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世纪中叶,西方哲学发生了重大转折,其最主要的表现是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二元哲学的反对,即反对哲学从思维和存在两极对立出发,主张从人和自然统一的人类世界现实出发进行哲学思维。究其原因:1.它同人的生存方式有关;2.这是哲学本质意义的体现;3.哲学思维范式的转化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4.现代社会发展表明,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哲学必须立足于现实。  相似文献   

2.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包括三个部分:自然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的自然观重整体轻部分,重政治伦理轻自然;传统的方法论重直觉顿悟方法轻科学实证方法;传统的价值导向注重经验实用轻理论。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通过中西对比,揭示了中国传统思维下中国不能产生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呼声加剧了我国学术界梳理、沉思、拣选传统化的急迫性。选择哲学这一化核心内容为切入点,把我国传统哲学基本精神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天人合一”宇宙观,人与会(社会)关系上的亲亲人伦价值观,自然、人与自我关系上的直觉思维方式,并从现实出发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5.
回答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思维以及中国人如何思维这两个问题。都必须“究天人之际”。帝舜的“神人以和”与儒、道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处,也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核心。这一哲学思想是中国人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思维结构情景下创造的有别于西方思维方式的另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是体悟、隐喻思维,也称为一元化的思维。这是一个将超越与内在、价值与事实(方法)构筑起来的相对稳定、融突、和合的体系,也是舜文化基础论理研究的重大关键。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教育本质的传统思考 本质作为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它规定了对事物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一般说来,容易形成思维的局限,而在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学术界一直没有超越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和形式逻辑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形成绝对主义的观点,并最终导致教条主义,而不是从实际出发,由问题产生思想。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也同样如此。由于受到所谓经典著作的影响(而所谓的经典著作只是我们或断章取义的理解或出于一定的政治意图的篡改)同样存在着束缚思想的现象:过分强调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最终得出关于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的论断。对这种理论的广泛认同,导致教育工具性地位的加重。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本体地位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刘丁明 《考试周刊》2013,(43):37-3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中国书法中汉字书写的元素对中华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的作用及中国书法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的联系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希望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田小舟 《成才之路》2010,(9):I0015-I0015
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处理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人的世界观的主要体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忌带主观片面性和表面性。思维方法不能囿于常规。思维方法的合理,往往会事半功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某些传统的政治教学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历程中最充满想象和创新热望的阶段。然而,由于存在着种种障碍,他们的创新思维无法发挥出来。只有了解和突破这些障碍,创新思维才会喷涌而出。本文以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学说的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与环境(主要是师生群体的人际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从教育社会学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的关系方面,则有不同的分析进路和视角。从根本上分析如何形成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及差异而言,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甚至包括地理气候等诸多原因:但是,本文则试图从另个新的分析视角来探讨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原因.即从民族传统思维模式来反思中西法律文化,这样才能找到一个本源性的阐释。从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进一步深入分析.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则具有重要原因。通过对阴阳式与因果式法律思维对中西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就会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律文化是如何形成以及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阐述得相对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新的世纪,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建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社会的独特性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将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文化思维模式的奠基作用和文化格局的优化作用.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西文化的互动.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汉式英语(Chinglish)又称中国式英语,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拼造出的不地道或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介语。文章以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汉式英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汉式英语在词汇层面、句子结构层面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汉式英语的产生受到汉语思维方式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并提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方式及在教学中导入英美国家文化的解决办法,旨在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差异与中西思维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汉两种语言的表层形式具有不同特点,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不是语言决定思维模式,而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及其把握方式决定它的表达工具——语言。由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导致了一些问题,走向了误区。实践思维方式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方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品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禅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表现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想现象,在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给文人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绘画语言形式上讲,它促成了文人画风格的诞生和南北宗画风的分离;从绘画题材上讲,它促成了山水、花鸟等自然题材在画坛上的传统地位;从绘画批评机制上讲,它左右了社会普遍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思维方式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方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品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加之中西方文化心理背景上的某些类似,以及哲学自身的原因,使得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地影响。现代西方哲学的在重视物质财富追求的同时,重视人内心世界的充实,从对人造物的追求转向对纯自然的追求,从重视量到重视质,从崇尚固定性转向崇尚灵活性、流动性的价值观,对我国以家族伦理中心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现代西方哲学所包含的理性、竞争和自主精神,特别是其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非线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更是深远而持久。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分析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社会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交际心理的思维方式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交际心理是语言文化载体作用的反映。分析中国人乃至东方思维方式特质对汉语交际心理的影响;具象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抽象明理的言语原则,感悟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逻辑说理的言语原则,礼貌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公共得体的言语原则,中庸的文化心理应当让位于真实效率的言语原则。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参照对比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力图揭示调整汉语交际心理与正视传统文化积弊的关系,调整汉语交际心理对提高学生言语交际技能的作用,教养言语习惯在语言学和社会学层面的深刻动因,真正实现人际和谐交流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以“线”性思维模式构成的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多声部音乐,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中西方音乐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多元共存的世界音乐文化。辨析两者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异同,意在使中西方音乐艺术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取长补短,相互吸取营养,共同创造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人类思维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但中西的思维方式又各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中庸重整体重直觉重求同,而西方则尚竞争重个人重逻辑。只有认真比较二者的不同,才能发现它们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促进它们进一步交流,有机结合为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