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市场经济组织法律应当是维权型、护权型的法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仅应当科学地、明确地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权利,而且还应当建立成员权利救济制度,将成员权利的保护贯穿于整部法律。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应当怎样赋予成员权利,特别是在建立成员权利救济制度方面不具体、不明晰、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诉性,这将会导致本已十分脆弱的成员权利在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和获得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在内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由于法律文本从未考虑实施这些法律的手段,特别是诉讼途径和机制,使司法对职业教育法律的适用性不强,最终造成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可诉性低下。对此,应该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告知公民有权提起诉讼的条款;增加行政权的行使者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经由申诉或者司法程序,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受教育权、受职业教育权权利的救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职业教育法律的可诉性按其发展的程度可以分为两类:可申诉性和可司法性。  相似文献   

3.
浅析行政奖励行为的有效性与可诉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奖励在现代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结合法律原则和我国国情,行政奖励应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定行政奖励具有可诉性,其他行政奖励则不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法的可诉性是指教育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当发生教育法律纠纷时,可以被当事人和纠纷解决机构加以运用的属性。衡量教育法是否具有可诉性的标准有三:一是权利义务主体与内容是否明确;二是法律责任是否明晰;三是是否有法定的主体和程序来认定并追究这些法律责任。以此来衡量,我国教育法的可诉性存在着权利内容不确定、义务主体泛化、法律责任缺失、救济途径狭窄等问题。鉴于此,在创制和修订教育法律时有必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建立一套健全的、具有可诉性的教育法律责任体系;明确纠纷解决机制;禁止使用鼓励性规定;提高教育立法透明度,增加公众对立法过程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教育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教育法治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学生法律地位的体现。基于现行教育法律关于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可将学生的法律地位归纳概括为民法上的特殊民事主体和行政法上的特殊行政相对人。但当前学生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程序性、公正性不足,有必要将受教育权的救济纳入行政司法审查的范围,对学生权利进行全面救济,并兼顾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具有可诉性,这是公民享有诉权、被侵害权利获得公正救济以及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对于防范侦查权滥用与提升刑事程序法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的制度缺失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构建我国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制度,可从有权起诉的主体、侦查机关及其程序性决定可诉性的范围、有权对程序性决定进行审查的法院以及提起诉讼的程序进行系统设置。  相似文献   

7.
教师聘任制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高校教师聘任制尚有许多问题,突出表现是:聘任合同的性质尚未澄清;聘任的依据、程序和监督以及教师权利的救济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尚未形成法律机制。完善教师聘任制,应依法规范高校教师的聘任工作,摒弃教师对学校的行政依赖关系,将工会组织对学校聘任行为的监督法制化,建立健全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措施,确认聘任争议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权利既是合作社一切权利的基础,也是合作社一切权利的来源。农民是最主要的权利主体。成员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非经济性共益权与经济性自益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依据合作社基本原则,明确赋予成员民主管理、资产所有、资产收益和接受合作社服务的基本权利,以区别合作社法人财产权。为保护成员合法权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应当建立成诡权利救济制度.成为一部护权型、可诉型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行法律的角度出发,分析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例分析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刑事诉讼法致命性问题之一是由于其缺乏可诉性,致使许多违反程序的行为难以真正得到解决。构建程序优先的刑事诉讼法,必须构建刑事诉讼法的可诉讼性机制。通过建立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机制,一方面可以使程序违法行为得以制裁,另一方面则可以拓展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范围,进而使纠纷解决机制更为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