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消极腐朽令人憎恶的别里科夫。他被视为一个公害,成为了世人都唾骂的公敌。但是,我却不全这么看。首先,我觉得别里科夫很可怜,他很孤独也很无助。试想:虽然在当时的那个社会里,别里科夫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带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来”,无形中给世人套上了一个锁链。但是为什么在他刚刚开始“装进套子里”的时候,没有人去帮助他,开导他跳出套子?难道说在他还没有变得顽固僵化之前,他没有朋友?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因为人性所固有的爱心或者同情心去帮助他、救救他?所以,我认为别里科夫会变得那么消极腐…  相似文献   

2.
我在总结《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说:“别里科夫平生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这时,一位学生蹭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没有恋爱,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爱情,更不能称作婚事!甚至华连卡根本就没有看上别里科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采用了“情节错乱法”进行分析切入,即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问题,先从中间入手,然后向两边渗透,仅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不错。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既突兀又新鲜的富有刺激性的问题。我问学生,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学生讨论很热烈。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别里科夫能够也应该谈恋爱。理由有三点:第一,别里科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从人本意义的角度来看,别里科夫也有追求异性的权利;第二,别里科夫的生活并不顺心,他虽然以“辖制全城十至十五年”使人们“战战兢兢”为快,但他的…  相似文献   

4.
文中曾经提到别里科夫卷起的裤腿,这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为何会卷起裤腿?卷起的裤脚就像别里科夫对外出气的毛孔一样,是他唯一与外界接触地方,也是唯一可以让人喘息的地方。小说全文整个让套子包裹着,让人喘不过气来,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也把整个小镇装在了套子里。他对人们的一切都看不惯,学校乃至全城几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5.
【分析提示】1.内容与情节。这篇小说借中学教师布尔金 (即课文中的“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 (即课文中的“你”)的谈话叙述别里科夫的故事。从开头至“显然也是苦事”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几乎没有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 ,但课文中的“我”已从多方面叙说了别里科夫的“套子”式的特征。别里科夫的“套子”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有形的 ,一类是无形的。有形的“套子”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穿戴上的“套子” ,二是生活习惯上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套子式的论调 ,二是套子式的思想。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读者对别里科…  相似文献   

6.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7.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招牌动作"就是将自己完全装在套子里,这个套子,不仅指我们能看到的外在的套子,更指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套子.两个套子,将他紧紧包住,将这个可笑可恶而又可怜可悲的小人物送上死亡之路. 作者用近乎夸张的手法和嘲弄的语气,描写了别里科夫的可笑滑稽的外貌、装束和怪异的行为.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这样怪异可笑的"套子",其实正是他内心虚弱的外化.  相似文献   

8.
套子内外     
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但这个套子里装着什么呢?首先从情节来看:别里科夫是教希腊语的中年教师,现实生活让他总感到心神不安.为了同世人隔绝,不受外界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甚至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小说的情节是围绕一个小人物普通重复的生活而进行的.然而这种生活似乎也让人看到一点暖色,那就是他和一个不是同一世界的年轻活泼的女子恋爱并准备走向婚姻.小说对华连卡着墨不多,但是从不多的笔墨中却可以清晰感受到对方活泼明朗的性格,这种性格宛若一道明媚的阳光.可惜,别里科夫是一个始终装在套子里的人,早已与明朗自由活泼的现实划清界限.最终,他在华连卡明朗的笑声中彻底装进了套子. 情节设置简练而有微澜,没有多余的周折.然而深思下来,简练而有微澜的情节,非常符合"套子式"的主人公的形象和命运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活本身是不是一只巨大的无所不在的“套子”?十几年前我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神采飞扬、鞭辟人里地讲解、分析契诃夫的名著《装在套子里的人》,心里却充满了别里科夫式的惶惑与忧愁,沉浸在  相似文献   

10.
在给别里科夫戴好各种各样戴套子之后,作者匠心独运,巧妙地设置里婚姻套子这一变奏曲,让可悲可怜、可恨可恶戴别里可夫在合适戴时间以合适戴方式自我埋葬。  相似文献   

11.
孙方坤 《学语文》2012,(4):21-22
我们以前在进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时,很少将主人公别里科夫与其它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因为一般的观点认为别里科夫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在教材中很少能找到与他具有可比性的小说人物。于是仅仅孤立地对别里科夫这个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内容梗概《装在套子里的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其中,华连卡人物形象的出现,无论是在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还是在对别里科夫形象的反衬以及对全文基调的奠定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华连卡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剖析整篇文章。二、关键词华连卡,别里科夫,乌克兰,象征。三、资料引用1.高中《语文》第四册。2.《世界短篇小说名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3.www.sina.com生活在套子中的别里科夫,生活也有波折。有一个人闯入了他的套子生活,就是华连卡。她的到来如同一块石子一样把别里科夫死水一潭的沉闷生活搅起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既能掌握应学的知识 ,又能帮助他们开启创新智慧之门 ,我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 ,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课的设计大体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具体安排如下 :  一、从画肖像开始 ,激发兴趣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以极度的夸张、辛辣的讽刺、巧妙的构思著称。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之后 ,每人给主人公别里科夫画一幅肖像画 ,把自己心目中“别里科夫”最显著的特点、最鲜明的个性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来。要求一提出 ,学生个个兴致盎然 ,提笔就画 ,画着画着 ,又觉得心中无底 ,于是拿起课本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别里科夫竭力想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在穿着、用具、生活习惯方面都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怕与外界接触,伤害了自己;而且在思想上也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谨小慎微,诚惶诚恐,生怕越雷池一步。别里科夫生活在双重“套子”里,他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他为虎作伥,自觉地充当沙皇专制  相似文献   

15.
郭铭辉 《广东教育》2002,(11):41-41
语文课上,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课堂交流正在热烈进行。小张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别里科夫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但漫画上为什么要画他“卷起裤腿”?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甲:这是因为当时下着雨,别里科夫为了裤子不被淋湿,不得不卷起裤腿。学生乙:不对吧,文章开头便说到:“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直穿着暖和的大衣。”为了套住自己,他可以不顾一切,怎会怜惜裤腿被打湿?学生丙:我认为,对这“卷起裤腿”漫画家是花了心思的。漫画是讽刺别里科夫在人性的欲望——结婚的冲动下思想不…  相似文献   

16.
<正>人教版语文必修5选录了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笔者为了加深学生对"套子"的理解,在PPT中制作了"套子"的基本词义解释:1.做成一定形状、套在外面的东西;2.应酬的话;3.被子里棉絮;4.绳子绕成的活套;5.固定的格式、办法;6、美国新近发明的一种防弹的隐身战服(Ricardo)。在完成分析别里科夫形象等教学环节之后,笔者让学生在上面六个选项中作出合乎课文"套子"含义的选择。学生大多选择了第5项。笔者  相似文献   

17.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我国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卫道士。卫道士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人。例如鲁四老爷(鲁迅《祝福》)捍卫保护封建地位的思想体系,他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卫士,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们看不出别里科夫拥护沙皇专制制度的表现。审读全文,别里科夫所说的不过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要不出乱子就好”。别里科夫并没有直接扼杀新事…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一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这样一段:“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我的卧室挺小,活象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全段本是描写别里科夫怎么样,但又夹了一句关于“我的卧室……”如何的描写,文意不连贯,且弄不清别里科夫是上自己的床还是上“我”的床睡觉。 查《契柯夫小说选》(下册第675—676页)原译文  相似文献   

19.
[定位 ] 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探讨别里科夫的精神缺失和人格异化 ,赏析小说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切入 ] 设疑 :禁锢别里科夫灵魂的“套子”究竟是什么 ?启思 :读契诃夫的小说要有一个广阔的社会视野、一个沉郁的生活思索、一个深邃的人性审视。由批判现实主义去思考 ,别里科夫的生存状态是沙皇专制体制这一社会病候的荒诞衍生 ;由心灵现实主义去思考 ,我们看到的则是 19世纪末俄罗斯民众真实的精神状态———畏惧专制权威 ,远离理性思索 ,庸俗无聊 ,苟活求安。禁锢别里科夫灵魂的“套子”其实是一种源自俄罗斯封建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0.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力作之一,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笔者对这一名篇进行备课时,心想,如果按照传统的小说三要素来上似乎也无不可,可总觉得毫无新意可言,如何对现状有个突破?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巧妙的切入点并借此而使全文的解析条分缕析呢?笔者研读文本之后,一个句子赫然跳入眼帘——"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照理,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