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但同时也有主流之下的暗流。《书事》正是这样一篇有关“暗流”的散文。在那样一个普遍视知识为无用的年代,仍然有许多人渴望读书.热爱知识。而这样的文章我们其实也接触过很多。然而接下来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人能够逆时代主流,坚持读书学习呢?一般而言,这些文章都会告诉我们,因为他们始终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总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2.
叶慧敏 《新读写》2014,(10):6-6
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网上购书早已成为主流,从输入书名到下单成功甚至不用5分钟。这样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比起以往动辄三五十分钟的书城之行更为读者所喜爱。上班途中、放学路上,人们也都偏爱“读屏”而不是读书,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网络能给我们节省的都远远多于传统购书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乐于求知”“恐于无知”。教书先生要教好书,当然要不断地读书。读书是一个知识分子享受幸福的经历。然而,当人类业已进入一个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图象时代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意义的读书?读书是否仍旧是知识累积的惟一途径?图象时代读书的目的、动力和依据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4.
《今日教育》2007,(4S):15-17
教师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乐于求知”“恐于无知”。教书先生要教好书,当然要不断地读书。读书是一个知识分子享受幸福的经历。 然而.当人类业已进入一个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图象时代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意义的读书?读书是否仍旧是知识累积的惟一途径?图象时代读书的目的、动力和依据究竟何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孙晓砺 《小学生》2013,(6):47-47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来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没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来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没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都一一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  相似文献   

7.
读书是快乐的,读书是幸福的。可是现在我不敢坦然面对读书问题,更不敢说:我已把读书当作一天中的第四餐,做到天天加餐。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有点害怕自己有一天不敢兑现自己的诺言。但在这样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我又不得不给自己施加这样的压力,否则我会愧对自己的学生,愧对自己的发展,愧对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8.
读书之宜     
读书有法但无定法,读书无规但有常规。处在今天这样一个汹涌澎湃的时代,书究竟应该怎样读才更有益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更有裨于强心健身明事理?这也是很有些讲究的。现敷衍成,就叫做“读书之宜”吧。  相似文献   

9.
《今日教育》2007,(4S):8-11
知识一直以来普遍受到人类的敬畏.它能带来大众启蒙和社会进步。 有这样一群特殊知识分子.在知识的世界中,享受知识、传递知识、缔造知识。他们就是——教师。然而,在知识爆炸背景下。知识传递者权威身份遭遇挑战.在图像时代里.当传统读书遭遇电子阅读的冲击,教师对于知识的选择、吸呐、传授似乎也迷失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读书似乎不是一个问题。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向年轻一代传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经验在有文字之后就是通过文字记录在书本上的。教学过程是以系统的书本知识为主的,以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不如此,人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教学也叫教书。这样说来,哪有教师不读书的?但事情其实并不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爆炸时代。而知识时代是时空的缩略时代,也是学术的融创时代。严格说来,中心与非中心的边界正在消逝,主流与非主流的堤坝也正在颓圮。在人类走向一体化和文化走向多样化的格局中,面临前所未有的种种新的挑战,旧的教育组织机构、形式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杜媛媛 《陕西教育》2013,(12):43-43
作为一名教育编辑,工作中常常有老师问到如何读书的问题。教师渎书,本不是问题,过去教师也被称为教书先生,既是“教书先生”,读书当然是必须的。也能理解,在今天这样“繁忙”而又“压力山大”的时代,静心读书也不是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3.
权欲与颠覆     
美国《时代》杂志也曾经这样调侃这一时期有着六次婚姻和无数情人的亨利八世,如果16世纪有八卦小报的话,亨利八世肯定是每一期的封面明星。这足以说明这位国王及其所储王室中充斥着混乱的家族关系、阴谋与泄密、血腥与背叛,古老而荒淫的性爱风尚……暗流涌动、蜚短流长。《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截取了亨利八世第  相似文献   

14.
“开放教学”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在主流下有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死”的教案支配着“活”的教师和学生,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好不容易提出一个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又怕“节外生枝”,马上“尽教师的‘诱导’之责”,使学生落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直到达到预定目的为止,美其名曰:本节课已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这样的课,看起来进展顺利,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节外生枝”。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乐乐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上学读书对他来说很没意思。这个想法一点也不奇怪,不少小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表面上看起来,上学读书要起早,每天要做各种习题,哪有上公园那么快乐呢?可是不读书,不上学,你哪来的知识呢?游乐场每项娱乐都有详细的说明,不识字怎么玩都不知道,那多没意思啊!  相似文献   

16.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7.
张文华 《教师》2012,(17):128-128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时期政治的综合体现。2l世纪在对大学教育职能定位提出挑战的同时,对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学图书管理人员要提高素质。但是长期以来,图书馆的工作,我们一般是注重工作态度和业务技能,其实只抓这一点是不够的。馆员个人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图书馆的工作,我们应该对馆员的职业读书进一步提高要求,以便发展馆员的个人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快乐读书     
郝双艳 《广西教育》2007,(7C):32-32
眼看假期快结束了,我一边完成作业,一边读书,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在我看来,再没有比这个暑假过得更充实的了。我们的作业不算多,每天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别有一番滋味。当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时,那种对知识的强烈渴望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爱上了读书——原来书中竟有如此多的乐趣,原来暑假也可以这样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实践和知识是产生智慧的土壤,但同时又是阻碍智慧产生的枷锁。”有人读书越多变得越聪明,也有人读书很多却变得很迂腐。究其原因,在于是否有悟性。悟性是一个人具有把知识变为己有,进而发展成创造力的根本能力。职高的语文学习更多含有辨析力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运用,写作更需要一定的创新和思辨能力,所以,职高语文教学对学生悟性的培养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20.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生于浙江平阳一个偏僻的山村。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很勤奋,养成了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苏步青从小在学习上就有一个特点——“学不偏废”,全面学好。正因为他有着广博的知识,所以当他钻研数学时就能触类旁通,容易深入进去。苏步青在青少年时代好读书,好学不厌的他,读书常常不只读一遍。他有着一套读书的方法:“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聊斋》我最喜欢,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了理解。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