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产生电流。一般认为原电池的构成需具备以下条件为: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试题,高考年年有,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统计表明,此类试题区分度在0.4左右,得分率50%左右。究其原因,是考生没有深刻领会有关概念和原理,没有掌握解题要领。本文就有关“电化学”试题的题型加以归纳,并举例说明其解法。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解题要领: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 (1)活泼金属跟不活泼金属→(2)在电解质溶液中(直接接触)氧化-还原/反应(3)产生电流。即要形成原电池必须同时满足(1)、(2)、(3)三个条件。 [例]下列装置能够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相似文献   

3.
《原电池的教学原理》微机软件设计及应用河南郑州铁路一中(450000)杨金有一、制作本微机软件的目的《高级中学课本化学下册》《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一节中原电池的教学,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原电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工作的化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用品]大烧杯、电流计、干电池、铜片、锌片、导线、稀盐酸。[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一:[实验设疑、激趣、造悬念](引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有时也伴随有能量之间的转化。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化学能能不能转化成电能。(板书)    第六节原电池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将课本55面演示实…  相似文献   

5.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解题要领: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1)活泼金属跟不活泼金属→(2)在电解质溶液中(直接接触)氧化还原反应→(3)产生电流即要形成原电池必须同时满足(1)、(2)、(3)三个条件.例1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能够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针对有关电解、电极电势及电解质等实验内容自制了一台电化学多功能显示器.该仪器具有三个方面功能:1.判断溶液的导电性.2.显示电极电势的大小.3.可作为电解电源.为实现上述三方面功能,特采用如下方案:其工作电路由直流放大电路和音响电路两部分组成.再配上电源、波段开关及两个深恻电权就构成了整个仪器.一.工作原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见附图)可结合原理图加以具体说明.1.判断溶液导电性:电极“+”接1位;电极“-”接2位.将两探测电极拓入液面以下,利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在运动时,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7.
化学问答     
9.下列各图所示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whj908@sohu.com)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要构成原电池,必须符合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金属,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作为两个电极;两个电极必须以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  相似文献   

8.
郑瑾 《化学教学》2004,(6):33-35
经过《原电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装置特点及反应原理,也已学会判断一个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判断正负极等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了电极方程式及总方程式的书写。但常有同学片面地认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较活泼的金属总是作负极。为了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是化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针对有关电解、原电池、溶液的导电性等实验内容设计并制作了这台电化学多功能显示器。它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①判断溶液的导电性 ;②电解电源 ;③原电池。为实现上述三方面的功能 ,其工作电路由直流电路和音响电路两部分组成。再配上电源、波段开关、电流计及两个探测电极就构成了整个仪器。显示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操作说明如下 :a .判断溶液的导电性。电极“ ”接 1位 ,电极“ -”接 2位 ,将两石墨电极插入液面以下 ,则仪器显示结果如下 :表 1 实验显示记录试 剂声 光 显 示电流计结 论…  相似文献   

10.
1.原电池的电极判断中的特殊情况 题目1 Al-Mg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分别构成原电池A、B。 A池 B池 (1)指出各池中的负极材料并写其电极反应式——。 (2)从构成原电池的几个组成部分来看,判断原电池的负极,除了要考虑金属的活泼性外,还要考虑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电化学部分主要学习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内容,很多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不会进行区别和判断,这主要是没有弄清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其中的能量变化而造成的。例如:写出如图所示装置中的a、b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判断A为何池?很多同学认为它是电解池则:  相似文献   

12.
本节教材从教学内容分析,它是对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知识的结合。通过学习要求达到对有关“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比较”等知识的整合。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分析,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金属性质设计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并通过铜锌原电池实验的分析,领悟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再应用原电池原理认识常见的化学电源、  相似文献   

13.
题型示例一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定【例 1】 判断下列装置哪些为原电池 ?哪些为电镀池和电解池 ?解析 :区别三池 ,关键在于有无外接电源 ,区别电解池和电镀池要看电极有无变化 ,所以B是原电池 ,C是电解池 ,D是电镀池 .方法精要 :若无外接电源 ,可能是原电池 ,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断 ,主要思路是“三看” :( 1 )先看电极 :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 2 )再看溶液 :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 3 )后看回路 :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若有外接电源 ,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 .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要求:(一)理解掌握原电池原理1.原电池的组成条件:(1)有相互用导线联接、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其中一种可以是非金属〕作电极;(2)具有电解质溶液;(3)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并构成通路.  相似文献   

15.
许洁婉 《化学教学》2006,(11):26-28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科书中有关滴定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的跳跃性较大。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借助指示剂判断是否会有误差?等等。由此,我对“中和滴定原理”的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旨在使学生真正理解借助于指示剂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全的原理。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状况,我运用“理论探究法”进行教学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情境引入1.幻灯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计算表达式如…  相似文献   

17.
韩晓光 《考试》2009,(3):83-83
一、原电池形成条件: 我们都知道要形成原电池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具有不同的两极;②具有电解质溶液;③两极浸入电解质溶液并用导线相连组成闭合回路。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电池的正负极并没有相联组成闭合回路。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深电解池、原电池等实验原理,认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本实验从原电池、电解池、电化学腐蚀、水果电池等四方面展开研究。从实验中我们解决了如下问题:对比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总结电解池的一般构成条件。镀锌铁与镀锡铁在镀层破损后,哪种铁片更不容易生锈?为什么?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区别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将活泼性不同的两金属电极(不活泼的金属也可以用能导电的非金属代替)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这是一般原电池遵循的基本规则,即由金属本身的活泼性决定.  相似文献   

20.
樊继松 《考试周刊》2011,(71):189-189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对于原电池的初学者来说,是一大难点。如何较轻松地突破这一难点呢?关键是掌握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在书写和判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时,首先应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名称,然后根据原电池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