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2.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述,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加以反映,深刻显示出当时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鲁迅的《祝福》中,所谓的"祝福"并没有表现出祝福应有的积极性,其所提出的祝福实质上是一种寒冷的"祝福",具有一定的讽刺性。本人在阅读《祝福》的基础上,对《祝福》中寒冷的"祝福"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3.
准备教《祝福》这一课时,笔者首先直接与文本对话,觉得鲁迅先生写“我”有很深的用意。然而,查看到的很多资料都只是把理解的重心放在祥林嫂这个人物上,要么是忽略了“我”,要么只是说“我”是小说的视角,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见证人,仅此而已。我们都在强调作者意在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叙述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祝福》称祥林嫂为“陈旧的玩物”,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从祥林嫂的逃脱与绑架、幸福与不幸、生存与绝望的命运中,体现了一种生命存在的悲凉.鲁迅在对祥林嫂的惨剧叙述中洋溢着对人际温暖、女性觉醒、知识分子担当的深切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向“我”打听人死后有无魂灵之事,是本小说重要情节之一,它不仅暗示了祥林嫂不幸的命运,更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封建迷信和礼教吃人的本质。那么,祥林嫂在魂灵的有无之间,是希望其有,还是希望其无呢?不少读者认为祥林嫂对魂灵是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鲁迅小说《祝福》,为小说教学探索新颖的角度。本文从三方面展开:故事与情节部分,作者以"我"的故事为小说框架,祥林嫂的故事以"闪回"的形式呈现;叙述者部分,"我"是不可靠叙述者、圆形人物;反讽部分,作者以此拷问"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祝福》是鲁迅的著名小说之一,对于该小说的传统解读主要集中在祥林嫂的人物分析上,此处转换解读角度细读文本,分析小说中的"我",探讨祥林嫂对"我"的反作用力,试图透过祥林嫂反观"我"。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道具就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甚至是最终命运。《祝福》里面的祥林嫂最后一次到鲁镇时拿了根下端开裂且比自己身体还长的竹竿,正是她此刻处境与未来命运的征兆;《药》中的人血馒头、《风波》中的辫子和《秋夜》中的枣树等都具有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鲁迅特别善于将一种常见的事物作为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道具,激发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祝福》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回乡故事,另一个是我讲述的祥林嫂的故事。在苏教版的教学参考书中,对小说主题是这样概括的: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祝福》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回乡故事,另一个是“我”讲述的祥林嫂的故事。在苏教版的教学参考书中,对小说主题是这样概括的:“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种理解抛开了“我”的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祝福》起于“况福”,终于“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祝福》作为经典篇目,选入中学课本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对《祝福》中人物、主题等基本要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解读。在现行的教参中,编写者给我们的教学提示大多集中于主人公祥林嫂形象的分析和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上,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视野也大多集中于这些方面,而对于小说中重要人物“我”则分析很少,  相似文献   

13.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每读此文,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就会引起我的同情、激愤,使我们对黑暗旧社会摧残妇女的封建礼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是一个悲剧,但作者为何要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安排在“祝福”中呢?小说为何又要以“祝福”为题呢? 根据课文情节,我认为:“祝福”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一、"看"与异化"看"与"被看"是鲁迅小说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已不算什么特别有新意的观点。但重读《祝福》会发现,"看"不仅关涉结构方式,更直指主题:祥林嫂在"被看"之下丧失了为人资格,异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丈夫死了以后,祥林嫂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经典名篇《祝福》,百教不厌,百学出新。日前我在这一课的探究教学中,有学生用一"被"字总结出祥林嫂的命运,可谓一字"警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祝福》写作于1924年2月,后来收入小说集《彷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篇目,近百年来,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和中学语文教师对小说《祝福》中的情节、人物、环境、叙事结构和主题等基本要素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和丰富的教学设计,其大多集中于主人公祥林嫂形象的分析和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上,而对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我"则分析甚少,这种对"我"的分析的缺失也往往造成了对文本主题解读的偏颇甚至缺失。对"我"的分析,或许能为解读《祝福》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张巧霞 《成才之路》2011,(21):29-29
我在讲鲁迅的小说《祝福》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我特地组织学生看了电影《祝福》的片断,想以此激起学生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痛恨,对受封建礼教残害的牺牲品祥林嫂的同情。但是,令我非常吃惊的是,学生在课下竟以祥林嫂为取笑的对象,竞相以洋腔怪调来表演祥林嫂向别人叙述阿毛被吃的片断,每当有一个学生表演完,教室里都会麻木不仁地爆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这笑声让我感到震撼,看来我们今后的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大情感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20.
吴妈、柳妈是鲁迅小说里的两个边缘女性,她们都是贫苦的劳动妇女,承受着来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她们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压迫。在《阿Q正传》和《祝福》这两部小说里,吴妈、柳妈均非主要人物,但她们却是与主人公阿Q和祥林嫂接触最多、关系最亲密的人物,更是对阿Q和祥林嫂的命运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她们助推了封建势力,将阿Q和祥林嫂推向灾难的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