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葵  黄邦凡 《钓鱼》2007,(8X):30-33
夏夜一到,黄颡们全体出动了,活泼得很,那些相应的钓技钓法也紧跟着浮出水面,从近期的《钓鱼》杂志里跑了出来,第10期河南李懿老师的《长江钓黄颡方法》、广东罗爱田老师的《夏夜溪河钓黄颡》,第13期重庆张世才老师的《钓黄颡鱼攻略》。三位老师的文章各有千秋,浓郁的地方特色,娴熟的技法,  相似文献   

2.
李寒停 《钓鱼》2011,(18):14-15
自悬坠钓从台湾传至内地后,被广大钓友所接受,并把只钓鲫鱼的单一钓法演变成可钓多种鱼类,可谓是变化无穷、乐趣多多。但是,悬坠钓甩粉饵钓黄颡鱼一直都是让钓友很纠结,那么,针对黄颡鱼的食性及特点,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增加钓获,钓鱼大师周增强有他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张洪波  吴克勤 《钓鱼》2014,(12):37-37
麦收时节,夜钓黄颡效果好,至少有六大理由:第一,这个时段天气变化少,温度稳定;第二,农忙季节,钓鱼人、渔人骤减,网电炸药鱼活动暂停;第三,雨季未到,野河水位浅显,水草厚密,适合黄颡集聚;第四,蚊虫尚未猖獗,能免受叮咬之苦,让钓者专心致志;第五,夜间气温适宜,湿气也不重,清新宜人;第六,黄颡喜欢昼伏夜行,夜钓命中率高。沂河有个老沙塘,离我老家不远,河道平整,水情稳定,非常适宜黄颡定居。端午节通常是麦收时节,回家小住几日,随车带着钓具,傍晚时分,邀几人作陪,去钓黄颡,每每有不菲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张言 《钓鱼》2014,(9):28-29
在看过张之晔先生的《求教钓黄颡》一文后,颇有感慨,现结合自身经验写下如下感悟。钓黄颡,鱼饵和钓点尤为重要。钓饵最好是腥味重的虫饵,首选红虫束、大蚯蚓、蚊子幼虫。如同《求教钓黄颡》一文中提到两人钓黄颡鱼“一钩搓商品饵,一钩拉红虫钓底,结果4个小时内一人有口必中黄颡,一人只有鲫、鳊和白鲦。”可见钓黄颡鱼用腥饵效果较好,一来是避开商品饵对其他鱼的诱惑,二来是针对黄颡鱼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多以小虾、小虫为食,用腥味虫饵更符合它在自然环境下的就食习惯。  相似文献   

5.
钓黄颡鱼是件苦差事:1.它吃食猛,常吞钩入腹,取钩时常被它扎,痛得你龇牙咧嘴的。好不容易取出钩,它又元气大伤,常常就死了。2.用蚯蚓做饵挂钩慢,鱼情好时钓不快,错过那一拨又没鱼了,收获少。我以前就不喜欢钓黄颡鱼,后来有一次看见《中国钓鱼》里一篇文  相似文献   

6.
"黄丫",即黄颡鱼、黄腊丁,广东五华地方叫"黄丫角"。小型鱼类,大的长18厘米左右,250克一条的常见,100克上下的多见,500克的就罕见了。黄颡色黄,大个的有深色斑点,口扁、宽,胡须绕嘴,钓上岸时常发出"嘎嘎"声,胸鳍及背鳍各有一条尖锐长"角"(名由此而得)向左右和上方凛然戟指,"威"不可犯。倘若人不注意触其锋,立即皮破血出,痛痒并作,十分难受。这种鱼在笔者家乡五华山溪、小河产量极丰,很易钓获。现在夏天来了,正是钓它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夏钓黄颡     
汝水钓翁 《钓鱼》2011,(10):37-37
黄颡喜食荤食、活食,对腥膻味的食物特别感兴趣,有逆流而上的习惯,白天栖息在深水、石洞、草缝,黄昏以后便游动到流水处觅食,在河水涨水、下雨天或注入新水时,异常活跃。根据黄颡的独特生理特性,钓黄颡是比较难的,钓黄颡也要得法,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才能钓有所获,才能钓到更多的黄颡鱼。  相似文献   

8.
微钓微养     
黄茨娅 《钓鱼》2012,(12):1-1
真是太可爱了!钓了一天鱼的老公,顶着烈日,辛辛苦苦,一身风尘的回来,将一天的“战果”直接往小饭碗里一倒。我定睛一看,天啊!小碗里游着一条微小的鱼,身上花纹多端,虽然娇小,身段倒是优美,原来是一条黄颡鱼。我仔细再看,顶多只有1.5厘米长,看得我眼泪都要笑出来了,若不是老公的钓技太高,1.5厘米的黄颡鱼又怎么会进入我家?  相似文献   

9.
荣荣 《钓鱼》2006,(14):31-31
制约钓鱼的因素有很多,排第一位的就是温度,其次就是气候条件。虽然温度和气候对钓鱼有很大的影响,但并非气候条件不佳时就不能钓鱼。有些鱼因为习性所致,钓这些鱼还非得有些比较特殊的气候,虽然恶劣的气候条件,使鲫鱼草鱼等这类不耐低氧的鱼类产生厌食,但却是黄颡开口大咬的好  相似文献   

10.
春天,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黄颡鱼也开始活跃起来。几场春雨后,浑黄的河水将岸边的滩地淹没,黄颡鱼便最喜爱在这种滩地上觅食。在我们这儿,对于钓黄颡鱼,人们一般都用海竿挂蚯蚓饵,远投后夹上铃铛便在一旁静候佳音,但这种钓法针对性不强,因而鱼获往往不尽如人意。后来,我发现用手竿钓边,辅以诱饵,效果非常不错。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李哲 《钓鱼》2004,(23):42-42
串钩钓组 串钩钓组,即用抛竿、鱼线轮、串钩、铅坠、连接器等钓具组成的钓组。该钓组的使用是在使用炸弹钩无效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钓法。它的优势是一根主线的钓钩上可分在不同泳层的水体中。施钓的适应面较广。很多使用串钩钓组的钓友,都曾有一副串钩中多鱼的经历。常有同一个钓组,上面的钩上了个翘嘴鲌鱼,中间的钩钓上了鲫鱼,底钩钓上了黄颡的事发生。当然,串钩能钓获的鱼类,不仅是上述的几种;  相似文献   

12.
鼎罐钓黄颡     
鼎罐亦称鼎锅,外观凸圆肚形,罐内径大于罐口,罐两侧穿耳成提把手,系生铁浇注而成,是南方民众居家烧饭的专用器皿。用鼎罐吊(钓)鱼,看似荒谬,确属实情,并且专门吊(钓)栖息于赣江水底层的黄颡鱼,既独特又新颖,不失为江西民间钓技钓法的一朵奇葩。黄颡,属鱼危科,俗名叫腊丁子,在南昌和吉安人们习称黄伢头,峡江县叫黄伢古,资源遍布江西境内的赣江流域,是很有特色的一道美味佳肴。钓鱼先备饵。用鼎罐煮饭时,特意多烧片刻留储锅巴作诱饵,为了增加锅巴的香味,达到最佳诱鱼效果,餐后,将残留锅巴的空罐再回炉烘烤十多分钟,罐内锅巴香味四溢时,提罐置…  相似文献   

13.
李哲 《钓鱼》2004,(23)
串钩钓组串钩钓组,即用抛竿、鱼线轮、串钩、铅坠、连接器等钓具组成的钓组。该钓组的使用是在使用炸弹钩无效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钓法。它的优势是一根主线的钓钩上可分在不同泳层的水体中。施钓的适应面较广。很多使用串钩钓组的钓友,都曾有一副串钩中多鱼的经历。常有同一个钓组,上面的钩上了个翘嘴鲌鱼,中间的钩钓上了鲫鱼,底钩钓上了黄颡的事发生。当然,串钩能钓获的鱼类,不仅是上述的几种,还可以钓获乌鱼、甲鱼、鲶鱼、  相似文献   

14.
罗爱田 《钓鱼》2007,(5X):32-32
“黄丫”,即黄颡鱼、黄腊丁,也叫“黄丫角”;小型鱼类,大的长20多厘米,250克一条的常见,二两大小的多见;色黄,大个的有深色斑点,口扁,宽,八须绕嘴,钓上岸时常“嘎嘎”叫,胸鳍及背鳍各有一条尖锐长“角”(名由此而得)向左右和上方凛然戟指,“威”不可犯,若被刺中,立即破皮出血,痛痒并作,十分难受!这种鱼在笔者家乡五华山溪、小河产量颇丰,很易钓获。  相似文献   

15.
<正>黄颡鱼,各地叫法有别,有的叫昂刺鱼,有的叫黄鸭叫,还有叫嘎沓鱼等等,不一而足。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市场售价一路走高,促使不少钓鱼人愿意钓黄颡鱼。黄颡鱼体延长,身显粗壮而尾部略微侧扁。吻部钝圆。头大而嘴口并不大,眼睛大。头有六须,即上颚两长须,下颚四短须。鳃孔大。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胸鳍骨硬。腹鳍短,末端伸达臀鳍。臀鳍基底长。尾鳍分叉呈上下叶等长。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  相似文献   

16.
鲖鱼,俗称黄姑子、铜罗,石首鱼科,近海洄游性鱼类。体延长侧扁,长达40厘米,背侧灰黄色,腹侧黄白色。头部钝尖,口稍大斜近下伫。冬季入东海北部群栖,春季近黄、渤海及舟山群岛附近产卵,为近海中下层鱼类。钓具配备及钓组匹配矶钓鱼同鱼原在黄海地区多采用远投底钓,随着海钓运动的发展,其钓法也在不断创新。其钓具及钓组匹配也各有差异,就其钓法不同做以下介绍。1.传统远投钓法30号左右远投竿2~3支,竿长3.6米以上,也可用淡水钓硬调抛竿替代。主线5~6号,配中型旋压式绕线轮。其钓组匹配步骤如下:主线前端系一中号转环,副线4~5号,长约1米系…  相似文献   

17.
丁柏禄 《中国钓鱼》2006,(10):30-30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在它的胸背部长有三根锯齿状锋利有毒鳍刺,而且全身还附有一层黏液,不易抓取。为此,不少人望而生畏,不敢碰它。那么钓获黄颡鱼后如何摘钩和剖洗,怎样预防毒刺刺入呢?我有一法供钓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谢葵 《中国钓鱼》2007,(9):16-16
一、钓具。在有黄颡鱼生活的河流垂钓,因黄颡多在近岸贴边活动,最好用手竿,3.6米、4.5米均可,上饵、摘钩、取鱼等操作简单、便利(尤其是夜钓,定点多竿,更显优势)。1.鱼钩。要大些,好处是①钩大穿大蚯蚓方便麻利,且小杂鱼不易噬食,不必担心大嘴的黄颡吞不进口。②黄颡嘴硬,钩大取钩方便。③夜间易遇较大鱼类,钩大牢固结实易扎牢鱼嘴,不易跑鱼。  相似文献   

19.
黄颡,春天出水最早,不怕倒春寒。清明节后,到处活动。它爱急流水,在流通的大河里早晚逆流而上。所以在流水河里点钓黄颡收获喜人。大河都有河床,漫生水草,落潮不足1米的深处,便是定点钓黄颡的好钓位。其点钓方法如下。一、做窝。河床上点钓黄颡,先要做固定的窝子。可用竹竿,安上快镰刀头,在河床上每距离3米  相似文献   

20.
黄颡是小型肉食鱼,多生长江河中,江南三月即可垂钓。垂钓黄颡有以下注意事项。 提及黄颡,沪上钓手多有不知,不是沪人孤陋寡闻,实在是当地另有其名。水产市场称其为“昂刺”或“盎仔”鱼(实为(鱼央)(?)鱼)。辞海释义:黄颡鱼属硬骨鱼纲,鲿科,我国各地均产,系常见食用鱼。这种鱼个体不大,重500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