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司法和谐政策深刻地改变了法官面临的约束条件。这种改变无疑会对法官的司法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结案方式选择上,优先选择和谐的结案方式;面临司法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冲突时,更加注重司法的社会效果;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冲突时,向实体正义倾斜。  相似文献   

2.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是一个伪命题,其提出是迫于现实的需要,是"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相统一"命题的变相。"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实质上是低层级法律效果与高层级法律效果的统一,是法律效果内部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当低层级法律效果之实现即意味着高层级法律效果之实现时,就达到了法律效果的良好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完善立法、程序上的保证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赋予及其行使的严格限制等途径来实现民事司法实践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义作为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是构建合理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物权法》的法律规定中既蕴涵了法律正义,又蕴涵了道德正义。《物权法》实现了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其实体正义主要体现为归属性正义和交换正义,其立法技术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全方位社会诚信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司法诚信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公众呼吁司法诚信,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司法诚信。司法诚信的构建要依据司法的独立性、公开性、权威性以确保法官的职业胜任性的建设路径来科学规划、理性推进,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程序正义,确保司法审判在程序正义中实现具体的实体正义,以达到社会法治正义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刑事模式和民事模式是《刑事诉讼法》和《精神卫生法》对于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处置的两种方式,两种模式适用范围的交叉性、程序规范的模糊性带来法律适用困境。在司法实践中,要坚持司法适用与法律目的的契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一致、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保护的统一。在立法实践中,应将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与普通刑事诉讼程序、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与民事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制度与监护人医疗责任衔接起来,在对各类精神病人实施区别性管制的基础上,坚持程序正义,确保程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鲁蒙娜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86+190-186,190
本文依据美国法学哲学家朗.富勒在其着作《法律的道德性》中论及的法与道德的关系,论述了法律的内在道德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密不可分性,并依据富勒的自然法理论所定位的八项"法治原则",阐述了正义是法律的道德追求,证据与证据规则在司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司法活动中程序制度的目标应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法律上将正义分为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理论界到司法实践,一直是争执不下.我国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重实体轻程序”,只要能实现实体正义,还原客观真实就可以不问手段,程序正义的薄弱使得审判的公正性大大削弱.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既不能走“重实体轻程序”的老路,也不能片面的追求程序至上,要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法律正义一般表现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的过程之中 ,具有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道德标准 ,属于“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正义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程序正义的问题逐步成为国内理论界、实务界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程序正义,不仅限于在诉讼程序中实现正义,更重要的是凡是涉及程序的方面,都要求实现程序正义。本文试图从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制度的规定入手,并在环境民主原则的视角下,探索程序正义这种法律理念在环境法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平正义不仅仅体现在法律的实体方面,也体现在法律的程序方面,实体法规定社会的一些规则,体现了大众正义观。程序法的公平正义也是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忽视程序的正义。公平正义在社会的体现主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来实现,通过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达到法律的最终目的,最终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实体公正是公正的本源,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实体公正具有相对性,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实体公正优先论和程序公正决定论皆不可取,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程序优先。实现司法公正需做到以下几点: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建立能够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司法体系;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惩治司法腐败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司法理想,其实质是法律公正的现实化,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不过是法律确立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现实化形式。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应当以整体公正为归宿。法律则是司法公正的唯一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不真正连带债务是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通过法院判例和学说发展起来的民法制度,是复杂社会生活对利益平衡在司法解决方法上提出的需要和挑战。本文试图在不真正连带债务理论基础上结合审判实践分别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探讨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从而达到公平、正义、效率、经济等法律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诉讼公正与效率二律背反。过分追求诉讼效率不利于保障程序的遵守,不利于人权保障,不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结合。应当坚持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理念,理顺司法机关内部的运行机制,推进司法工作人员专业化、精英化,科学完善刑事诉讼期间的规定,改革当前刑事诉讼的费用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公正分别为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与互动公正;权威有理论权威与实践权威、事实权威与正当权威等常见的划分.近有学者认为,法定证据制度对司法公正与权威颇有裨益.事实上,法定证据制度对司法公正和权威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是从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对社会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是程序上的公正,通过中外诉讼模式的比较,对建立程序公正,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是一种重要的审判依据,是审判实践或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由于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扮演类似法律渊源的角色,同时其地位在部分规定中得到肯定.因此,它具备列入我国法律渊源的条件,应该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其地位.同时,还要注意到它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才能更加合法合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邓玉娇案引出了我国当前评价司法公正的焦点问题——是社会标准还是法律标准?相当于评价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法律标准具有确定性、技术性和客观性。区别于生活中的一般观念——“客观真实”、“实体正义”与“保护弱者”,坚持评价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法律真实”、“程序正义”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公安司法机关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严重危及司法公正的实现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此种状况发生的重要原因。程序性裁判机制的构建对于防范国家公权力滥用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在充分考虑程序性裁判机制的前提条件与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在审前程序、庭前审查程序以及庭审程序全面构建程序性裁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