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焦点访谈",是CCTV1994年4月1日开办的一个深度报道栏目,每期13分钟.据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回忆,初衷嘛,很简单,是效仿报纸而增添的画面"评论".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深度报道受到国内媒体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社会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等报道中,深度报道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日益成为报纸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制胜法宝。但是随着深度报道的“普及”,一些被冠以“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的栏目也浮出水面,它们追求篇幅的“长”和“大”,但是却背离了深度报道的内涵,本文尝试对当前深度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报道是从广播战线开始的,这是由广播的特性决定的,采访对象的声音通过独特的音响设备传到千家万户.后来电视报道也有了"实话实说"、直击现场之类的栏目.对平面媒体来说,"原生态"报道是指记者深入现场而采写的新闻报道,没有过多的理论色彩,而是通过白描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场景,再现人物的性格.这种报道,以普通百姓为新闻源,突出了写实性和体验性.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的“三贴近”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 《新闻前哨》2005,(5):32-32
近两年,电视新闻在不断实践"三贴近"和探索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被业内称为以"民生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栏目。这类定位于报道普通百姓身边事、关心百姓生活事的新闻栏目,报道内容包括停电停水、渍水塞车、天气变化、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改造等,大到各类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新政策出台,小到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九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尝试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报道最早是央视财经频道内部提出的一种栏目理念,是一种深度报道形式。本文运用传播影响力的相关理论、借鉴说服传播的ELM模型,认为研究型报道传播影响力的形成主要源于对报道信息加工中枢路径的积极探索。通过对"聚焦物流顽症"系列报道的选题特点、议程同构、报道视角等方面的分析,总结研究型报道传播影响力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的内容、方式、效果三方面提出提升研究型报道传播影响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时代,受众希望对新闻事件有全面、深入的认知。因此,那些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对新闻事件的过程进行透彻拆解的深度报道日益受到受众的喜爱。另外,打造具有高品质"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也是各大媒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深度报道的魅力,不仅缘于其报道的深度,也与其报道的艺术性密不可分。深度报道是真实与美感并存的新闻作品,深度报道写作需要深度也需要"文"度,并使二者和谐统一,美感服务于真实。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在我国自80年代兴起后便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家都市报致力于深度报道,并将其作为提升自身关注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京报》"核心报道"栏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版面次序、文章篇幅、版面编排、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样式,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有的称为"焦点",有的称为"深度报道",有的称为"独立调查"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题材大,牵涉的方面多,文章结构较一般的报道复杂.  相似文献   

10.
陈东兴  卢秀梅 《今传媒》2011,(4):122-123
系列报道是一种深度报道,可为观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来龙去脉,但区县级基层电视台在做深度报道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从确定选题、前期策划、转变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基层电视台如何做好系列报道,使系列报道真正达到"形"、"质"结合,有"系"、又有"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懂球帝深度文章栏目,力求探索懂球帝深度栏目深受足球迷喜爱的缘由.研究发现该专栏有文章产出高且均衡的特点,文章对象以综合性报道、人物、中超、国家队、英超为主,文章类型以综合、故事、球队分析、球员分析为主,中国足球的报道更容易引起球迷群体的讨论,甚至中超也不输于欧洲联赛,其中评选类文章异军突起,成为与网友互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品牌栏目年度发展综述1.新闻类栏目新闻类栏目大致可分为时政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栏目和深度报道栏目三种类型。新闻类栏目是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立台的根本,因而各播出机构都花大力气进行新闻类栏目的构建。2007年,  相似文献   

13.
段勃 《新闻爱好者》2006,(7S):27-28
和以往相比,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两会”报道亮点更多,突出表现在栏目设置和节目内容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尊重观众收视规律;运用品牌战略,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电视网络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提案、议案和新闻实例结合,增加报道深度,避免报道平面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深度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自1993年央视倾力推出新闻纪实性节目<焦点访谈>后,又适时创办<新闻调查>,<每周质量报告>等栏目,大做"深度"文章.  相似文献   

15.
张焱 《新闻知识》2002,(1):16-17
要想界定“大特写”的文体,必须先将两个与“大特写”密切相关的概念予以界定,那就是深度报道与通讯。只有将这两大概念界定清楚,“大特写”文体的界定才能成为可能。(一)对深度报道的探讨“大特写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这一判断已为大多数理论界人士所接受。在很多新闻学专著中都将“大特写”归入深度报道的范畴。但是,对深度报道这一概念本身,理论界至今尚无定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深度报道已成为一种新闻文体,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只是一种报道类型或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  相似文献   

16.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继央视开办《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多档深度报道栏目开办以来,各地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剖析和评述,弥补了传统电视新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做有深度、高的节目,央视和省级电视台优势明显,很多地方电视台同行都感慨,基层电视台深度报道很难做深。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突发性社会新闻报道,有些媒体还开辟专门的栏目强化此类报道.以金华本地媒体为例,就有"新闻三秒区"、"昨夜今晨"、"百姓零距离"等栏目.  相似文献   

19.
耿伟 《新闻传播》2004,(4):23-25
“焦点访谈”,是CCTV1994年4月1日开办的一个深度报道栏目,每期13分钟。据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回忆,初衷嘛,很简单,是效仿报纸而增添的画面“评论”。  相似文献   

20.
河北日报6月2日一篇关于模范典型的报道<庞建英:"小巷总理"五十年>,事迹感人,是一篇好文章.在当天的评报中,我们给予了肯定.但报道的最后一部分"对不起家人",有点落俗套,因而笔者有所思考,就此谈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