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大仲马的私生子。他从小受到社会的歧视与侮辱,故其作品大都揭露社会时弊。1848年小说《茶花女》写作出版,他一举成名。1852年小仲马又将小说改成同名剧本,在巴黎演出,获得更大成功。《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出身贫苦,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这位巴黎名妓因为酷爱茶花,所以被称为“茶花女”。茶花女生得  相似文献   

2.
鲁文 《语文知识》2001,(8):14-15
一、大小仲马对于《基度山伯爵》和《茶花女),我国很多读者是熟悉的。然而对于它们的作者大仲马和小仲马,恐怕一些人就不尽了然了。亚历山大·大仲马(1803-1870)是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和戏剧家,一生写了一百多部小说,后又把许多作品改编成剧本。虽说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很重要,但其作品却拥有国内外非常广泛的读者。主要有剧本《亨利三世及其宫廷》,小说《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等。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  相似文献   

3.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创作的"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影响最深、流传最广最经典的压轴之作。它是由小仲马的同名小说《茶花女》为创作蓝本进行改编的,在世界歌剧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小仲马曾经赞叹是威尔的歌剧《茶花女》让众人记住了这一个凄美的故事,也记住了《茶花女》。笔者主要从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历程、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剧情出发,对歌剧《茶花女》的悲剧艺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小仲马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作家。由于地位卑下和与生俱来的屈辱(他是大仲马与一位女裁缝的私生子,而且长期未被大仲马承认),小仲马对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堕落和不公正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对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深刻批判是他的作品中的主旋律,其中最成功的当数他于1848年发表的小说《茶花女》。其主要情节是: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贫穷的农村姑娘,但长得非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却不幸沦为妓女。富家子弟阿芒赤诚地爱她,也激发起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  相似文献   

5.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是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直到7岁时才得到父亲的承认。1848年发表小说《茶花女》,在文学界崭露头角,一举成名。之后,又写了20多部作品,比较有影响的有《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阿尔丰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剧作。  相似文献   

6.
趣信种种     
一、绝交信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曾经轰动世界。这部小说是根据玛丽的身世写成的。在巴黎,小仲马偶然与原是农家女后不幸沦为娼妓的玛丽相遇,便一见钟情。为了使玛丽从堕落的生活中跳出来,小仲马曾设法拯救,但无济于事。在短短的日子里,小仲马因玛丽而负债五万法郎,再这样下去,等待  相似文献   

7.
文学常识内容繁多复杂,许多内容很容易混淆。为了正确地学习知识,准确地应试答题,需要将那些容易混淆的文学常识加以归纳辨析。一、有血缘和流派关系的作家作品容易混淆。法国的大仲马和小仲马是著名的父子作家,他们各自创作了著名的作品,大仲马的名作主要是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度山伯爵》,小仲马的名作是小说《茶花女》,不能把他们的作品弄混。又有一句评述语说:“苏轼、辛弃疾、姜夔都是豪放派词人,其代表作分别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扬  相似文献   

8.
妙语圆桌     
1.小仲马应邀去看一个朋友的剧本演出。剧作者和小仲马并排坐在最前面的位置上。看戏时,小仲马老是回过头来,嘴里嘟哝着:“一个,两个,三个……”“你在干什么?”剧作者问。“我在替您数打瞌睡的人。”小仲马的《茶花女》公演了。这次,那个朋友也回过头来找,找了半天,居然也找到一个。“亲爱的,您的《茶花女》上演时,也有人打瞌睡。”小仲马向他朋友指的方向望了一下,“您不认识这个人吗?他是上次看您的戏睡了,至今未醒的人。”  相似文献   

9.
茶花女     
歌剧《茶花女》是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世界经典歌剧之一,其中的《饮酒歌》更可谓家喻户晓。根据文学家小仲马的同名剧作改编而成的《茶花女》,是威尔第创作中期最杰出的名作,威尔第以他包含同情的笔触,深切地表现出渴望纯真爱情的“交际花”薇奥莱塔因社会偏见而遭损害与毁灭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
真实的高度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 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有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 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 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您为何不  相似文献   

11.
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受到热烈欢迎。小仲马打电报给当时流亡在布鲁塞尔的大仲马说:“巨大、巨大的成功!就象我看到你的一部作品初次上演时所获得的成功一样……”大仲马风趣地回  相似文献   

12.
茶花女是小仲马笔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一位女性,她的一生,是饱受迫害和侮辱的一生,是当时无数与之有相似遭遇的被压迫的妓女身世的缩影。《茶花女》通过对玛格丽特的形象塑造,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原因:贫穷的生活把她逼上了绝路,社会又用法律和道德的大网束缚住想摆脱绝境的反抗者的手脚,直到将他们置于死地而后快。小仲马选取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针砭社会黑暗,提出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丽梅 《学周刊C版》2010,(12):197-197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世界名著,小说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巴黎茶花女遗事》(或称《茶花女遗事》)是最早问世的林译西洋小说。此书出版后,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获得了众多的读者,引起了国人译介西洋文学的兴趣。不仅促使林纾走上了译书的道路,而且促进了中国近代翻译小说妁繁荣。时人对它有过很高的评价,以为“自林琴南译法人小仲马所著哀情小说《茶花女遗事》以后,辟小说未有之蹊径,  相似文献   

15.
妓女,被人们认为是私有制社会以后产生的最丑陋的形象,但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却看到了迷人的妓女形象,她们的故事往往经久不衰,脍炙人口。而在这其中,《茶花女》这个作品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小仲马通过对玛格丽特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肮脏、黑暗的一面,对社会小人物充满同情与怜悯。本文拟对《茶花女》的悲剧性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写作理论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世界著名作家小仲马在小说《茶花女》中如何巧妙、成功地运用结构艺术,使得整部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魅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初略的探讨: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颇富戏剧性;利用“突变”造成较大的悬念,充分调动读者的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明代冯梦龙选编的“三言”中,那篇名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京都名妓杜十娘的形象。她年方十九,美丽聪慧,性情刚烈,有胆有识,虽为妓女,却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灵;对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有执着的追求。时隔二百多年之后,法国作家小仲马以小说《茶花女》轰动当时,书中成功地塑造了巴黎名妓茶花女的形象。她年轻美貌,如花似玉,聪慧善良,虽身处风尘,却强烈地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这两个艺术画廊中的女性,虽然时间上相距两百多年,地域上相隔千里万里,生活在通然相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但因个人出身、社…  相似文献   

18.
大仲马和小仲马父子,是法国文坛上升起的两颗明星。前者堪称浪漫主义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的大师,后者首开现实主义风俗小说和戏剧创作的先河。他们的优秀作品,如《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和《茶花女》等,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百年流传,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天,大仲马得知自己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接连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一封短信,只要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多了。”小仲马却倔强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年轻的小仲马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在一起。小仲马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的编辑。《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的评…  相似文献   

20.
《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位喜欢茶花的交际花玛格丽特同青年阿尔芒的爱情故事,描写了玛格丽特短暂的,有着奢侈生活和轰轰烈烈爱情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