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维熙的创作被称之为“大墙文学”,尤其是他的《雪落黄河静无声》发表之后,他的“大墙文学”更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但对他的作品也有不同的认识,以至于引起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暂时平息下去了,但却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我以为,要想对从维熙的作品进行深入地探讨,应该把从维熙的“大墙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去认识,才能对他的作品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里,从维熙的一系列中篇小说创作相当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反映了我们国家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七年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老评论家钟惦棐同志曾称之为“反思文学”,“也就是对逝去的年代来一次再认识。……这种文学将会随着整个思想界的逐渐深化而深化。因此,它可以是伤痕的,也可以是没有伤痕的。”①这种文学创作,自然同作家本人的亲身经历有一定关系。从维熙深有感触地说过:二十年来“我在  相似文献   

3.
怀念爷爷     
怀念爷爷(散文)戚效忠我已经是做了祖父的人了,但时时还在怀念着我的祖父。在我的记忆中,祖父身躯瘦长,面孔慈善和蔼,是我们那个小村子里肚子里唯一有一点墨水的人。他会打算盘,会写春联。每年腊月二十几,祖父便取出那本发黄的“对木”、砚台和毛笔,忙乎着给全村...  相似文献   

4.
晚年的祖父,胡子茂密而灰白,腰背佝偻,腿脚迟缓。(简单几句活活地勾勒出了祖父的肖像。)平日里,他少语寡言,不再过问家里的大小事,似乎已淡漠了诸多的世故人情,惟有山坳那片耕种近一个世纪的土地令他割舍不下。(祖父“不再过问家里的大小事”,“淡漠了诸多的世故人情”令人深思,为何如此?扣住了读者的心。为什么割舍不下山坳那片土地,引出了下文。)每日清晨,祖父在雄鸡报晓声中起床,草草抹把脸,将烟锅儿别在腰里,扛起锄头就住庄稼地里去。若是冬日天寒,祖父还要捎上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氛围和长辈们所给予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望尘莫及的,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我年幼时记忆最深的是祖父那一面墙的大书柜。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家里也是空荡荡的,于是祖父的书房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那时候我不识字,拿支笔拿张纸坐在那儿乱涂,涂累了抬眼看看祖父。他总是一动不动地坐着,手里捧着本很厚很厚的书,桌前也放着一摞书。这张“照片”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现在想,那个时候喜欢盯着祖父发呆而不去吵扰他,小脑袋里一定在好奇,书里究竟有什么让他如此痴迷?直到有一天,他拿着我画得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宁波城里。在我十岁的那年夏天,有一日下午,家里来了个客人,他是我祖父的老朋友,据说在清朝末年中过举人,名字叫做陈蓉馆。他进门后大概与我祖父谈了一个多钟头,我祖父就把他送了出来。在院子里,客人见了我,摸着我的头说:“你是开垒么?很好,过了暑假,你就是‘翰香’的学生了!”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刚走完了二十年泥泞道路的从维熙,“第一个发表了短篇小说《初春》,揭开了五十年代北京青年作家群文艺复兴的序幕”;第二年,他又以《大墙下的红玉兰》,把我国沉寂已久的中篇小说创作“推向时代的前列”。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十几部中篇小说和十几个短篇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极“左”路线给党和人民造成的严重创伤,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个在苦难中仍然挚爱着社会主义祖国、在粪土中仍然闪烁着金子般光辉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如春雷滚动,如长风出谷,深沉雄浑,慷慨悲壮,读者看了无不为之动容。但是,前一阵从维熙的小说创作,似乎在主题的开掘和形象的塑造方面费心血较多,而在结构方面下功夫不够。正如陈辽同志所说:“多篇作品都是先从一个‘引子’  相似文献   

8.
罗雪梅 《阳光搜索》2005,(10):10-11
一个寒冷的清晨,我把我的东西扔进一个纸板提箱里,穿上外套大衣,偷偷地从大学宿舍里溜出来。我刚被学校开除了。又一次被开除。我实在太羞愧,以至于不敢回家面对我的祖父。祖父把我养大成人,结果却不得不再一次面对我带给他的耻辱——我的又一次失败。他是一名牧师,我完全能想像他会怎样说教我。“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我想,“我能照顾好自己。”  相似文献   

9.
职业癖几乎“古典”了的我,“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居然和当代文坛隔了一阻厚厚的墙。不知在“文化快餐”风行的今天居然还有“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的“文化八珍汤”;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今天,居然还能找到一方守土;在垂青武打色情的文坛,居然还能找到精典,找到品位。戏剧家郭启宏先生的新作,散文《四季风铃》就是我心仪已久的“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精典。  相似文献   

10.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我”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跟随祖父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笔者认为,这篇课文对教学工作富有启发意义,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成为“祖父的园子”。  相似文献   

11.
盐能化雪吗     
李晓萌 《学前教育》2022,(21):38-39
<正>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谈论着假期的见闻。乐乐说他家楼下的雪已经都被盐融化了,熙熙不相信,他说盐不能化雪,两个孩子争执不下,一起来找我要答案。熙熙说:“李老师,乐乐说盐能化雪,他说得对吗?”我回应道:“这个问题特别好,我也不太清楚盐能不能化雪,我们去问问其他小朋友,看看他们知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冰雪里的灵魂夏立君①……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样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冲天血光,好似看见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李陵从祖父的声调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李广对李陵说: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  相似文献   

13.
萝 从维熙1033年生。因率先描写了监狱生活,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墙文学”的开先河者,被文学界誉为“大墙文学”之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北国草》《断桥》《逃犯》等,中篇小说有《大培下的红玉兰》《远去的抽呱太风泪眼》毖一_于2著名作家从维熙  相似文献   

14.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15.
母狼     
一辈子靠打猎为生的祖父突然决定封枪,再不打猎,原因是一只狼感动了他。在大雪封山的冬天,祖父一大早背起猎枪,带着小猎犬黑子出来“放风”,打算趁机捞取些猎物。那天让祖父很失望,过了晌午也没见到一只出来觅食的猎物。正准备收工回家的时候,突然从山林里窜出一只肥大的雪兔。随着“砰”的一声枪响,黑子欢快地跑了过去,用嘴叼起被击毙的雪兔。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在序孙福熙《山野掇拾》的文章里称:“他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其实,他自己的某些写景散文也具有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维熙在灿若繁星的当代作家中是惹人注目的一个。这不单是他的作品出现了“井喷”,近几年,仅中篇小说就有十一部,更主要的是他所涉足的领域是独特的,开拓了劳改生活的题材禁区,使他的作品一开始,就显示了鲜明的个人特色。这类题材作品的出现,不但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面,扩大了视野,也为文学创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熙,实在是一个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学生:爱发脾气、作业应付、听讲马虎,有时还上课睡觉甚至扰乱前后左右的同学听讲。想表扬他,理由着实难找:不批评他,可他偏又“屡遭劫难”。一天,讲到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大家讨论到“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怎样的处境”的时候,熙竟然主动举手了:“陆游是一个和我处境相同的人:  相似文献   

19.
邱燕  张德全 《考试周刊》2011,(48):56-56
一、复习导入,把握整体师: 孩子们,你们已经初读了第18课,请同学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里?(强调“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念念不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跟随作者走进这个大园子。  相似文献   

20.
宋神宗是熙丰变法的主宰,他所要变革的正是作为有宋一代纲纪的“祖宗家法”。本文在系统地考察了神宗以前北宋诸帝对“祖宗家法”的开创和继承之后,详细地分析了神宗对“祖宗家法”的矛盾态度,最后指出神宗在其“锐意求治”和“祖宗家法”之间很难调和,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熙丰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