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颁发以及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践阶段。为尽快地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方式的转变。我校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实践 ,并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学校课程的建设。英语口语节是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 ,我校已成功地举办过三届 ,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在过去的一年中 ,我们从构建学校特色课程的角度来思考和规划学校英语口语节。努力将这块教育园地变为我校课改的一块实验田。下面介绍我们这一年的思考与实践。一、对英语口语课程的重新定位与思考1、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校许多教师积极投身课改一线,对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进行大胆的探索,获取了较为重要的实践成果和经验总结。一、新课程背景下和谐高效课堂应具备的特征1.营造整体环境,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学生自从进入校园,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学习和活动,所以教室整体环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到实践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也成了当前初中教学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依然有许多初中学校及教师认识不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文章基于这一现象,对如何构建初中高效课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苏莉 《小学生》2013,(3):78-78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校决定,在总结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力争用1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2013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荥阳二小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吹拂而来,我有幸加入全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整体推进改革实验之路,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我校根据学校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乐学、会学"生本课堂实践研究的思路: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掌握正确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各个校园里展开。我校为打造“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我们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立刻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改革中来,构建我们的高效课堂。为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尝试了“自主课堂学习”的教学新模式,推出了“自主课堂学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自主课堂学习”策略的建构,实际上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新方向。对于“数学自主课堂学案”的设计,必须以《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地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朝贵 《教师》2023,(2):45-47
高中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也是大多数高中生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由于其理论知识较为复杂、抽象,大多数高中生数学成绩偏低。创新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促进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为高中生奠定丰富的理论基础,是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成了当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采取高效的教学方式,才能进一步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文章分析了当今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推动了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为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9.
王玉 《河北教育》2014,(4):43-43
高效课堂中的“效”,既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又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形成各种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校以校本主题研究为依托,积极探索常态课堂、虚拟课堂、实践活动等不同情境下生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地思考、尽情地表达,切磋不同见解,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和能力上的成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我校实施已一年有余。在实践中,我们以全新的观念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型观念构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建立多样、多元、灵活的评价机制。并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了师生发展,激活了教研,推进了课改,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部分教师在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经常会不经意地偏离理性与真实的课堂教学轨道,从而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浮躁现象——刻意、过度突显课堂的人文性:滥用激励。不加甄别地满足学生的要求,盲目追求虚假的课堂繁荣;机械组织低效的合作学习等。为此,我们必须在反思中寻求对策。努力构建真实高效、充满理性的小学本色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孙晨 《教育文汇》2014,(17):33-34
高效课堂改革要求:“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历史课堂问题的设置与提问的有效性、高效性,笔者通过实践,探索了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在课堂中,教师应大胆尝试、坚持实践,尽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供充足交流、展示的空间平台,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个性化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正>一、什么是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适应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完成,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近年来,我校站在课堂改革的前沿,通过大量实践,探索出了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四个环节是: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学教材,疑点、难点先让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变革,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校以模块整合为实践操作策略,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达到了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良好兴趣,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模块整合的内涵在于对教材进行处理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需要,结合教材文本特点,进行有效整合,构成教学模块,将教学扩展为一个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宦佳平 《考试周刊》2012,(70):156-15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据。高效的化学课堂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为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王坤 《家教世界》2013,(8X):175-176
课程改革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学习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校、老师、学生从过去效率低下、气氛沉闷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建立高效活泼的教学环境。我校在对本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参考借鉴了"10+35"、"三模五环六度"两种课堂教学模式,思考设置高效课堂教学需符合的要求及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结构影响人的素质结构,课程标准及课程的实施水平影响人的素质水平,为此,国家教育部抓住这个核心,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重新构建的一系列课程中增加了一项必修课——研究性学习,同时实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目前,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我校根据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正在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旅游风景区学校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已被立项为省级研究课题,本人承担了子课题《溪口旅游区介绍》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校本课程设计中我大量地融合了研究性学习,下面谈谈本人对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时下,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的缺乏,我们在课改中也出现了许多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我们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低效和负效问题。实践课改新经验,着力构建有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1998年秋,我校被批准为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后,承担了课程改革的整体实验任务。新的课程体系要求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我们向高中学分制实验单位学习取经,于1999年9月开始了初中学分制管理与评价研究。经过5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