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0月18日凌晨,中国著名导演谢晋逝世,享年85岁。对于任何一个喜欢电影、关注电影的人来说,谢晋的离去,不仅仅是生与死的割舍,更是永久的缅怀和仰望。谢晋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电影时代的梦想和真实。已成历史的是50年的光辉里程,而历史带不去的是谢晋及其电影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启示和忠诚。谢晋,浙江上虞人,师从曹禺、洪深、黄佐临等戏剧大师。他于1947年至1948年开始电影导演生涯。  相似文献   

2.
据人民日报,10月18日,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去世。谢晋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他创造了一种传统,而在于他继承和发扬了一种传统,一种将伦理喻示、家道主义、戏剧传奇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政治伦理情节剧”的电影传统。谢晋延续了一种精神传统,开启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据人民日报,10月18日,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去世。谢晋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他创造了一种传统,而在于他继承和发扬了一种传统,一种将伦理喻示、家道主义、戏剧传奇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政治伦理情节剧“的电影传统。谢晋延续了一种精神传统,开启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4.
10月26日下午,谢晋导演的追悼会在上海举行。据当地媒体的报道,有上万名群众自发前来送别谢晋。那些尘封已久的谢晋的代表电影,正在上海各大影院及央视电影频道被连续播映。从电影人到普通百姓,许多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位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告别。  相似文献   

5.
10月26日下午,谢晋导演的追悼会在上海举行。据当地媒体的报道,有上万名群众自发前来送别谢晋。那些尘封已久的谢晋的代表电影,正在上海各大影院及央视电影频道被连续播映。从电影人到普通百姓,许多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位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告别。  相似文献   

6.
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在故乡上虞魂归故土。尽管此前十多年他已经淡出了媒体的视野,但他的遽然谢世,媒体的“内存”也随之突然被激活,一轮又一轮的报道、评说,让他备尽哀荣;而曾经伴随着谢晋电影走过青涩岁月的现今的中年人,记忆中的复活则是被他的电影连缀而成的。《红色娘子军》《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秋瑾》《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鸦片战争》等等。这些承接着一个时代记忆的电影,也使谢晋成为人们心中的“蒙太奇”。  相似文献   

7.
一代电影宗师谢晋在数十载创作、讲演与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美学意识的思想观念。本文全面梳理并阐述了谢晋的电影艺术教育思想,以期为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带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生在一个全民体育的红火年代,两个本与体育无缘的人就这样被体育改变了一生《女篮5号》是谢晋的成名作,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电影。这部于1957年在上海拍摄的电影,浓缩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激情。  相似文献   

9.
在谢晋电影中,一方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精神,其题材与人物塑造大多源于时代审美趋向,具有很强的社会印记.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戏剧性"特征.其"戏剧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的戏剧化、人物形象设计的对比性、视听语言的象征性等三个层面.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外在创作环境的变化和时代文化观念的革新,谢晋电影中的现实精神和戏剧表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但两者紧密结合这一基本的艺术品格贯穿其艺术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在1999年8月11日上海记协和《新民晚报55共同举行的唐宁新闻作品研讨会上,著名电影导演谢晋讲了一段故事:他去新加坡访问时,新方请他填写一个调查表,上面有很多内容,如性格、爱好之类,其中一项是:如果人有下辈子,您愿干什么?谢晋毫不犹豫地填下:“下辈子我愿当记者。”当时全场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11.
《新闻天地》2008,(11):53-53
著名导演谢晋于2008年10月18日在其老家浙江上虞辞世,享年85岁。几乎是为电影而生的谢导,不仅在中国电影画廊中留下最光彩夺目的系列作品,还一手培养了众多大有作为的明星:赵薇、陈冲、范冰冰、张瑜、刘晓庆、潘虹……。她们都称谢晋是镜头前的魔术师,能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的图画,能把一团面粉捏成多姿多彩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2.
许文静 《新闻世界》2014,(5):215-217
谢晋电影在中国影坛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文革结束后的反思三部曲是其艺术创作的巅峰,他将个人的命运浮尘融入社会的政治变迁和历史演进之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沉痛的历史。本文以反思三部曲中出现的六位女性为研究样本,采用符号学和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发现女性的形象是复杂而宏大的,她们是男性的拯救者、历史的承担者和道德的评判者。最后结合谢晋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等因素对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再现成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刘心武 《出版参考》2009,(11):39-40
我和谢晋有过亲密交往。那是在1983年春天,他任团长,我和陶玉玲及一位法语翻译为团员,组成中国电影代表团,由当时的电影局派往法国参加在南特市举办的“三大洲电影节”。“三大洲”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电影节的宗旨是破除一贯由美国好莱坞和西欧“说了算”的电影评奖,试图闯出一片新的电影天地。  相似文献   

14.
著名导演谢晋拍过一部名为《大李、老李和小李》的电影,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李氏兄弟跟随长辫子姑娘学做广播操,每当广播操做到低头弯腰一节时.姑娘的辫子就会耷向前胸.这时她就往后甩辫子,殊不知被李氏兄弟当成必做动作,后来他们每每做到这节操的低头弯腰时。兄弟俩就有一个多余的“甩辫子”动作。、显而易见.这是导演安插在剧中的一个笑料。  相似文献   

15.
10月23日,由上海市档案学会与上海电影家协会联合在“东方讲坛”上海市档案馆举办点推出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系列讲座”落下帷幕。著名电影艺术家吴贻弓、谢晋、秦怡于9月24日、10月18、23日先后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演讲,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6.
正几代梦:辛苦一年成现实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电影事业迅猛发展,一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张骏祥、徐桑楚、谢晋、白杨、秦怡和吴贻弓等顺应电影发展的潮流,积极倡议要在上海举办国际电影节。吴贻弓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电影导演系列丛书·灯火阑珊》中这么回忆:"我们要有自己的国际电影节,这是几代中国电影人的梦。"他写道,"1993年,在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我和我的同事们靠着我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些电影制片厂先后决定或正在酝酿和外国制片商合作改编拍摄我国的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对此,电影界的导演和演员谢晋、刘琼、张瑞芳等在与记者交谈时说,这样做可能有些赢利,但失去的东西要比得到的多得多,不值得提倡。这些电影艺术家说,中日将要合拍的系列片《三国演义》,导演是日方的,日方还将派出主要演员,他们很担心,这部影片是否真正拍得好。这并不是不相信日本艺术家的艺术才能,藏原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电影实施全面产业化改革以后,中国电影整体的产业形态和美学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代导演也进入了"无君无父时代",已找不到像谢晋、张艺谋那样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无疑开创了青年电影导演的市场化转型。事实上,一个更年轻的电影创作群体创作的市场化转型,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势力、新力量。当下中国电影还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所以青年电影导演与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关系具有复杂、多样、可变的特性。因为电影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社会力量都有帮助青年导演进入、融入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义务和职责。对青年电影的扶持和支持,要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符合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政策安排,注重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本身对于电影繁荣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创意"本身的活力和不断更新,都有赖于新鲜血液的加入与扩张,依赖于青年导演的大胆实践与开拓。青年电影作者的"青年",意味着一种创意性价值,意味着推动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当下中国电影尤其需要越来越多的充满新奇创造力、想象力的青年导演不断贡献出创意性价值,用创意保障中国电影的整体品质,带动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电影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奇观、文化盛景。  相似文献   

19.
虞婷 《今传媒》2010,(11):52-53
2008年10月18日,著名电影导演谢晋逝世。媒体对这一突发性事件给予广泛而持久的关注。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拟选择党报和都市报各四份,通过分析2008年10月18日至10月27日有关谢晋逝世的相关报道,从而进行党报与都市报对于这一突发性事件相关报道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在京城突然爆出一条令出版发行界震惊的新闻,科利华教育软件集团宣称投资1亿元人民币,推广营销一本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学习的革命》(修订版)。他们铺天盖地发动强大的宣传广告攻势,投入1500万元人民币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作广告,著名电影大导演谢晋亲自执导并出任广告片主角。谢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