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都怕写作文,只要老师说要写作文,他们就唉声叹气。其实,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还是要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开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只要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了,他们就不会再害怕。当然,在重视激发兴趣的基础上,也要重视作文能力的培养。因为兴趣的产生可能源于偶然,也可能是一时的冲动,但要真正使这兴趣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对写作乐此不疲,还必须有较强的作文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2.
一、兴趣、鼓励是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曾在班里做过调查,爱写作文的学生有多少,结果,竟然可怜到只有一名同学,从这个调查中我深刻地意识到对于厌烦写作文的学生,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破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即...  相似文献   

3.
张波 《黑河教育》2013,(1):12-1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伟大、神圣的,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师爱,如同一缕和煦的春风,一束灿烂的阳光,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老师的温暖、关心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鼓励其健康成长。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  相似文献   

4.
赞扬有法     
师德之魂是师爱。作为一名教师,热爱、欣赏学生,使他们如沐春风、如逢甘霖,在幸福快乐中成长是我们的天职,这就少不了老师对学生的激励、赞扬。但是,师爱有原则,赞扬也有法度。赞得太随便,学生不珍惜;夸得太过分,学生生自满;滥用奖励,会成灾。  相似文献   

5.
<正>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的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  相似文献   

6.
进入三年级以来,在作文教学方面,我感觉特别棘手,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最关键的,我觉得是学生缺乏想象力。语文教育大纲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学生已掌握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如何很好地完成新大纲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老师必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的新课题。通过深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呢?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希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老师批改作文时如果能多运用激励性评语,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放大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或指出其努力方向,从心理层面给以学生足够的支持,使他们大胆尝试,那么学生写作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热情会越来越高涨。  相似文献   

8.
马玉荣 《现代教育》2014,(2):118-118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当下应试教育的环境中,经常遭受教师、家长的批评、指责以及同学们的冷眼,他们往往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更需要被老师关爱,更需要被老师重视和赏识。因此,教师、班主任对学生要倾注无私的师爱,要把师爱建立在对学生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把师爱撒向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头痛的莫过于教学生写作文了。尤其是山区的学生,一提写作文,他们就怕,往往觉得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信息闭塞,缺乏应有的知识储备及能力训练,所以他们的作文普遍存在记流水账,缺少个人感受等现象。《新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卢梭也指出"教育要回归自然"。因此,笔者认为,山区  相似文献   

10.
朱德弟 《考试周刊》2012,(49):42-42
写作是一复杂的思维过程,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作文越写越空、越写越假。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直接动力之一。因而作者在作文教学中多用表扬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刺激他们的创作冲动,使他们由怕写作文到愿写作文、爱写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令教师头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了,对学生来讲,最难的也是写作文。众所周知,小孩子学习语文总是遵循着“说→读→写”这样一个发展规律进行的,“写”是孩子在“说”和“读”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可见“写”是最难的。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小学作文课,老师要做的往往就是捕捉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调动起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现实中,每当上作文课,老师们还是担心:上什么呢?什么内容孩子感兴趣,而且又有内容可写。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英语学习中,兴趣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英语知识更难学,使学生厌学甚至不学。只有感兴趣,他们才会乐学、善学。要想在学生中建立一种持久的热衷度,使学生对英语课感兴趣,就必须激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对英语课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难的要数作文教学了,学生也是最怕写作文了,在平时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们积极进行文学创作,使他们了解文学创作的诸多益处:  相似文献   

14.
不少老师写作文评语不从实际效果出发,要么恨铁不成钢的斥责之语使学生读而生畏;要么对牛弹琴的高深之辞使学生一知半解;要么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使学生无所得益。久而久之,学生对评语视而不见,老师的辛勤笔耕成为无效劳动。为此,对如何写好小学生的作文评语,谈谈我的看法: 一、一分为二,重在鼓励肯定长处,鼓励为主,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即使是差生的作文,也有一两个长处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教学生涯已走过了34个春秋,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和连续担任整整3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浅谈师爱的魅力。一、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所谓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即"师魂",是师德的核心;师爱应像慈母,像阳光。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体现在教育事业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被爱护和诚挚所感动时,就会把自  相似文献   

16.
祁良春 《家教世界》2012,(2X):36-36
<正>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触颇多,下面就如何"经营"班级谈谈我个人的意见:一、给学生真正的师爱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在教育过程中,师爱既是教  相似文献   

17.
感化差生     
周诚 《吉林教育》2007,(1):63-64
在班主任工作中,差生的教育引导是一个永恒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实际的教育生涯中。老师如能尊重每一位差生,让其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地改正错误;如能抓住差生的某一闪光点,用师爱去呵护他们,鼓励他们,催其奋进。使每一位差生都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使“差生”两字慢慢地消失在你的眼皮底下。这就是你“感染融化”了差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师爱:学生心中的北斗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班主任老师,无论他有多高的智慧,如果他不爱学生,或只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的智慧便无用武之地。反之,一个水平还不很高的班主任老师,如果他具有强烈的师爱,便会刻苦奋进,努力追求,把班级工作搞得生机勃勃;有了这深沉的师爱,就会促使他朝更高的目标去追求。学生取得了成绩,老师以爱的语言、表情、动作,热情地加以肯定,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鼓励,日后必定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回报老师的爱;学生有缺点、错误或受到挫折,老师充满爱的分析、批评、鼓励与期望,也会在学生的心中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增加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教师热爱每一位学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只有发于内心的深厚的爱生之情 ,才能激励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正是这种真挚的师爱感动鼓舞了学生 ,他们也会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任学科上去 ,由此增强学习兴趣 ,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成绩。师爱 ,增进了师生感情 ,形成了合力 ,达到了共识 ;师爱 ,促进了学生进步 ,保证了教学效率。反之 ,教师如果对“好学生”偏爱 ,对“差学生”的疏远 ,就会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认为老师瞧不起他 ,因而厌学甚至弃学。长期这样授课 ,也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失利。那么为什么会有这…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能力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写作能力又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最怕谈作文,最怕写作文,写作能力低下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薄弱环节之一。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老师面前的课题。近年来,我在写作教学中尝试实践"合作"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同时引导他们积极交流,鼓励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