类庞杂。要理清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类应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脉络,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产生、发展的核心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教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分为直观例证型载体、示范引导型载体以及实践情境型载体。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也即“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依托现代传媒,直观、形象、便捷地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从而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种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印刷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电子传媒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媒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不同,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功能定位就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途径,是传递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的承载物,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枢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间呈正相关,教育载体有效性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有文化载体、大众传媒载体、活动载体和管理载体。其中大众传媒载体中的网络载体具有受众广、容量大、节奏快、多功能等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活动载体以学生自身的参与和体验受到教育为特点,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挖掘网络载体的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社团活动载体的建设,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载体,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吸引力,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但也存在着文化载体选择盲目、各载体应用不协调等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策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选择和应用准则,建设精神、物质、制度和媒体文化载体,建立配套机制,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顺利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龚翠英 《高教论坛》2012,(1):14-17,31
本文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点及优势,开发运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要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去充分挖掘高校隐藏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发挥的各种因素,拓展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7.
张炜平 《文教资料》2008,(17):178-180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生丰富的课外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从利用活动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裁体的具体内容;以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活动中,把握学生实际,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关于创新活动载体的思考进行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生成适应复杂社会动态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的新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两种形式"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体系的动态生成及其辩证运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动态生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载体、校园文化载体、第二课堂和社团载体、管理制度载体,传媒载体等的建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是指物质载体和活动载体,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载体"的含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载体的含义有着一定的区别。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载体"主要是指大学生作为主体性的人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大学生成为思政教育"活载体"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语言、交往活动以及自身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属性。大学生成为思政教育"活载体"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教育者的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觉践行;社会环境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从制度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制度的内在功能和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由于现代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制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基础。所以,只有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遭遇,有意识地把社会制度建设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创新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研究和引导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与科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出发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对当代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信息量小、传统传授的误教误导、教育者自身不足、受教育者的认识误区、不良行为和风气进入高校校园并扩散泛化、教育内容传播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呈现逆序现象等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在精神底蕴上相通相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把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在“泛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施上,可以采取将马克思原著内容尽可能地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寓通识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特点、性质、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决定的,也是人的认识规律和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逻辑必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切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应建立健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也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过多地强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并一味以国家和社会本位对大学生提出要求,而相对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原有的人文关怀内涵,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误解,并逐渐出现抵制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之作用。本文通过反思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析人文关怀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求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内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道德提升、思想进步、人格完善以及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仅应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之维和社会之维,也应凸显其个体生命之维。这一方面源于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爱生命的呼唤,一方面源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存在的内在逻辑关联。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之维要保持人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协调、保持生命的超越性和有限性之间的张力以及个体性生命存在与他人生命共在之间的弹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方式上可以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逐渐凸显,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高校应把握这一趋势,在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以“说服”为方式,以“预定的”、“正确的”价值为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到发展的瓶颈,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学生主体的思想道德,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以社会心理学为视域,通过厘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成因,并在此基础上从主体性出发。以自主性、能动性及创造性为视角窥探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之道。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以显性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直白和彰显,已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不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隐性教育能有效地消除人们的逆反心理,能激发人们的参与意识,能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基面。隐性教育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应该加强对隐性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发展迅速,研究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学者们认真思考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各种新问题,他们的研究凸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但是我们也发现近十年的研究关注宏观问题研究比较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案和案例研究较少,同时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和创新研究的质量等还值得研究者们继续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