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泰戈尔是一位诗人,他对儿童的生活有一种纯美的认识,他曾经用一种隽永、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的游戏、生活,儿童对成人的爱、对动物的爱,儿童对自然的倾心,儿童广阔的幻想天地。这是一个没有被功利、贪欲污染的透明的、质朴的世界,是一种明净月夜,悠悠笛声的梦幻般的、能融入人心灵的美。儿童具有与大自然亲和的天赋泰戈尔认为儿童凭借感官的新奇感,可以与大自然直接亲和,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天赋。“我们都知道,孩子都喜爱泥土;他们全部的肉体和心灵,如同鲜花一样渴求阳光和空气。他们从不拒绝来自宇宙的要求与他们感官建立直…  相似文献   

2.
<正>1泰戈尔:爱与永恒的动情歌者《母亲》这首诗也许是关于母亲的现代诗中最优美动人的一首。泰戈尔是一个幸运的诗人,他的诗很早就为世人接受,而且长盛不衰,其诗歌往往描写人类心灵内在那些最温柔的部分:祖先、死者、儿童、后人。对人,对神的爱,一直是泰戈尔歌唱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的戏剧很早就译介到中国,但对它的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戏剧叙事学的研究则为进一步研究泰戈尔戏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大自然的报复》是泰戈尔第一部成功的剧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泰戈尔戏剧的叙事风格?它以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为主体,通过诗体独自的“显在叙述”、歌及对白构成的“意象性叙述”,传达出作者对人生追求的感性体验和哲理认知。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芦笛     
年轻的朋友:泰戈尔说:"世界的吐气在我们心灵的芦笛上吹奏着什么样的调子,文学就努力反映那个曲调。"世界的吐气是什么?是大自然的呼吸,是人类的脚步,是历史的回声,是天地间有形的和无形的一切。人人都在它的笼罩下,却未必每个人都能听到,都能感受到。有的人,即使感觉到了,却无法为之动心。而睿智善感的诗人心中有一枝神奇的芦笛,"世界的吐气"时时把这芦笛吹响,留给人世美妙悠长的回声。泰戈尔的诗篇,就是这样的声音。吴岩先生把他  相似文献   

5.
我是农家孩子出身,从小热爱大自然。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大自然是一首读不尽的、永恒的诗。能够感知、发现并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的人,他的心灵也必定是美的。”作为一个出版过十几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自然,我曾经写过这样几句话: "大自然是一首/充满魅(mei)力的/读不尽的/永恒(heng)的诗。/能够感知、发现和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的人,/他的心灵/必然也是美的。"  相似文献   

7.
<丁登寺杂咏>是华兹华斯的一首杰作,诗人通过他对记忆的阐释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此诗表明人类如何在大自然的美丽中寻找慰藉并把这种愉快传递给他人.对于华兹华斯来说,由丁登寺来象征的大自然对他的人性是一种向导,自然使人深思,使人能更好的理解生活,给生活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李尚飞 《学子》2014,(8):38-39
正泰戈尔40岁的时候,在孟加拉的阿什拉姆创办了一所学校。关于为什么要创办这所学校,泰戈尔说,它不是基于某种教育理论,而是出自对自己学生生活的回忆。泰戈尔说,是他的敏感使他不能适应来自正规学校的那种压力,"人与世界的真正联系是人格之爱,而不是机械  相似文献   

9.
乡村生活是泰戈尔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书信集《孟加拉掠影》是泰戈尔对这一时期乡村生活和情感的记录。该文以《孟加拉掠影》和泰戈尔在乡村生活期间的创作为依据,梳理了泰戈尔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从泰戈尔对大自然的亲近、赞美及运用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对其情感态度的表现三方面论述了泰戈尔对大自然的情感态度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新月集》代表着泰戈尔的艺术风格,是诗人心录与自然的契合,是大自然牵动了灵感的缨络;是创作主体一种自由自在的、怡然自得的活动;是意境、色彩、感觉浑然的表现力。在诗人的心曲中流动、浸润着纯洁之爱,是人性美的释放。《新月集》是从心灵世界中开放出来的甜美花朵。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与作家,1861年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名门望族之家。他的少年时代是孤独而快乐的。他母亲早逝,但他从小就对大自然怀着虔诚而崇敬之心,森林、花园、青天、大地以及幽幽的窄巷、小贩的叫声、?果、萤火虫等自然万象,都培育了他本来就特别敏感的心灵。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使泰戈尔七八岁时就热爱文艺并开始写诗,20岁时出版了第一部抒情诗集《暮歌》。1912年,他的巨著《吉檀迦利》诞生了,他为此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吉檀迦利》是一部宗教抒情诗集,但作品中描…  相似文献   

12.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多才多艺,才华出众.在他众多的艺术成就中还当首推他的诗歌.1913年,他因英译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东方作家.泰戈尔一生创作了近五十部诗集,开创了印度一代诗风,他的诗被译成各国语言,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大部分诗歌的基调是在周而复始的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对永恒和无限的发现与赞美.他用诗歌领受了晨光的奉献,展示着世界那不断更新的美的魅力的花瓣.既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小草,路边的野花,也被他倾注了爱心,赋予了新的意义.在他的诗歌中,人与大自然是心有灵犀,相依相恋相通的;人对大自然是情有独钟、充满了爱慕、崇敬、感激之情的.他是第一个表达这份情感的诗人,并且“在自己漫长而富有成果的为人类服务”里,②唤醒人们,象他那样用宁静、欢乐的目光充满挚爱地注视世界,感知生命,热爱生活.这无疑是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空间     
泰戈尔写过一段话,意思是说: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  相似文献   

14.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年-1954年),苏联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主要以大自然为题材,歌唱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人的创造性劳动。他坚持“在自然界中寻觅和提示人的心灵的美质”,作品中始终洋溢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相似文献   

15.
济慈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受到文学界的普遍关注.用生态批评来解读和剖析济慈的诗歌,可以发掘出其中更多的意蕴.同许多浪漫主义诗人一样,济慈崇尚大自然,用心灵感受大自然,也希望能在大自然中隐遁自己;但他的生态自然观与现代的生态自然观并不是完全一致,他认为有了人的印迹,大自然的存在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以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亲证,也是他“生命哲学”与“诗人的宗教”的完美体现。泰戈尔为追求他“生命哲学”中生命的真谛,所表现出的无比激情与爱,至今仍照耀和鼓舞着整个人类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不知小时候的哪一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泰戈尔的故事。从此,我的心里就燃烧着一种飘忽的梦想——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泰戈尔爷爷。这梦想是那样地强烈。有一次,当我听妈妈说泰戈尔早已离开我们时,我愣了好半天,后来竟“哇”地一声哭开了。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不断交替中,我渐渐地长大了。对泰戈尔也渐渐知道得多了。我知道,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他谱了二千多首曲子,画了近二千幅画,而且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等等。是的。该知道的,我已经知道了许多,但我的心里却空荡荡的,隐隐约约地感到,我还缺少一种什么。考上师范后,我很爱看小说,特别是泰戈尔的。那曲折的情节,流畅的语言,完美的技巧,真使我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感觉中,泰戈尔就是一位吟唱诗人。他随便指向一间矮矮的茅舍或一洼小池塘,摘下一片绿叶或几朵小花,都可以是一首美丽的乐章。无需任何乐器的伴奏,华丽的辞藻在他这里也似乎是多余。他只用朴实的语言,因为一切都是从自然中涌动出来的。从他娓娓的叙述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那份眷眷深情和深邃的哲理。现在我的眼前就有一本他的散文诗集,不妨翻开来再读上几页。哦,“《脚走出来的路》!?”好奇心油然而起,“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这是一双怎样的脚啊?泰戈尔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好,就这一首。泰戈尔开始了他淡淡的叙说。那是一条乡村小路:树…  相似文献   

19.
诵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像是在观赏一幅流动的、甜美的、温馨的图画,又像是在聆听一首圣洁的、优美的、永恒的旋律,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金色花》何以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与诗人泰戈尔的一生创作有关。他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 说。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1861—1941),出生于印度的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父母常把泰戈尔交给仆人照顾。仆人贪玩,嫌带泰戈尔行动不方便,就在椅子旁用粉笔画圈将他圈了起来。窗外的鸟叫声深深地吸引了泰戈尔。泰戈尔挪到圈外,看到窗外自家后花园的景色,不由诗兴大发,写了人生中第一首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