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是美国南部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通过刻画主人公艾米丽这位昔日"南方淑女"的人生悲剧,见证了南方贵族制度的衰亡,社会习俗的变迁,新旧文化的碰撞,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浓厚的物哀情怀.本文将带领读者去品味这种物哀,感悟福克纳那种喜与泪、爱与恨、悲与美交织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2.
彭静 《职大学报》2008,(3):64-66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时诠释南方历史、文化和传统起着与长篇小说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这篇小说里.他成功地运用哥特手法、时序颠倒及并置对照等技巧,讲述了美国南方社会中一位贵族小姐一生的悲剧,从而表现了美国南方及西方现代社会中人心的压抑,精神的痛苦和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讲述了美国南方贵族艾米莉在清教文化和父权制影响下孤独而又悲惨的一生。黑奴托比对女主人不离不弃,充分显示了其善良仁爱的一面。本文以艾米莉身处的时代环境,信奉基督教的亲人以及受清教环境影响的周围人对其的态度为对比,来展示黑奴托比的善良仁爱。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先驱,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南方。他的小说深深扎根于南方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处处折射出南方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南方性。  相似文献   

5.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品 ,书名来源于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台词 :“人生如痴人说梦 ,充满着喧哗与骚动 ,却没有任何意义。”福克纳借助高难复杂的写作技巧 ,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古老的、衰落的南方家族的消亡。“由于他对于当代美国小说所作的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194 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的主题 ,主要是表现了美国南方昔日贵族康普生家族经济、精神和血缘关系崩溃的过程。康普生家原是杰弗逊镇上有名的大庄园主 ,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到了康普生这一代 ,家道中落 ,经济衰微 ,…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辉煌才能在当代美国小说家中是无与伦比的.在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及其它小说里,福克纳以他对南方特有的情结,充满激情地向世人展现了充斥着失败感、罪愆感、挫折感的美国南方.福克纳的南方情结基于他对南方的了解、同情以及深深的眷恋.  相似文献   

7.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伟大作家福克纳第一篇以杰弗生地区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艾米丽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大部分评论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认为她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是位值得同情的女性。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艾米丽用她的女性暴力致其恋人于死地,而其周围的人漠视其罪行甚至直接或间接的成了她的同谋和帮凶,他们难辞其咎,理应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8.
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对黑人的态度和对黑人生活的反映是美国南方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南方白人作家中,没有人像福克纳那样对种族问题如此关注和在塑造黑人形象方面倾注了如此大量的心血。迪尔西是福克纳的杰作《喧哗与骚动》中的黑人形象,她身上充满人性的光辉,寄托了福克纳的伟大理想:振奋人心,使人类战胜一切而永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福柯的监狱理论对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进行解读,探讨小说中美国现代社会监狱式的权力运行机制。小说中父权机制下的美国南方是一个监狱式的社会(carceral society),它主要通过"规训权力"(disciplinary power)的行使来维持。规训权力主要是通过周密的监视系统来保证实施的,这种监视机制正是规训权力网络系统的核心机制。小说中无所不在的父权主义监视目光时时盯着社会各个阶层,告诫白人贵族不要忘记自己的贵族身份,不要僭越父权礼教,也提醒普通民众不要忘记自己身份的卑微,不要挑战权威。从小说中还能看到,这种威严的监视机制具有隐蔽性,它不是通过直接鞭笞人的肉体,而是通过教育、宗教和各种媒体生产着"真理",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权机制的观念。但是规训权力并非无所不能的,监狱式社会本身不可能消除一切的反抗,主人公艾米丽就在监视功能失效的情况下,采用了个人的暴力行为来反抗父权社会。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力作,福克纳善于从文学的角度来研读人性,本文分析和探讨昆丁.康普生面对家族昔日的辉煌所陷入的重重困境———时间困境、道德困境及生存困境,进而分析整个美国南方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从身体叙述的角度解读威廉·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揭示出美国南方文明的没落、女性主义的复苏及异化、父权主义的专横与冷酷等丰富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小说的格调和主题两个方面对黑奴托比的角色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大量引用影响深远的《圣经》典故进行创作,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处处闪现《圣经》的影子。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圣经原型模式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将小说上升到神话的高度。使读者获得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的同时,福克纳也道出了自己对南方的堕落与拯救的思索,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具有十分深厚的乡土意识,在作品当中,其不断在自己故乡本土上发掘,对故乡的历史、时间以及人物进行描写,表达那里的乡土人情观念,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正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在本文中,将就福克纳小说中的乡土意识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学批评是将以地球及其生态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探讨文学与环境的关系. 福克纳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践踏了环境,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平衡,不仅破坏了美国南方的农业文明,更使人类社会陷入生态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中.  相似文献   

16.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便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首先对认知语言学与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继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隐喻手法使用。小说通过多个实体隐喻和空间隐喻展现了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一生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在其作品《喧哗与骚动》、《下去 ,摩西》、《押沙龙 ,押沙龙 !》、《八月之光》等作品中都反映出基督教对福克纳的重要影响和他在创作中对基督教文化的浓厚兴趣。福克纳把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思想当作判断的标准和原则 ,大量运用基督教传说故事和《圣经》来深化其主题和丰富其文化底蕴 ,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小说的道德和情感深度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小说植根美国南方地域文化,其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人道主义,在超越乡土的同时也带有地域文化的局限性。白先勇受福克纳作品中"基督精神"的影响,但他一方面将基督精神和佛教教义融于一体,另一方面又集中西文学影响于一身,中西因素的化合使其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呈现中西合璧的色彩,表现出博采众家,"六经注我"的巨大文学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南北战争之后南方贵族价值观的变化.南北战争把奴隶制文明碾成了碎片,工商资本主义趁机而入,南方传统价值观受到资本主义变革的强烈冲击.本文以《飘》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在资本主义变革的冲击下的南方传统价值观面对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与骚动》与《秦腔》分别描写了20世纪工业化进程中的美国南方社会和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受的巨大冲击。两位来自乡村并对乡村文明拥有深厚感情的作家福克纳和贾平凹作为乡土文化的守望者,在困惑与绝望之中,不约而同地为逝去的精神家园唱出了最后的挽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