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在悄然变化,与课改初期相比,多了些自然、真实和朴素,少了些喧闹、花哨和浮躁,这样的课堂,更接近常态课,更具原生态味道,更利于学生成长。但“自然”是否意味着“倒退”、“真实”是否意味着“随意”、“朴素”是否意味着“平淡”?如何才能追求原生态课堂的神韵,让原生态课堂更精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我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深入思考。虽然日常课堂不能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上课名师”,但它毕竟是教师大众职业生活的“原生态”。如果能对原生态的日常课堂价值重认和挖掘,我想这也许能对课堂引领做一种补充吧!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教师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进行深入思考,并大声呼唤“原生态”课堂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希望回到“教师一张嘴、学生一双耳”的口耳相传式的原始状态,而是希望建立起一种适合师生生命发展的“原生态”课堂,即“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建立一种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及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这种“原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我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深入思考。虽然日常课堂不能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上课名师”,但它毕竟是教师大众职业生活的“原生态”。如果能对原生态的日常课堂价值重认和挖掘,我想这也许能对课堂引领做一种补充吧!一、日常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更耐人寻味,“绕梁多日,回味无穷”呢?是声色电光的多媒体课?是热闹活跃的自主合作探究课?还是一粉笔一课本一嘴巴的“老”课呢?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返璞归真,“璞”、“真”之意即为“原生态”。“教无定法”,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模式,只要是最质朴的、最契合语文本质的课堂,才是好的语文课堂。教育在呼唤“原生态”,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要回归“原生态”。  相似文献   

8.
关于课堂“原生态”内涵,我是这样理解:一是没有经包装的原汁原味的课堂“真像”;二是以人为本.适应并促进师生生命发展的教学过程。两者合一。构成真实、自然、整体、和谐的课堂生态。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的“原生态”,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行进”过程中,没有预计和预料到的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甚至是与课前预设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包括学生的“反应”。这种原生态教学是师生间建构的一些真实、自然、和谐的瞬间过程,也是师生间的一种智慧、灵性、默契,没有经过任何刻意加工的自由释放的教与学的过程。当这些“原生态”在我们的课堂上不期而遇的时候,我们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利用这些“原生态”,并即时纳入到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再现出师生间的“原汁原味”的真真实实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当那种自然生长式的课堂已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而去,人们便提出“原生态课堂”这一新概念。我以为这并非是什么追求新奇、臆造术语的炒作.而是一种“教育回归教育”的理性呼唤和课堂“返璞归真”的迫切期待。  相似文献   

11.
选择好的素材是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运用的很多教学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教材配套光盘等,很少来自于生活实践。“原生态”教学素材就是要让素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从教学现场、学生生活与调查研究中获取。“原生态”素材获取模式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还做到了以生为本,让课堂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2.
很多农村小学由于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为英语课堂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由此造成了很多学生因为听不懂课堂用语而困惑,致使英语课堂一度陷入“尴尬”境地,成为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一大“瓶颈”。就在这个“危情时刻”,体态语作为课堂原生态资源得到再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当教育被时代推着登上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它就必然地以“改革创新”来支持其飞速运转.而作为“生产者”的我们,为了急于创新而浮躁起来.而讲究起花样翻新的生产“工艺”来了,讲究起花花绿绿的“包装”来了。有多少人会常常停下来关注一下这本应是美丽生命成长的过程呢?有谁会常常停下来关注一下我们的“产品”:他们原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呀,是一个个原本应该日日和我们性灵相交、心心相印的活生生的生命呀!当《教育科学论坛》组织关于课堂“原生态”的讨论时,我们才开始警觉:课堂可能正在背离教育的本真,背离它应有的生态环境!自然地,我就想到了一个被广泛崇尚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及它在“原生态”课堂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在新观念的影响下,变得灵活开放起来,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原生态。原生态的课堂才是老师们常年不变的教学生活,学生才是在这种课堂中成长起来的。而原生态的课堂就在于它的灵活和开放。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们往往习惯于以顶礼膜拜的心态去观摩公开课,却难投情于日常的课堂。正如我们度过了愉快的节日而看不起“柴米油盐”的日子。其实。精心打磨的优质课、示范课只是一种呈现教学高度的特例,它未必完全适应于日常课堂。那么。我们怎样在其“思想”的引领下自信地构建日常的原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07,(1A):49-50
2006年11月25日上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西部行新课堂展示研讨活动”在蓉城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馆拉开了序幕。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的数百名中小学语文教师怀着对专家的崇敬和取经的期待经历了为时两天的教学观摩活动。为了做“对话课堂原生态”的专题,本刊编辑进入活动现场。一课不拉地关注课堂全程。  相似文献   

17.
“原生态”是应新课程而生的一个文化名词,以自然而真实、质朴而清新赢得教育界的欢迎与认可。正所谓“小课堂,大社会”,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决定了其课堂必须原汁原味,返璞归真。而那些匿于暗处,有待挖掘的原生态的教学资源则成为教师不可多得的教育财富,令人为之振奋,为之垂涎。  相似文献   

18.
建构和谐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也是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笔者摒弃浮华外表,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及如何把握教学中的四“度”,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关于“绿色原生态的阅读教学”的提出与含义“绿色原生态”让我们常常想到蓝天白云、青草绿地、满地鲜花和成群的白羊……生命的最本真样貌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不加以修饰。它是一种最本能的存在,但也是一种最脆弱的存在,毫无抵御能力。而“绿色原生态”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简单但不容易存活。繁重的课时压力、考试的标准答案、语文阅读教学的沉闷等等,这些都是导致破坏“绿色原生态”课堂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高中生物图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生物读图课堂教学中要回归读图课堂清新、自然的原生态风格,回归读图课堂平实、生活的原生态内容设计,回归读图课堂本真、简约的原生态过程,回归读图课堂明晰、实效的原生态学习,从而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