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汤华 《成才之路》2012,(20):87-87
“偶发事件”,即预想之外、偶然发生的事件。学生中的偶发事件,有的发生在校外(如社会上、家庭里),有的发生在校内,有的发生在课堂上。比如课堂上个别学生突然捣乱,影响教学正常进行;个别学生突然提出一个怪问题,捉弄老师;个别学生不服老师的正确批评无理顶撞,等等。笔者认为,学生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最后的妥善解决,关键在教师,特别是在班主任。对此,本人根据过去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处理学生中的偶发事件,谈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汇》2012,(8):10-10
一个月交一两篇作文,还限定字数。这不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而是乌鲁木齐市第87小学个别班级老师给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对此,家长们有的拍手称好,有的却感到吃不消,  相似文献   

3.
当学生们读到“油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时,忽然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这句话里有个别字。”“是吗?”老师循声走去,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认为课本上是绝对不会有错字的。  相似文献   

4.
一般的考试,都是老师出题,学生做。我们有一次摆脱了旧习惯的束缚,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做,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出题,学生就要对所出试题的范围有一个总的了解;找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这样,学生就必须熟悉教材,复习学过的知识,反复推敲,才能把试题出好。老师根据学生出的题目,必须重新组合一份新试题,当然,个别地方,学生没有出到,老师认为重要的,也可补上。考试时,学生看到有的题目与自己所出题一致,自然感到很高兴。反之,有的题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背景 在担任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员期间,笔者经常发现学生有逆反心理:个别学生在行动上执拗、固执,在言语上顶撞老师,在平时表现出很自我,爱钻牛角尖;个别学生和老师产生误解,学生不去分析,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个别学生故意触犯校纪校规;个别学生因厌恶某人便故意跟某人唱反调;个别学生去做已作出禁令的事情。以下案例中的卓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的学生,过去对于“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明确的。有的学生说:“我就是不爱写作文,老师逼着我要交作文本,我只好写了算数。”有的学生只是认为:“作文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但为什么要提高写作水平,他就不明白了。  相似文献   

7.
作文与积累     
一、提出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提到写作,老师、学生都感到头痛。老师认为:学生作文题材陈旧,观点老化,空话套话多,缺乏个性。学生认为:没什么好写的。分析其原因,有的是老师的问题:①总喜欢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总认为不够成熟,不够深刻;②对学生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总觉得幼稚、不典型。时间长了,学生就不愿意表现自己真实的生活和表达真实的看法。也有的是学生的问题。学生的生活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变得单一,校园、家庭窄小的生活范围圈住了学生的视野,家长的精心呵护又减弱了学生经受磨练的承受力,致使学生对生活感悟不深。二、“积累”观念…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背景 在担任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员期间,笔者经常发现学牛有逆反心理:个别学生在行动上执拗、同执,在言语上顶撞老师,在平时表现出很自我,爱钻牛角尖;个别学生和老师产生误解,学生不去分析,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个别学牛故意触犯校纪校规;个别学生因厌恶某人便故意跟某人唱反调;个别学生去做已作出禁令的事情.以下案例中的卓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蔡红洲 《成才之路》2011,(7):14-I0010
因工作关系,我中途接了一个初二普通班的班主任任务。刚一接触这个班,我就觉得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对立情绪,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很抵触,出现了初中生中常有的叛逆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甚至初中阶段,我们会发现这样有趣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有关。有的学生本来喜欢学数学,可是一升年级换了老师,反而不愿学了,有的学生语文成绩不好,一换老师,他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说,可能是老师严厉,学生害怕,不敢不学;有的人会说,老师教的好,学生愿意学。这些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从学生心理上分析,我认为主要跟学生对老师的认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我经常遇到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科任老师也是如此反映,全班作业量有时交不到一半;也常看到其他老师为类似的事,把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请到办公室里交流、沟通。有的经过老师的教育,或是老师采用了一些措施,有所改变;有的一时立竿见影,但没几天仍是旧病复发;还有的仍是我行我素,让老师毫无对策。这引起了我的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需要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 有的领导,有的学生家长,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在一些地区,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责批评,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3.
正"谈话法"是教师育人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于师生间融洽感情、交流思想、增进信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育人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润喉润肺润心,学生如沐春风,思想上的疙瘩一下子就解开了;而有的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则加重了学生的思想包袱,出现了"怒目而视"、"顶撞老师"、"沉默是金"等叛逆行为,最后师生之间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师生之间的谈话存在着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中往往存在个别学生不听老师的话、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对着干的现象。一些家长也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叛逆首先是成长的需要。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思维能力几乎和成年人一样,渴望独立,但在经济和情感上还需依赖父母。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是他们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渴望被尊重的心理,给出建议而不代替他们作决定,帮助他们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给予师长认为重要的东西。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原因。如对孩子说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同样是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批评了,他们心悦诚服,知错肯改;有的老师批评了,他们却愤愤不平,百般抵赖。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就围上来问这问那;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就躲得远远的。凡此种种,原因何在?我认为这就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不同造成的。教师的仪表、风度等外在美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这绝不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更不是教师魅力的全部。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教师魅力的核心。一般来说,学生总是喜欢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又有一技之长,能让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经常遇到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科任老师也是如此反映,全班作业量有时交不到一半;也常看到其他老师为类似的事,把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请到办公室里交流、沟通。有的经过老师的教育,或是老师采用了一些措  相似文献   

17.
曾良策 《湖北教育》2009,(11):56-56
老师该如何表扬和奖励学生才更有效?有的老师认为“触及学生灵魂的表扬最有效”;有的老师认为,只要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的,哪怕是“无声的表扬”,也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对面临高考冲刺的学生来说,许诺“奖励他们一个电子相册”,对调皮的后进生来说。承诺把他写进老师创作作品中,对害羞、内向的小学生来说,“奖励他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些都会是“最美的奖励”。  相似文献   

18.
记得开学初.学校领导来听随堂课,我正好教到三拼音节。当我请个别学生认读三拼音“xia”、“hua”、“duo”时,学生也不管有没有老师听课,有的拿起笔在书上乱涂乱画.有的在滚橡皮,有的与同桌在窃窃私语,冷不丁传来“吧嗒”一声,一学生不小心把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更有爱表现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老师.&;#215;&;#215;的文具盒掉地上了。”也不管老师正在上课。这是一堂不成功的课。从学生做小动作深入地追究,原因还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在课堂中.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注重学生课前预习.有的中低年级数学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小,没有预习能力;有的老师认为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没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预习了,都会了,上课就不认真听讲了.可见,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存在很多认识偏差.实践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只不过中低年级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弱一些,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强一些.  相似文献   

20.
现在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难上,要上好就更难了,有的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习又不努力,有的说数学课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有的认为当老师没有味道,更何况是数学老师就更没有味道了,有的觉得数学不像其他课有故事,有趣味,一天就是字母和数字,学生烦,老师也烦,还有数学作业难改,实际运用不多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学起来没有用,有些认为数学老师工作量大等等原因,针对这些理由,我认为都是一种解说,没有道理,关键是我们数学老师自己怎么想,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