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每年新生编班时,很多家长都会提出:“把我的孩子编在年轻点儿的老师班上吧!”家访时,有的家长甚至会很惊讶地问:“你们幼儿园也有三四十岁的‘老’师?”三十出头,就被家长认为是幼儿园的老教师,这也难怪家长,你瞧:电视上的少儿节目,清一色的少男少女;代表幼儿园形象参加社会活动的,也以年轻漂亮的教师居多。作为家长眼中的“老”师,怎样赢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与欢迎呢?  相似文献   

2.
屯溪第七小学1988年开始举办家长学校,先后举办了12期,参加学习的家长达1000多人次。实践证明:参加学习的家长,不仅对举办家长学校的认识有提高,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有很大改进。学校和家长关系更加协调,配合更加紧密,学校工作更  相似文献   

3.
也请家长校访邝光宏在人们看来,教师家访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其实家长校访也十分必要。家长校访的作用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弥补教师家访之不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重了,要求高了,班主任工作繁忙,要经常家访,实有难言之苦。况且,班上学生...  相似文献   

4.
肖作芳 《山东教育》2002,(12):40-40
一、家长委员会成员的选择家长委员会成员必须是能够承担起家长委员会责任的人,他应该是幼教工作的关心者、支持者、宣传者,是家园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是能够沟通家长与幼儿园意见的家长的代表,是家园配合共同育儿的积极的尝试者。我园选择家长代表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的:1.注意家长的代表性。注意选择不同职业的家长,有教育工作者、政府公务员,也有一般职员与普通工人,有新闻、艺术工作者和军人,也有个体从业者。应尽量使职业覆盖面广泛,使其有较强的代表性,使他们能够在社会的各个层次与不同的区域发挥作用,也便于…  相似文献   

5.
谁有病     
谁有病王晓春症状:通常,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现在竟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有病,您信吗?镜头①两位家长在聊天。甲:“你们家冬冬考多少分?”乙:“咳!别提了。老师说他有多动症,我看他也是,手脚不闲着,做作业东张西望、叮当乱响……”甲:“不会吧,我瞧冬...  相似文献   

6.
王志璐  冶岚 《宁夏教育》2007,(7):148-148
对于零用钱,目前,家长有以下多种认识:有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忙于事业,为生活奔波,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为了方便孩子,也不用大题小做,尽管“孩子有吃有穿、学习用品家长全权包揽,零花钱就是随便零花”,但孩子要零花钱时,他们更会说上一句话“不要乱花钱。”;也有人认为零花钱是家长给的,家长应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7.
那年,我做了高一(1)家电维修班的班主任。开学一个月后,学校准备召开家长会。根据学校德育处的安排,在前一天,我就给班上的学生派了“告家长书”,且明确要求学生转告家长务必参加。但让我意外的是:第二天班长收上来的“家长与会确认书”,竞有十多位家长没有签名,这也意味着这些家长将不参加家长会。说实话,当时我气坏了,恨不得马上“修理”这些学生。因为我固执地认为:肯定是学生没有告诉家长,存心要和我这个新班主任作对。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大教育体系中占基础地位,家长会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形式和主要途径。然而家长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教育责任,教师们也没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本文剖析了家长会所具的内涵:组织性、主体性、互动性、目的性,以期使人们对家长会有其更明晰的认识,以利于明确学校和家长,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权利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对待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抱怨:无论自己如何用心和努力,孩子就是没有长进,干着急却无计可施。其实,这些家长可能只顾自己焦急和忙乎,却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他自己不当一回事,你再焦急忙乎,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所以家长必须意识到:自己所能起的只能是引导性、辅助性的作用,关键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现在,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往往不惜代价。于是,给孩子请家教就迅速升温,并越来越热。那么,在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家教这个“宝葫芦”到底灵不灵呢?家长:请总比不请好家长张蕾:我家要是例外,岂不是对不起儿子?请总比不请好,不请不放心啊!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愿。家长卢立:家教,挺好的。请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后,孩子成绩有进步。现在学校里竞争那么激烈,做家长的只能设法让孩子不落后。家长王小伟:虽然知道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也不希望孩子太…  相似文献   

11.
余娜  张芳芳 《学前教育》2007,(12):44-45
目前。对于实现家园互动形成教育合力,人们已经有了共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诸如家长会、家长约谈、家长开放日、家访、家园联系本、家长讲座等,但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凸现出以下几点困惑:教师单方面唱主角,忽略了家长的内在需要.忽略了家园双方以及与幼儿间的互动;家园沟通角色定位存在偏差,造成了双方关系的不平等;家园之间沟通模式单一,  相似文献   

12.
吴放 《山东教育》2002,(36):23-23
吴放老师:你好。当家长在一位老师面前毫无顾忌地说另一位老师的不是时,这位教师该如何处理呢?顾洪顾老师:你好。你所提到的是教师与家长交往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情形,也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影响到教师与家长或教师同事之间的关系,需要谨慎从事。仔细分析一下,家长在一位教师面前抱怨另一位教师的原因通常有这样几个。第一个是,家长遇到了问题不知该到哪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于是“有病乱求医”,抓住一位老师就倾诉。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家长与那位老师直接沟通有困难,于是转而求助于另外一位老师。当然…  相似文献   

13.
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每次活动后家长都会及时填写反馈意见。有部分家长写道:“开放日中幼儿伙食质量很好,吃得也挺好,平常也这样吗?”“幼儿园是不是在做样子给家长看?”其实我们每天都有营养师用科学的方法,精心为幼儿配制饭菜,品种多样,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老师们更是悉心照顾好每名幼儿,让幼儿不偏食,吃饱吃好。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家长不放心。针对这一现象,我认真思考后认为原因可能在于:1.我班家长由于工作忙,接送孩子时来去匆匆,还有的孩子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接送,他们可能没看过食谱。2…  相似文献   

14.
常常听到人们对中小学生身体状况有这样的评价:“看这孩子长的白白胖胖,身体多好。”此时,家长格外高兴自豪。有时也可以听到家长议论“谁谁家的孩子,自从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身体也好了,学习也上去了”等等。其实这种观念存在着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第二幼儿园的一期亲子班活动。每次大约有9位家长参与。其中,两位家长与教师互动、合作较好,孩子的注意力也相对较集中。其他家长有的不知道如何合作,有的甚至不合作,还影响到别的家长的参与。家长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来亲子园究竟干什么?我们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问题提出后。引发了亲子园研究小组成员的思考。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指导家长的契机,决定通过家长互助小组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芳 《教育探索》2001,(4):31-32
一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以下误区:(一)重智轻德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成绩常常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好学校,找好班级;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牙缝里也要省出些钱给孩子买钢琴或让孩子学绘画。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  相似文献   

17.
校服问题一直是困扰许多学校和家长的棘手问题。我们身边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个学校想购校服就购,想怎样购就怎样购,毕业班的学生才领到校服就领毕业证了,做得真过分。”于是许多家长甚至教师常有这样的怀疑:为何本地的校服不少,价也合适,学校却偏偏花高价从外地购进,难道是为了回扣,红包,照顾关系?然而,亲自经办订购校服的人也认为自己吃力不讨好.满肚子的委屈。有不少人还亲眼目睹:没有带足包括技服费在内的报名费,孩子就上不了学;学生未按时交清校服费就被罚站还通知家长去学校b不少家长怨声而起。一些服装老板也不时…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有个家长曾经幽默地总结家庭教育成功的经验为:家长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为什么要把毛泽东对儿童的勉励,作为当今家长的座右铭?其实这的确很有道理,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人人需要学习的时代,在当前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谁不学习谁就落后,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所以家长的自我教育首先应该表现为主动学习。一个不爱学习,逐渐落后于孩子的家长,亲子沟通很难出效果,甚至出现反效果。曾经有一位家长焦急地向我反映:“现在是中考…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20.
每次接手小班的时候,总有许多家长向我诉苦:“老师,我家的孩子爱吃手指头,说也说了,打也打了,就是改不掉,你要多费心,帮我矫正,拜托了。”言语间流露出百般无奈。其实工作多年来,总能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喜欢吮吸手。纠正吮吸手指的坏习惯的工作的确是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无计可施,只是需要家长细致开展工作,随时随地进行耐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