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儿童多动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r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大量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多动症对儿童的学习、人格、心理健康、同伴交往、亲子交往等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近期影响,而且还有着不可忽视的长期效应。国内外有关调查对儿童多动症的出现率的报道虽高低不一,但一般大约在3~10%之间。如按此百分率计算,在我国两亿多儿童的总数中,患有轻重程度不同的多动症儿童的人数将以千万计。目前在许多儿童心理咨询与儿童精神病门诊中,多动症已成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与行为障碍。由于此,近20余年来,多动症已成为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儿童精神病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成为千百万家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是一个被广泛辩论的儿童发展障碍,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对儿童社会、情感以及认知功能等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业、职业表现、社会功能及其家庭.本文试图对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认识过程、核心特征、干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r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核心症状。并伴有儿童学习障碍,同伴和亲友交往关系障碍,人格心理健康障碍,品行不良等派生症状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r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核心症状,并伴有儿童学习障碍,同伴和亲友交往关系障碍,人格心理健康障碍,品行不良等派生症状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5.
李芳 《现代教育》2003,(14):37-37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对于教师来说,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原来也成为多动症)与品行问题或纪律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在表面上很相似,但机制和形成原因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注意力障碍是先天的生物学原因导致的,而品行不良则是不良教育环境导致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信号停止任务范式,考察不同声音唤醒水平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和普通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的表现,探讨唤醒水平和行为抑制功能之间的关系,以验证行为 抑制模型和认知能量模型.研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5名,普通儿童15名,匹配 年龄、年级、性别和智力水平.结果表明:(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反应错误率和抑 制失败率显著高于普通儿童;(2)中、高唤醒水平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正确反应的 被试内变异性降低,与普通儿童的表现相当;(3)唤醒水平对两类儿童的抑制失败率没有影 响.唤醒水平没有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抑制功能,但促进了其一般反应认 知功能,说明能量库缺损并不是比抑制功能更为核心的缺损.  相似文献   

7.
在家长们所知为数不多的教育概念中,"多动症"可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然而它又是过时的词.多动症是本世纪70年代人们不了解注意力障碍时,对这类儿童出现的运动过多的特征的一种描述,不久就被弃之不用了.因为多动到什么程度才算多动症,为什么有些多动的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却又能复述教学内容等问题,多动症理论根本无法解答.80年代以来,人们更强调此症的注意力缺陷方面,用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来标识此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教育评价的方法应用于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早期筛查与干预,目的是提高ADHD儿童早期筛查与干预的实效性,更好地帮助ADHD儿童改善注意力问题,使其更好地适应学习及发展的需要。早期筛查主要采用诊断性评价的方法,分成正常组和问题儿童组,采用以我中心自主研发并获国家专利的"育源全脑开发多功能学具"及心理教育系列课程为载体实施干预,结果用t检验对干预前后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正常组ADHD儿童P0.01,问题组AD儿童P0.01,说明干预后达到了显著水平。问题组HD儿童P0.05,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从前后所测对照图中可以看出: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探讨对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应该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以求改善注意力多动障碍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也是深圳市儿童高发及多发的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发现及早干预预后较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深圳市幼儿多动倾向行为发生状况、影响因子及其性别差异性等问题的探究,了解深圳市幼儿多动倾向行为的特征及人群分布状况,期望有相应的教育措施,发展和培养儿童健康人格,预防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它对儿童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社交等多个领域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正确地认识和应对ADHD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概念的界定、特征、诊断及应对方法等方面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行为管理治疗是改善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行为的一种干预方式,将家庭支持、学校教育、医院治疗三者有机地结合,可以为儿童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行为干预,使干预效果最优化。文章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从“前事控制”“支持家长”“行为训练”“后果处理”四个方面探索“家—校—医”联合背景下行为干预的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有的儿童过分好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以致影响了学业及发展,他们有的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有的被扣上问题儿童的“帽子”,对此家长十分担心和烦恼。其实很多儿童并非人们所说的“多动症”,而是儿童的多动行为,通过耐心的教育和引导,正确的矫治和影响,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会逐渐改掉多动行为的毛病,慢慢养成注意力集中和做事认真的好品质的。笔者在此结合自己对多动儿童的个案研究与实践探索,谈谈儿童多动行为的克服及矫治。一、端正认识,爱心呵护首先要正确认识多动行为。多动儿童活动过度…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下简称ADHD)是发生于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类行为问题,学龄期儿童的患病率在3%~5%之间,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或注意短暂、活动过多与行为冲动三大症状,并常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情绪问题,部分病例的症状可以持续到成人期。  相似文献   

15.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这种障碍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为了使处于课堂中的老师正确处理多动行为带来的课堂问题,本文简单介绍ADHD的发展、主要特征与病因,并提出以亲近信任的态度,制定奖惩表、借助艺术等方法来改变课堂中孩子多动不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习障碍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习障碍儿童的人数不断增长,其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法,以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依据,探析学习障碍儿童学业落后的心理、生活和学习特点;并对一名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相关教育干预研究。研究发现,在学校、家庭和同伴的支持下,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得以改善,学业成绩得到提高,认知水平有所提升,注意力更加专注。  相似文献   

17.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反应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课时经常走神,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写作业磨磨蹭蹭、边做边玩、写字算术特慢;经常多动不安、心浮气躁,一点声音就能吸引正在学习的孩子等等。调查显示,孩子学习成绩差别的原因,除学习方法等因素外,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学生注意力的差别。注意力差、容易分心已被列为儿童十大问题行为之首。中国75%的儿童都不同程度存在注意力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国际特殊教育领域内儿童期被诊断的行为障碍中最普遍和最具争议性的是注意缺陷 /多动性障碍。大约 3- 6%的学龄儿童患有注意缺陷 /多动性障碍。本文对一例注意缺陷 /多动性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了多种训练方法的过程和效果。并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 ,分析了造成注意缺陷 /多动性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8名二年级确诊ADHD的男生进行团体辅导,立足于多动儿童需求,以执行功能为理论依据,采用行为技术疗法结合家长团体辅导,并保持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反馈,有效提高儿童注意力水平,并降低多动儿童多动行为,改善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小学生》2010,(9):52-52
对于儿童的注意力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那是不理智的行为,也是毫无意义的行为。我们知道,儿童注意力的发展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儿童自身心理发展的成熟,二是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