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一首诗里生动形象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说的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主体意识是指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全面发展的主体,意识到在学习中自己是主人,对自己负责、自己有力量、自己有需要,靠自己活动  相似文献   

3.
程洪忠 《青海教育》2004,(11):13-13
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创造性学习。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为在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中、认知活动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身为意识的对象。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意识相应的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意识。那么.如何理解学习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只有当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物理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齐桂凤 《考试周刊》2011,(34):50-50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试论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其主体性,发展其主体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是要确立其主体意识。本文依据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并从多角度详细地论述了六种主体意识意识,学习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评价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福香 《考试周刊》2012,(74):83-83
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增强主体意识,主要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发展。唯有如此,教师才可以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初中英语的有效性教学实施。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1.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地明白自己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引导的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我国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国内外有识之土的共识.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学生对自身、对在所从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以及通过活动而发展的自我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意识.即学生对自身作为学习活动全过程(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在学习活动(包括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评价活动等)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自我意识,即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主体(主体地位、主体价值、主体能力等)的一种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过程就是其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新课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针对本地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笔者提出在Share Time活动中发展学生技能的英语学习方式。活动以话题为主要媒体,以个人、对子或小组为活动呈现方式,通过倾听、交流、协作、分享,从体验、表现、发展的角度,在常规授课之外,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展示学习、生活和心智特征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中有两个主体(学生与教师),有两种活动方式(教与学),有一种关系(适应关系)。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因此,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逐步形成英语能力的双边互动式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的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一)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席红蕾 《新疆教育》2013,(3):113-113
主体意识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求,逐步地把自己的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步地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性格。所以,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受益终生的。  相似文献   

18.
刘欢 《考试周刊》2011,(48):90-90
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有效主体参与的元认知特征。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包含了主体对知识课题的选择、分析和批判。可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靠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又要靠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所以,学生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19.
覃文 《广西教育》2013,(22):68-68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求,逐步把语文学习与品格培养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品格。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是受益终生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素质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本,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首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