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猪内脏中的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取样量0.5g左右、预消解时间0.5h、VHNO3∶VH2O2=1∶1、消解时间3min、中高火微波消解功率的条件下消解效果良好.测定铜的RSD为0.47%-1.69%,VHNO3∶VH2O2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5.0%,此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有利于铜的准确、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痕量铜的新催化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Ⅱ)催化双氧水氧化溴百里酚兰褪色的催化效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的新催化光度法.该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铜(Ⅱ)浓度0~0.5μg/25mL,检出限为0.009μg/25mL,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用于铝合金中痕量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6.0%~98.3%.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20,(2):182-185
采集了河北省黑龙港流域部分盐渍化土壤,对土样通过混酸完全消解法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化法对采集土壤重金属镉、锌、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检测的24个样品中,重金属镉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风险筛选值的样品有7个,达29. 2%;各样品锌铜含量都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保险丝中的铜、铁、锌的方法.样品采用盐酸和过氧化氢分解,对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不用分离保险丝中的主要成分铅和锌,直接测定铜、铁、锌.方法简便,能胜任保险丝测定的要求.相对标准偏差1.0%-2.8%,回收率95%-107%.  相似文献   

5.
将表面活性剂增感效应应用于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中成药杞菊地黄丸中的微量元素铜进行了测定.导数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较常规火焰原子吸收法有明显改善.将表面活性剂增感效应应用于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为中成药杞菊地黄丸中的微量铜分析建立了一种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17,(2):41-46
目的:通过对采集的6层样本(A、B、C、D、E、F)进行嗜铜菌筛选培养及铜离子测定,为筛选嗜铜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嗜铜菌筛选培养基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所采集的样本进行嗜铜菌初筛和铜离子含量测定.结果:共培养出13种嗜铜菌,其中有菌丝的8种,有芽孢的2种,短杆的4种,球状的1种;铜离子含量由第1层至第6层依次递减;初步鉴定为8个土壤微生物菌属.结论:筛选的13种嗜铜菌为嗜铜金属修复工程菌研究奠定了基础,对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试样干粉末采用混酸(HNO3:HClO4=4:1)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其中的铜、锌、铁、钙、铅.该方法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779%,样品回收率为95%~105%.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土壤中的铜和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自制的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铜和镉的电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在浓度0.10 mol/L的CH3COOH-CH3COONa(pH=4.5)缓冲溶液中,以此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1 V/s的扫速下,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测定.当铜和镉离子的浓度分别为8.0×10-7~1.2×10-5mol/L和5.0×10-7~2.5×10-5mol/L时,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93,加标回收率在95%~110%之间.用此电极同时测定土壤中的铜和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作者所在小组近年来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的研究结果及当前的发展趋势对GFAAS作了评述。为提高GFAAS分析速度可从3个方面来解决:①在完全消除基体干扰后可用单纯标准溶液校正仪器;②使用实验特征质量m。可作海水痕量元素的无标样分析;③改进沿用的升温程序。在Cr的形态分析方面,可将吸附了Cr(VI)的树脂(2粒)直接引进石墨炉中用GFAAS分析。Cr(Ⅲ)含量可由总Cr减去Cr(VI)含量求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小麦中铅、砷、铬、镉、铜、锌、铁和锰8种重金属元素.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用ICP-MS对消解液进行检测.用加标回收率试验考察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测元素在标准溶液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方法的检出限在0.01025~4.547 mg/kg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89%,加标回收率在90.70%~109.9%之间.此方法快速准确、检出限低、灵敏度高,适用于小麦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