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的元代诗文研究中,较少有学者涉及上京纪行类作品。但作为元代诗文中特色突出的一支,上京纪行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了填补古代文学领域这一较薄弱的环节,完善和丰富元代诗文的研究,考察元代文人的境遇和心态,对上京纪行诗进行深入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整体把握元代上京纪行诗的特点,针对后期上京纪行诗,深入分析了后期作品的题材和写作风格,探讨时代特点和文人身份对后期上京纪行诗的影响。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上京纪行诗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许多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元代竹枝词作品中有涉及冀北交通的内容。作者经行居庸道路,记述了沿途见闻。对于交通史、生态史、民俗史,乃至长城地带区域文化的研究,都提供了值得珍视的信息。作为纪行诗的一种,相关竹枝词作品的文学价值也因此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4.
明代著名诗人徐渭认为文学创作应“自适其趣”,故对竹枝词尤为推重,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作品。徐渭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竹枝词的题材范围,利用其格律较为灵活的特点来表现政治历史、社会人生、风土人情。徐渭创作的竹枝词在题材选择、思想内容、艺术水平等方面都已经超越了刘禹锡等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始于唐代的竹枝词,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数量众多,记录反映的内容丰富广泛,大多数作品的作家及所处时代比较明确,总体来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可信度高,是语言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选取竹枝词中的疑难词语进行研究对正确解读作品、编纂辞书及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竹枝词多产生于以江浙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歌咏西北地区的竹枝词作品却很少见.经过搜集整理,得到一些歌咏新疆风土人情的竹枝词作品,选择其中反映回回生活面貌的20余首,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法、婚嫁、丧葬、饮食、服饰、建筑、文艺、技艺等几方面,其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展示了相当多样的回回风情.  相似文献   

7.
三峡文化的诗乐舞观念、音乐美学思想、神话传说、风俗观念和文化区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刘禹锡《竹枝词》的创作及其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刘禹锡《竹枝词》丰富多彩地表现了三峡文化的风景、风俗和风土人情,这不仅体现在创作主体刘禹锡对三峡文化的深刻体悟上,而且凝定在作品《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  相似文献   

8.
清朝初期,我国出现了海外竹枝词。尤侗于康熙二十年创作的《外国竹枝词》为此类作品首创。1海外竹枝词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作者从书中习得他国的风土继而写诗,这类竹枝词能体现中国历代跟外国邦交的关系以及他国的风俗,但有很多失实的地方。第二,来自作者自身体验,这类作品往往是作者到了海外国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因此这类作品相比于前面一类,虽不排除作者自身的偏见,但也更具真实性。不同于国内竹枝词,在大多海外竹枝词中更能看到作为第三方即作者对于当地风俗民情的判断和描述,这可能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更可能与作者相同一代人的思想理念。近代四明浮槎客的《东洋风土竹枝词》,便是值得探讨的一部海外竹枝词。  相似文献   

9.
上京纪行诗是元代特有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文人随驾上京时的见闻与感受,由于其内容主要为描写草原风物和少数民族生活,因而与唐代边塞诗有相似之处。但上京纪行诗亦不能定义为元代的边塞诗,它是以元代的"两都巡幸"这一特殊事件为背景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在题材上比唐代的边塞诗更具特殊性和局限性。且就元代的情况来看,"上京"并非边疆,而是一座重要的都城,故而上京纪行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边塞诗。将二者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有助于探讨上京纪行诗的独特风格及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唐代到清代文人竹枝词题材内容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文人竹枝词的题材以模仿民歌表现乡村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和描写地方风物、风俗为主。宋代则大大拓宽了竹枝词的题材范围,在众多的题材中,以通过咏风土来反映民间疾苦一类占了较大比例,显现出较高的思想价值。元代的文人竹枝词远离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都极为深重的现实生活,几乎全是吟咏湖山之胜、人物之美的作品。明清两代的竹枝词又贴紧现实生活,以咏风土、讽时尚、议时政为主要题材,具有较高的方志学、民俗学、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