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旨在让大学生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效性不足,需要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进行反思,增强教师的课程文化自觉意识,推动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以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方能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在课程的研究、实施和评价中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苏婕 《华章》2013,(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是“05方案”四门新课程之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的从事教学,笔者就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两课"教学中较难展开阐述的课程之一。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将人物传记法、语言分析法、理论的历史追溯和比较研究法地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启迪大学生的理性认知,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勇 《西藏教育》2011,(4):39-41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教案编写的路径,旨在使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李秋华 《文教资料》2013,(21):163-164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一是要改变以“传授知识、接受知识”和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范式,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研究、探索、协作等为特点的,师生互动的、全新的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范式;二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探讨如何把理论思考转化为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精华内化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以上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白屯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42-243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围绕着课程性质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两个维度展开,把握了课程的根本和特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设计参观考察、深入调研、阅读思考、趣味讲课和民族文化宣讲等形式则离不开这两个维度,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构成了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勇 《西藏教育》2013,(4):37-40
西藏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既要在教学中讲清楚讲透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遍性"的一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凸显其"特殊性"的一面,即紧密联系西藏实际和西藏特点,以提高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最基本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其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提高其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思想上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素质;从教学内容上重视现实热点、传统文化、经典原著的植入,这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以来,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一门新课程。课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精神,积极探讨课程教学,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信仰与教学、理论与现实、历史与理论、教学与科研、主导与主体等矛盾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两课”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的过程,而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既有一般教学过程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两课”教学不仅受外界影响还要面临“信”与“疑”、“知”与“行”的矛盾。要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教师要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说,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内容的深度不够、对教材整体性的把握不够、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不够。教师只有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把握,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和法律是支撑人类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分别构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虽然这门课程从内容上确立了道德和法律的主题,但是这两大主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以及这两大主题之间的深刻关联性,现行教材缺乏深层次的剖析。道德构成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印证着人在精神领域的超越性,虽然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思想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重要补充;没有伦理支撑的法律是没有生命力的,法律的伦理诉求体现了道德和法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原理"课教学要贯彻并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本质规定,是提高"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求,而采用专题教学是"原理"课教学贯彻并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已经在《国家赔偿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初步构建起了“基于网络的双互动”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以《国家赔偿法》网络互动课程为载体,运用BBS、E-mail、QQ等网络互动工具,实现“教师——网络——学生”双互动和“学生——网络——学生”双互动。这一创新性教学模式大大激活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受国内外社会环境变化、教师素质、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加强"原理"课信仰教育应该抓住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受到重视的契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原理"课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针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地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红色资源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两课”是教育部规定包括高职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两课”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外,还必须做到“六多”,即多看,多思,多记,多背,多写,多听。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两课"教学方法是时代的要求,"两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创 新求发展,以创新教法求实效。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高校学生对"两课"教育教学的总体反映并不理想。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进入21世纪以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创新,使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是当前高校"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