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使我国速滑运动员选材阶段的划分更加合理、指标更加科学、评价方法更加规范,采用对近年来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各地速滑运动员选材情况进行调查的方法,发现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现状处于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停滞状态,速滑选材仍以经验选材为主;提出速滑运动员的选材应以生物年龄划分为4个阶段,且应在充分考虑遗传因素的前提下,对各阶段进行不同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因素和专项成绩等方面的测试,并参考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评价;建议尽快完善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机构,提高基层教练员科学选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工作者通过几十年的研究,运用骨龄和一些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指标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速滑选材方法,但这些方法在"提前量"和"准确性"上还不够。目前遗传学的研究突飞猛进,采用追踪前沿等方法,并将现有的遗传学理论和方法同以往建立的速滑科学选材方法有机的结合,论述了遗传因素对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选材的影响,并指出就遗传因素对速滑运动员选材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将有助于当前速滑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分析运动员选材的历史和研究进展,认为:现有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中的评价内容要创新驱动,可选择“7+1”选材评定内容,使优秀体育苗子的测评更趋科学完整;现有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中的技术方法要融合创新,可采用运动能力-表型-基因型“三元”特征的技术方法,使优秀体育苗子的测评更加科学精准;现有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中的池链指标要创新发展,可选择运用运动员选材大池与小池的分类功能,使优秀体育苗子的测评更加专项。  相似文献   

4.
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对运动员所具备的各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年的少儿速滑、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工作实践,为选拔优秀后备人才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论述了少儿速滑、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性、选材的步骤和方法、选材的原则,分析了选材测试的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技术等各项选材指标的测试结果,并进行了选材测试结果的评价与分析,及时发现和总结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探索科学选材的规律和方法。经试训预测判断选拔的队员是否真正适合速滑、短道速滑运动,经科学选材推荐的一些尖子运动员在各级教练指导下,陆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健 《冰雪运动》2008,30(2):7-1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结合短道速滑项目实际情况,讨论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的相关问题及意义,认为体能、心理、智力等因素是短道速滑运动员选材中的核心要素,把体能、心理、智力等指标因素与短道速滑运动相结合并加以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了筛选与界定,为教练员在进行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才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速度滑冰项目科学选材工作的需要,对我国速滑运动员指长比(2D:4D)与运动成绩、血清睾酮、血红蛋白及血球压积等多种身体机能水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索指长比在速滑运动员选材中的作用。通过对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运动员的手指长度及指长比的测量与分析,表明速滑运动员指长比与运动成绩相关性不显著,与血清睾酮等3项机能指标显著相关,即指长比(2D:4D)越高,相关血清睾酮(T)等3项运动机能指标越低,说明指长比(2D:4D)可以作为速度滑冰项目科学选材的重要指标被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速滑运动员选材现状的分析,提示了我国基层在速滑运动员选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早日从经验选材走入科学选材,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和4项建议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遗传因素在速度滑冰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从遗传的角度论述了力量、速度、耐力相关的基因,以及无氧运动能力、有氧运动能力等遗传度相关性较大的指标在速滑运动中选材的应用。通过遗传方面的指标,为速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多年培养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实践出发,认为速滑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培养适应速滑项目的少年儿童,离不开科学的选材及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正确的指导思想。提出速滑运动员少儿阶段的培养应分3个周期,并对每个周期的训练指导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家冰球运动员几项必备的心理指标的测试,并将其测试结果与黑龙江省花样滑冰运动员及速滑运动员进行比较,找出冰球运动员存在的差距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改进方法。为今后进行青少年冰球运动员的选材、培养、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立秋  华立君 《冰雪运动》2013,(2):19-22,42
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在体能、技战术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与核心力量素质水平是评价其竞技能力的重要标准。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量训练的研究内容、方法进行分析,认为目前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内容广泛,但系统的、针对个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借助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对比研究较少;指出了力量训练研究的焦点、方法与趋势。提出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得力量训练科学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研究要运用动力学、生物学等多种方法,通过与专项技术的相关指标对比来分析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氧训练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郭志春  安秋 《冰雪运动》2007,29(3):14-16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成败是我国速度滑冰项目攀登世界高峰的关键所在。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中忽视有氧训练和缺乏科学合理的有氧训练方法的现象,阐述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训练的重要性、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和手段及训练负荷。认为在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中,要保证在有氧范围内发展有氧训练,达到训练目的;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要考虑到运动员年龄差异、训练水平能力等不同因素,适合青少年特点;训练要依靠科研手段和进行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旨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成才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女子速度滑冰1 000 m比赛后程降速是制约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运用现场录像与计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女子速度滑冰1 000 m项目的运动员后程降速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教练员的训练理论知识水平,训练过程的科学化监控程度,运动员的体能,比赛的技战术能力和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比赛中后程降速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加强运动员综合素质,科学监控训练过程与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丰富和完善对我国女子速度滑冰的理论研究等建议与对策,提高女子速滑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谢丽霞  李炳哲 《冰雪运动》2009,31(3):17-19,25
从训练体制、训练方法、器材选择与使用等方面对中国与韩国少年儿童运动员养方式进行比较,表明两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陆地与冰上训练的要求、器材选择与使用上韩国具有明显的优势。提出在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不同年龄阶段,应遵循少年儿童的发育规律,严格训练要求,从细节抓起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培养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15.
运动损伤是阻碍速度滑冰运动员夺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国家队速度滑冰运动员伤病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慢性的腰、膝关节损伤和反复的肌肉拉伤比重较大,且治愈率不高;认为准备活动不够重视和充分,训练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有所欠缺,力量训练方法手段落后,运动员和教练员对伤病产生机制认识不足等是致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采取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加强医务监督和科研监控,避免带伤训练与结合专业医院的运动医学专家的治疗建议进行伤后及时、有效的治疗,优化运动损伤治愈的方法与手段,实现科学训练,达到在冬奥会上实现突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崔爱博  王凯  秦晓金 《冰雪运动》2007,29(2):29-31,42
以参加2003~2004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北京站)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摄像的方法对其跳跃旋转动作进行技术录像解析,获得其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角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存在较大的差距,认为提高运动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