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吕超 《地理教育》2012,(9):12-14
一、知识构建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运动的形式多样,新课程标准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只关注对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中,洋流都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承上是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以及水循环的基础上,对洋流进行的具体深入学习,洋流的形成及分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密切相关.启下是指洋流的分布又对气候的形成、海洋生物的生存、航行等具有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图版·必修第1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2课时)。【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本节课标特别强调"运用地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模式图与实际大洋的分布,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而使学生认识洋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气压带与风带”作为经典的自然地理内容,在新、旧课程中部属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范畴,是后面学习气候、洋流、水循环等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理论依据。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将“气压带与风带”置于“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背景下,还赋予它作为基本地理过程在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理性思维上无  相似文献   

4.
初二世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世界的气候”,是全部世界地理教材中最重要而又最难教的一部分。本节内容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1、世界的气候是复杂多样的;2、虽然复杂多样,但气候的形成又是有规律的,是受到地理纬度,气压带、风带,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制约的结果。教材着重解释了气压带和风带这一影响气候的因素;3、由于各地所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情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并按一定的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5.
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教材。卡列斯克说过:“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景观图、模式图、示意图、联系图共六百五十余幅,大致七百多字就附一幅插图.这些不同类型的图像,无疑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好地理知识,启迪学生的智能、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设计好地图类作业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5页"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图"上关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后面简称"副低")的分布,在2011年及以后的教材(后面称新教材)上与2011年前各种版本的教材(后面称旧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出入。具体表现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在旧教材上,极圈从"副低"中间穿过;在新教材上,北半球"副低"位于极圈以南且以极圈为北界,南半球"副低"位于极圈以北且以极圈为南界。在此基础上,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气压带和风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在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第三节,共包括下列两部分: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节大气环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知识的实际应用,又为后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相似文献   

8.
一、想象地图的重要性 想象地图即地图表象,是各类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如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布局图等在头脑中构成的图像。想象地图是分析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推理地理知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如分析亚马孙平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就可借助想象地图提供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气压带与风带中的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分析其原因。思维地图越丰富,  相似文献   

9.
“世界的气候”一节包括气压带、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在复习这节课时,我将较多的精力用在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上。 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因而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之分。在每个气候带中,又由于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不同以及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每个气候带中,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世界各地的冷暖,干湿状况,一方面具有按纬度呈带状分布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下面两题:1.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图1),图中洋流按成因分,属于上升流的是:(答案:D)(某省教研室编写的试题)2.秘鲁渔场的形成与秘鲁寒流密切相关。(某高考辅导教材)上述两题中,第1题把秘鲁寒流与上升流等同,第2题把秘鲁渔场的形成归之于秘鲁寒流。这显然是不对的。我们知道,补偿流在空间上有水平补偿和垂直补偿两种。秘鲁寒流属于水平补偿流。它是中纬度的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受陆地影响,西风漂流中的一部分海水沿南美大陆西海岸北上(另一部分通过德雷克海峡继续东流),补偿南赤道暖流西行导致的出发海区海水减少的洋流(图2中的D洋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及对地理教材的深入研究,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增加了许多地理图像,既有地理图类、统计图类,又有景观图、示意图等,课文插图就达111幅,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以高中地理教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整合知识点,将复杂的气候成因简单化,通过探究式教学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型和拓展型教材共有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流程图等插图334幅。在教学中,实现插图的育人价值,就是将静态、凝固的图形激活,使之恢复到鲜活、灵动的状态,从而架起教材中"图"与"文"的桥梁,架起联通教材知识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间,让学生形成知识过程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表1) 2.高频考点 (1)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的判读;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效应;风向判断与绘制;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简易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及其判断;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王春云 《地理教育》2013,(Z2):47-47
云南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一年来,地理教学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超越教材而不是脱离教材"原则,用心整合教材,丰富教材内涵,拓展教材外延,进而达到高效和有效教学。做法一:适时将"单元活动"内容穿插,联系前后知识,层层递进例如,讲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讲到"四、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时,对学生提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关于洋流的形成 ,有这样一段话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 ,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 ,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 ,引起海水的流动 ,叫做密度流 .如图3-1 0所示 (见本文图 1 ) ,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蒸发旺盛 ,周围又无大河流入 ,海水的盐度高 ,密度大 ,水面降低 .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海水 ,盐度比地中海低 ,密度小 ,水面比地中海高 .于是 ,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 ,地中海底部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图 1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  相似文献   

17.
三年制《生物》第一册(上)和四年制《生物》第一册有彩图23幅,黑白插图300多幅。三年制《生物》第一册(下)有彩图33幅,黑白插图200多幅。从插图的内容来说,主要有形态结构图、生理功能图、动植物经济意义图、实验程序和实验方法图等。从图的表现形式来说,有示意图、模式图、图解和连环画等。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插图的教学,可以使学习的内容形象具体。知识条理化、规律化。现对插图教学谈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及考情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必考点,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本节课是必修第二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此考点所占分值比重不断提高。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特点,但是还缺乏对原理和规律进行独立归纳的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是湘教版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原因在于本节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课标、教材、学情三个方面进行基础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内容的重难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图表在教学中的如何运用,首先基于对图表的认识。插图是教材图象系统的主体部分,它具有两大优点:一是与各段教材内容一致,便于图对照:二是一幅图就说明一个地理问题或一种经济地理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表解或图表是根据地理教学资料和地理事物及现象的逻辑联系绘制成的图象和表格。它具有易懂、醒目的特点,可避免枯燥乏味的数字罗列,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并领会其涵义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