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在强化法治素养教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法治意识淡薄、认知浅显、信仰匮乏等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现状,探析教育路径,以期培养具备坚定法治信仰、扎实法治理论基础、缜密法治思维习惯、过硬法治实践能力、德法兼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2.
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信仰不明确、信仰不科学、信仰不坚定等现状,高校应从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入手,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更是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领域的伟大革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4.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大学校园里入党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多,但是许多大学生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并不是坚定,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如何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帮助大学生党员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基于此,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6.
青年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新形势下努力探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的途径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和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关键是要有效结合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使青年大学生在传播、接受、信仰的过程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艳  鲁晨阳  许晓静  陈媛 《文教资料》2015,(3):122-123,144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本文通过五所高职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对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注重强化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并将之充分融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之中,对于坚守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意义重大。但在今天多元思想和信息时代的冲击之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没有与时俱进,一些大学生信仰出现动摇。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较为陈旧、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考核方式单一,以上问题都是影响教学效果、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的因素,因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养方面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源泉,具有时代意义。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深层变革期,多元文化不断交融、冲突与发展,使新时代中学生的信仰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的信仰教育,重建新时代青少年精神家园,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转变信仰教育理念,拓展信仰教育内容,改进信仰教育方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信仰教育实践,锻铸优良信仰品质,实现青少年理想信仰与现实生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之一,需要担当时代责任,努力担负起国家建设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新人的政治使命,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关键。文章认为通过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政治信仰,促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中国青年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部分党员并未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认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支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消极影响,学校信仰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自我认识非理性化。要强化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等院校必须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党员管理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崇高的、现实的和践行的信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其方法路径而言,应通过促进大学生知、信、情、意、行的相互转化,逐步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4.
周毅 《成才之路》2024,(11):41-44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需求。美好生活理念的提出经历了思想启蒙、理论铺垫和成熟发展三个阶段。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将美好生活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知识,有助于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益于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文章从强化理论理解、开展多维分析、提高语言魅力、增强实践感悟四个方面探索美好生活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提升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就有必要关注“三个需求”。理论需求上,应着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性认知;情感需求上,应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式优化;实践需求上,应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体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不断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三个需求”,才能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丁慧民 《文教资料》2013,(30):120-121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开始凸显。少数人认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出现了信仰危机。而据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理论自信,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激励当代大学生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欧阳意 《考试周刊》2012,(15):166-16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科学的理想信念,但调查显示,大学生缺少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此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增强学生对马克思的感性认识,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信念是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然而"90后"大学生则出现信仰危机现象,信仰呈现多元化、突出功利化、面临世俗化。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信仰教育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信仰问题研究”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信念以及实践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探析,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信仰教育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在信念体系中具有总体性、支配性、普遍性的地位和作用,统摄着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在正确把握信仰内涵的基础上,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理性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增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才能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