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相对论中的因果性与决定论的考察,对量子力学诞生的实验基础的追溯,阐明了与经典物理学描述的定域的、决定论的或因果性的世界相反,量子力学中的因果性是非定域的、非决定论的统计因果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量子力学对经典实在论哲学思想提出了最巨大的挑战:物理学理论是关于客观实在的规律的知识,还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发明?世界的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还是我们主观范式强加于客观世界的精神产物?这些问题像梦魇一样困扰着科学家与哲学家。几乎所有的顶级科学家和哲学家;  相似文献   

3.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设得到证明,以此为基础产生了量子力学。然而,物质波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议,哥本哈根学派的概率波解释成为主流观点,但是,包括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等量子力学的开拓者在内的一些物理学家并不认同。本文通过思想实验和逻辑推理,认为物质粒子并没有外在的波动,其波动频率是一种内禀的性质,提出了一种物质波可能的物理图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物理学取得了辉煌成就.物理学成为现代技术的基础,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发展.众所周知,物理学近代两大支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当科学家们将其用于亚原子和宇宙时发现它们不能相互包容.英国斯蒂芬@霍金说:  相似文献   

5.
论互补思想的两个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学中的三个基本量纲长度、时间和质量的测量操作都是对视觉空间发生的事件的测量。这种测量的视觉空间化,导致了视觉空间客观化并形成视觉客观化语言。尼耳斯·玻尔的互补思想对科学哲学来说有两个突破,第一个是在对量子力学的完备性进行考察后,对视觉空间和视觉客观化语言的客观性进行了否弃和限制,这是科学认识论上的突破;第二个突破发生在互补思想由物理学向生命科学推广时,提出只有物理学的演绎解释(机械的、因果的)方式与生物学的功能(目的性)解释方式的互补,对解释生命现象才可能完备。这是科学解释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1.我们的物理学哲学研究的总纲领,是毕达哥拉斯主义与科学实在论的理念的整合。换句话说,我们相信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奥秘都深藏于数学和谐的规律之中。然而,这并非人为的而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2.在本体论上,我们相信"场的实在论",认为无形无象的场是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实体。同时承认"关于结构的知识"是认识不可观察实体的必由之路(知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3.在因果性观点上,我们主张,作为自组织系统的物理世界,在整体上是由因果律与机遇律共同决定的。4.我们持有多元主义方法论观点,认为从不同视角看,多种量子力学解释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关于光子结构与分布的假说:光子由心,核及核外的引力子云构成;光子无处不在地存在于宇宙空间及物质内,它有结合、自由,半自由三种分布状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推论:光子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多光子体和电子;光子是物质的结构柱子,参与物质质量和能量的形成;光子(光)可被一切物体吸引,光的衍射、引力透镜现象就是其表现;空间(物质内)无处不在的光子可称为"光子气",它也参与万有引力的介导,它有三种运动形式;光的本质是光子气流.并应用上述观点,对光学、量子力学、相对论、天体物理学(包括宇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疑难问题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一般性与特殊需要性原理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可推关系,在这个世界中许多形态各异的事物却也存在着许多尽然的联系.对称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定义事物结构关系的概念,它在数学中存在,在人际关系中也同样存在,但是在主观介入之后,对于对称事物的某种等可能性却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9.
科研质量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层面上没有形成对科研质量及其认证方法的共识,实践层面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体制,是当前我国科研质量一直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从物理学中的质量概念和现代管理学中的产品质量概念扩展出科研质量的概念,并借助物理学上质量的测量和产品质量的认证来构建科研质量的标准和认证方法,以期对提升我国科研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阐述了海森堡和玻尔关于波粒二象性争论之间的不同观点,主要关注1927年以后玻尔的波粒互补性和海森堡波粒等价性之间的争论,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量子力学解释中哥本哈根学派内部的争论及其实质,更加深入了解海森堡的物理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百年之前,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对应原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波尔本人也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纪念玻尔模型问世100周年,2013年12月3日至6日,哥本哈根大学主办了一次名为"开放世界:玻尔思想之光中的科技和社会"的国际会议。主办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对西方语言学传统在语言和现实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不同的观点,即语词表征事物的观点、语词表征概念的观点和语词通过概念表征事物的观点进行批判,目的是进一步阐发索绪尔对语言与现实关系的新的解释,并试图说明索绪尔作为一个语言学家,虽然没有详细揭示语言和现实的关系,但他的语言符号理论完全能够与语言和现实整体联系的看法相容。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的哲学本质——与钟义信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玮  王秀芳  刘代志 《情报杂志》2006,25(12):116-118
讨论了信息的哲学本质,对钟义信教授某些观点提出了质疑,论述了“信息和能量是独立于物质与意识的两个范畴”的基本观点,点明了物质、意识、信息、能量的基本关系,并认为信息既有大小又有正负,从而解释了机器学习中的“过拟合”现象,最后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从而统一了钟义信教授提出的“第一类认识论信息”与“第二类认识论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中介发明法就是运用中介思维的通用发明方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又是运动变化的。中介是事物间联系的中间环节,是事物转化的必要条件。中介思维就是通过联想和分析、寻找事物间联系和事物转化条件的一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已往研究者对信息多角度、多层次观点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若干说明、解释或定义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众多研究观点中梳理出信息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进而从新视角把信息概念从纯粹的科学概念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6.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显然是以尼尔斯·玻尔提出的互补原理作为解释体系的基本方法论原理的 ,其他解释多数受到互补原理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或者以某种方式包含着互补原理。我们根据量子力学发展的前沿成果和量子力学解释体系的新发展 ,试图论证互补原理尽管包含了辩证思维的合理立场 ,但本质上是以经典世界观和量子世界观的深层分裂为前提的 ,只要这种二元论的根子没有被量子论的新发展所超越 ,物理学的基础就不可能达到真正辩证的、整体论的“广义热力学和生态学范式”的统一。互补原理的真正哲学动机是现象主义和实证主义 ,掩盖了从微观量子动力学向宏观经典力学过渡的动力学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彤 《科技广场》2011,(1):15-17
基于概率关系的可能世界概念的基本性质,为了能够有效对概率关系查询进行评估,本文对概率关系的元组进行了分类,分为相互不相容的元组和相互独立的元组,提出了概率关系合并操作和四种概率关系代数运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界定科学大家的"四点论"。以牛顿为例,他建立了经典牛顿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是量子力学出现前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核心工具;牛顿在光学、微积分等其它领域仍有重要贡献;基于牛顿力学的决定论成为几百年人们信奉的思想信条。按照"四点论"来分析,玻恩带领弟子们建立了矩阵力学;玻恩最早写出的量子力学对易关系式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除量子力学外,玻恩在晶格动力学、场论、相对论、液体理论等方面也都有重要贡献;玻恩的波函数几率解释彻底粉碎了决定论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合法性。因此,如同难以比较牛顿与爱因斯坦谁更伟大一样,将玻恩与牛顿作对比研究,重点不在于比较二人科学形象之高矮,而在于肯定:玻恩与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一样,堪称物理学大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物质一元论"的观点,文章阐述了量子力学如何描述微观世界的客观属性。文章认为,由于采用了不具唯一性的波包塌缩假设,哥本哈根诠释对哲学基本问题构成的挑战并非根本性的,有人由此得到物质-意识不可分的结论在科学和哲学都是不严谨的。针对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哲学,文章基于量子测量理论描述了多个观察者如何对微观系统进行探测,形成客观的量子测量,产生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从而对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给出了基于量子力学本体论的哲学解读:物质世界(世界1)与精神感知世界(世界2)的物化载体(认识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二者的关联和纠缠,它们对应了主观世界在内的精神感知全体,其中具有客观性的部分构成了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文章还指出,伴随着微观系统客观知识世界的形成,信息从物质世界流向主观客体,信息流的指向定义了不同于通常物质世界的精神感知的物化载体。  相似文献   

20.
王素芬  仓平  刘玉 《情报杂志》2008,27(4):55-57
信息是信息系统学科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信息系统领域中关于信息存在多样的概念和术语.构成了不同的信息观点,而这些观点又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了各种不同的哲学现点.从世界是什么和如何认识世界这两个纬度对信息系统学科中现有的四条信息研究线索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提炼信息系统学科中现有信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局限.对寻找研究信息本质的新视角及更好地理解和指导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