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方方 《考试周刊》2014,(4):140-141
为了了解当前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侯静 《文教资料》2014,(13):105-105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是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作者针对某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缺位的现状,以从业学校为例,从多年的德育教学、工作经验出发,谈谈如何发挥德育在提升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构建有效人文素质教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加强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应从课程体系、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体系、日常养成教育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学校管理与服务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并从职业性、渗透性、系统性、地方性四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人文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当前开展人文课程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必须遵循适切性、系统性、层次性的原则,建立系统观念,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个维度进行合理地规划。在课程目标上,注重素质与智慧共进;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基础与综合结合;在课程实施上,注重“知道”与“体道”统一;在课程评价上,注重显性与隐性并重。  相似文献   

7.
明确人文教育内容的核心要素是构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和关键。笔者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明确了理工类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中的人文素质要素,为构建理工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模块化人文素质课程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块化人文素质课程改革,是提高理工科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人文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模块化人文课程体系"三大系列,十二模块"的思路,体现"普及主导,提升素质,拓展兴趣"的人文课程特点,能更好帮助学生积淀未来职业必需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9.
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人文类公选课课程体系是对目前相对无序的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开设状况的一种规范.以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为出发点,针对当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类公选课存在的问题,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课程体系,可以为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建设奠定基础,为切实推动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人文素质培养氛围缺失的现象,应该采取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构建合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营造良好人文氛围等措施,引导民办高职院校向又好又快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