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懂得太多的     
我第一次见到列兵奎尔奇是在新兵训练站。他在训练第一周除了分到军服、步枪和其他装备外,还得了个绰号——“教授”。他身材瘦长,眉头经常皱着,还戴着一副角质镜架的眼镜,人们一见到他就觉得他配得上“教授”这个绰号。如果有人不相信,只要跟他谈上五分钟就会去掉怀疑。  相似文献   

2.
去年接管了一个班。听任课老师反映,这个班除一个学生外,其他的成绩都还不错。这位“例外”的学生叫XX,他不愿学习,也不愿与同学交往。原班主任也反映,他因同学给他起了“独眼龙”的绰号,而经常与同学有冲突,科任老师见他“冷漠”、“不服管”也不愿理他。听到这些情况,我特地找班上的同学了解他以前的情况。原来,XX小学时特别顽皮,一次在玩弹弓时,石头反弹回来,射伤了右眼,右眼被换上了一个假眼球,绰号“独眼龙”由此而来。由于视力下降,影响了听课效果,加上同学的取笑,给他心理蒙上了阴影。从此,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往日的笑容不再在脸上荡漾。  相似文献   

3.
刘曦 《湖南教育》2004,(3):15-15
92班的班长叫李鹏飞。这个大块头的男孩有个跟他的体型不太相称的绰号,“小羊羔”。从同学们亲昵的语气与神情可以肯定,这个绰号是不含贬意的。渐渐我发现,他心肠好,肯帮助人,做事还特耐心,说话和声细语的,说他是“羊羔”班长还真有几分像。这天上完电脑课后,我发现一台电脑的鼠标底盖被拆开,里面的滚珠不翼而飞。毁坏公共财物?这还了得!我赶忙跑到教室,不由地大发了一通雷霆。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半晌,有人开始小声议论。然而那个惹事的同学却迟迟没有动静。就在我决定进行“地毯式”搜查时,一个声音传过来——“老师,这样太费时…  相似文献   

4.
一、我睹我思:“绰号”,是堵?还是疏?星期一,语文阅读课。我走进教室,传来的是“土包子”“、罗汉保”“、巫贼”“、海豚”的声音,绰号替代了学名,坐视不管吗?显然不行,坚决阻止吗?效果恐怕会不理想。读过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会对于老师小时候的绰号“小粘鱼”备感亲切。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绰号不也形影不离吗?时至今日,有些同学我早已淡忘他的姓名,可“黄瓜”“、开心果”、“小辣椒”,这些绰号却长久地留在我记忆深处,同时浮现在脑海的还有他们鲜明的个性。绰号在同学的心里,凝聚着纯真的友情,散发着醉人的温馨。起外号,我想这…  相似文献   

5.
我叫蒋闵珒,是浙江长兴县实验小学601班的学生。我生来好像就与马虎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小的时候,家人因为我做事常常马虎,就叫我“蒋马虎”。我当时不知“马虎”为何意,还常常以此绰号为乐。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介绍小琪(化名),14岁,是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女生。她出生在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父母对年幼的弟弟宠爱有加,对她则不闻不问,从小只有爷爷施舍些怜爱给她。小学时曾因为长相丑、脾气臭被称作“极品”。原以为上了初中后,能摆脱小学时的噩梦,结交一些新朋友。可开学没多久,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就把小琪的绰号以及绰号来由告诉了全班同学,弄得大家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她,只要有人跟小琪走近些,就会连带被嘲笑。小琪为此难过了很久,最初她只是默默地忍受,后来就反唇相讥,并且不再相信任何人,用她的话说就是“所有人都针对我,都在说我坏话,我恨他们”。  相似文献   

7.
在我10余年来“领教”的所有老师中,一位被我们称作“老美”的数学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他的头发弯弯曲曲的,像是兰州拉面,更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美杜沙的头发。于是,他便有了一个绰号“美杜沙”,简称“老美”。“老美”工作认真踏实,要是哪个小子作业缺交或不做,他便会拿了记录本,到教室里来“狼嚎”一阵,然后把那个不识相的小子拎到他的办公室,在他的监督下做作业,直到他满意才能走人。但也常有几个一窍不通的,做到月亮出更还不能让“老美”满意。每到此时,“老美”只得跟着他们做陪读,买些饼干或泡面之类的,“将革命进行到…  相似文献   

8.
凡事都要寻根究底,虽不免有“胶柱效瑟”之迂,但对侦察破案、搞科研做学问来说不可不如此Q“寻根究底”是一种思维方法,它的特点在于穷追不舍,根据现象求本质,最后弄个水落石出。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为例,他一生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始终运用了“寻根究底”这种思维方法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发育迟缓,四、五岁时还不会说多,人称他是“低能儿”。上小学时他的绰号叶“‘老实头’”,因此成绩老上不去。中学成绩依然不佳,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生性孤僻,智力迟钝。。,”尽管如此,他的数学成绩却是出类拔草。他没能考取大学,然而他对这些…  相似文献   

9.
五月十日,我代替一个请假老师值日。下第二节课后,忽听到天井中有哭声,一堆人中间,二年级女生陈翠娥在哭。“谁把你弄哭了?到办公室里来谈。“我把她■到办公室里。“六年级俞竹林,我没惹他,他就骂我‘黑皮’(绰号)。”那末只要叫俞竹林来问题就解决了。俞竹林态度平和的到了我面前,我说:“六年级了,还喜欢和小同学闹,现在你负责使陈翠娥不要哭。”  相似文献   

10.
记得十一岁那年,上小学五年级的我还未能用上钢笔。那时全班没有钢笔的只有两个人了。另外那个就是我的同桌,绰号叫“小地主”的。他曾有过钢笔,但他自已弄丢了。  相似文献   

11.
儿时讥笑伙伴头大会吼道:“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别人有伞,我有大头。”可没想到多年之后,我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里出现一位绰号就叫“大头”的后卫——李玮锋。“踢球就得不要命”小时候,家里并不支持他踢球,但从小在长春拖拉机厂长大的李玮锋却被足球深深地吸引了。长春市拖拉机厂拿过全国企业足球赛冠军,拖拉机厂子弟小学自然是足球重点学校。“不学习就不要你了!”当时李玮锋的父亲李凤梧一谈起儿子踢球的事,就气不打一处来。为此他没少挨过揍。“当年父亲坚决反对我踢球,如果我没坚持下来,今天的我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长春客车厂业余体…  相似文献   

12.
情境聚焦 我,一名花季少女,至于名字吗?还是说我的绰号吧!从小到 大,我的绰号可多了,小皮球,小不点,小精灵……发现什么了 吗?对了,我的绰号里都有一个“小”字,这是因为,我上学比别人 早,在班级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不过你可不能小瞧我,从小学到  相似文献   

13.
我的同桌     
要问我最难忘的人是谁,那肯定非我小学那位同桌蒋颂明莫属了。他总爱把“无所谓”挂在嘴边,所以人送绰号“无所谓”。  相似文献   

14.
梦醒时分     
中师毕业时,成绩优秀的我,本来有条件进入师范学院深造,但学校仅有的两个名额却被有关系的人顶替了,我被分配到了一所县城小学。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我,我的位置又被人顶替,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堂而皇之地进了县城学校,而我却被塞进一所山旮旯学校。我是个“一穷二白”的农家子弟,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只好十分郁闷地前往那所山村小学报到。校长是位40来岁的矮个子,刚由民办教师转正。看见我来了,他老远就迎了上来,高兴地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你可是我们学校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师范生。今年咱们有希望在乡里一争高低了。…  相似文献   

15.
我家的“蓝皮鼠”生性好动,天天气得我火冒三丈,就把什么“馋小鼠”、“尖尖鼠”……哈!全安在他身上了。他可不在意这些,好像那些绰号是安在别人身上似的,依然“照例行事”。再说说“大脸猫”吧。按常理,猫和老鼠是势不两立的,一见面,就是黑李逵碰见猛张飞———非崩不可。可“大脸猫”却爱和“蓝皮鼠”和平共处。“蓝皮鼠”是名副其实的小耗子。他一闻到饭菜的香味,就悄悄地溜进厨房,跪在椅子上,一手撑着桌子,一边用大眼睛扫视着餐桌上的菜。这不,他正准备动手,发现被我看到了,就连忙向我摆摆手,示意我不要声张,然后迅速抓起一块红烧肉往…  相似文献   

16.
大头传奇     
张玥  于小江 《广西教育》2006,(7C):16-16
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和王然是同学,如今到了初中,大家还是很“有缘”地被分到了一个班。他个子一般高,身材也一般。就连长相也是一般中的一般,可就是这么一个“一般”的人,却拥有着“不一般”的脑袋。这不是说他有多聪明.也不是说他的发型有多特别,他的脑袋之所以“不一般”,那是因为他的脑袋相当的大,相当的与身体的比例不协调。所以,大家便送他个绰号“大头”。  相似文献   

17.
我叫杨哲,我的名字是外公取的,他想让我长大后成为一个很有知识的人。我今年8岁,在二年级三班,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写日记。我的绰号数都数不清,我自己最喜欢的绰号是“日记狂”。3月6日天气:多云心情:雨挨整的滋味不好受今天上微机课的时候,我被人整了。是这样的:当时微机老师被另一个老师叫走了,教室里一下子就变得乱哄哄起来。而我专心在电脑上做一张小鸭子的图。这时候我听见陈源源在我背后叫我的名字,于是我就一转身,电脑椅也转了过去。陈源源跑过来,神秘地问我,想不想知道旋转的滋味?我还没回答她,就感到自己飞快地旋转起来了,原来是她…  相似文献   

18.
碰酒倒     
我的老爸,挺着一个啤酒肚。初次见面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位喝酒高手,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常言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千万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我的老爸,嘿,他可是一碰酒就倒的。因此,他在朋友面前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碰酒倒”。  相似文献   

19.
报刊擷英     
无趣的教育我女儿读一年级,有一天她给我讲故事,说发明家瓦特很专心,一天邻居家的房子着火了,许多人都大喊,瓦特没有听到。火烧到他家了,消防队冲进他家里,发现他还在画图,嘴里还嘟囔着“蒸汽是水变的”。消防队要他快跑,他说“不要吵”,四处火光中,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慢吞吞地往外走,一出门就又靠在树上想了起来。我问这是从哪儿看到的故事,她说是学校发的书上讲的。书名是《中国活页文选》,并标明“小学生素质教育读物”。我不知这“小学一年级适用”的素质,到底有什么益处。要教育孩子用功,就一定要找这样一个大难…  相似文献   

20.
老黄     
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高一时的班任黄老师。那年,黄老师刚毕业,可看上去却像个饱经沧桑的老者。他在介绍自己时毫不隐讳地说:“我的大学同学都叫我‘老黄’。我知道我长得老了点儿,毕业时我对同学说, 20年以后我还这样,到那时你们该叫我‘小黄’了。”同学们被他的幽默逗乐了,那一刻我们一下就不再陌生了。   打那以后,我们就叫他“老黄”。   当时,全市中学正兴健美操。在这股热潮中,我们班荣幸地被选为校健美操试点班。那天,我们全班 40多人在操场学健美操。看热闹的同学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指指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