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网络出现至今,给大众生活和媒体接触方式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随着数字技术的愈加成熟,网络媒体也有了巨大发展.类似"艳照门"的事件正是借助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得以造成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分析网络传播在传播公众事件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华南虎"和"艳照门"两个新闻热点事件,从网络传播的文化氛围、技术支持和心理分析三个方面,对网络传播的范式予以分析,探究网络信息传播中权威的解构和民间话语权的架构.  相似文献   

3.
胡磊 《当代传播》2007,(4):56-58
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冲击着人类文明,人们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虚拟世界的许多矛盾和冲突.本文在"Google Earth"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相关伦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建设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与"意见领袖"理论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若伊 《当代传播》2011,(3):30-32,37
网络传播带来媒介环境的转型,"意见领袖"的内涵、评价标准、角色定位都发生了变化."意见领袖"理论解释力降低.本文以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的结构改变为切入点,探寻"意见领袖"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中的相应调适.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六作家诉北京世纪互联案"与"电视剧《奋斗》网络非交互式传播侵权案"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产生、发展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在网络上呈蔓延之势,越来越多的网民卷入对当事人的声讨中.到底是道德声讨还是网络暴力,这已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打造网络影响力:“冷媒介”时代的电视节目生存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正在让自己成为"热媒介",而电视则在网络的冲击下成为"冷媒介".网络影响力正在成为影视节目内容流行的风向标,是对以收视率为标准的节目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打造强大的网络影响力是电视节目在"冷媒介"时代生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马凓 《采.写.编》2016,(4):126-127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娱乐资源,都以最快速度被整合到网络上,网络娱乐的经济、社会价值日益凸显.文章以"映客"手机移动直播平台为分析对象,透析互联网传播革命下,网络娱乐传播空间的三大特征,即"超真实"的娱乐传播空间、"自我想象"空间以及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9.
武蕾  陈猛 《传媒》2021,(4):94-96
媒介技术的更迭与新型传播载体的出现导致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嬗变、传播内容从"导向明确"到"指向不一"的演变、传播方式从"单向灌输"到"环形发散"的改变、传播环境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转变.面对如此态势,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效果亟须从科学打造传播团队、努力推进话语转型、合理构造传播矩阵及净化网络传播环境等四个维度加以思考,以期提升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物体即媒介:物联网的传播图景与伦理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是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其传播图景是"物体即媒介,物体即信息".物联网旨在追求"智慧地球"的目标,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习惯.本文从物联网的传播情况入手,分析其传播趋势及可能遭遇的传播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因其即时性和技术的便利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的强势地位,使得现代社会中"言论自由"的尺度更加宽泛,网民迎来了"人人平等"、"大众狂欢"的时代.但网络传播的随意性也使得其不可控因素增加,网络传播中道德界限模糊,言论自由和媒介道德的博弈研究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议题."艳照门"事件中明星丑闻照片初期的迅速传播和其后相关部的大力干预,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反思.本文认为,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爱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言论自由才会使网络真正成为造福民主和大众的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作者从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肉搜索"的伦理规范,以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网络互助工具和社会监督公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今,网络直播越来越火,仅在AppStore就有上百款直播软件,大有当年团购时期"千团大战"的阵势.同时,网络直播正在从以PGC为主导转向以UGC主导,全民网络视频直播渐成趋势.网络直播带来了新经济的崛起,催生了新文化现象,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因此加强网络直播规范化迫不及待.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作为互联网中的一种新现象,是当下传播学、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界热议的话题.文章从"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的关系入手.梳理了"人肉搜索"的含义、伦理道德属性及其网络传播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5.
曹婧 《新闻传播》2022,(3):17-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势崛起和"互联网+"战略的全面施行,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新时代高校师生获取资讯最重要的方式,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选取上海近年发生的舆情热度较高的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研究各类媒体的影响力、可信度和传播路径,以期为我国教育部门高效应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  相似文献   

16.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李斌 《新闻界》2009,(2):33-34,87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他们运用网络形成自我议程设置的机会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本丈以"甘德怀事件"为案例,通过对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网络时代社会道德预警建议:加强网民自律,完善网络自身管理,进行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网络推手虽然对网络舆论产生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其往往采取暗箱操作、伪装欺骗、哗众取宠等推送手段,因此被网络受众所唾弃.商业"推客"的出现是对网络推手的一种改良,他们将推荐权交给广大网络受众,推送方式真实、透明,得到了网络受众的认町.从网络推手到商业"推客"的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受众的网络传播价值核心.本文据此提出了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诈捐门"事件发生到现在,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工具,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诈捐门"事件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以勾勒此类事件的传播学特征,探究该典型案例对我国公共信息传播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美学视野中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峰 《现代传播》2007,1(4):97-100
网络传播的美学内涵不在于交流信息,而在重构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进而重构当代人的审美生活.空间维度上的"互联"和时间维度上的"互动",使康德所要求的"审美共通感"获得新的历史形态.网络浏览、网络写作和网络游戏,使主体间的非概念沟通真正突破传统的艺术范畴,扩展到整个生活世界.这使网络传播暴露出其内在的审美向度,同时也迫使当代美学扩展其理论视野,关注交流方式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