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是抒情诗。西方诗学认为抒情诗表现诗人封闭的内心世界,诗人无须从外境出发去寻找诗的源泉。中国诗学认为抒情诗的源泉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诗情是由外境触发的,诗人的想象也离不开外景,诗人创作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诗人荷尔德林曾经说过,诗人反复吟诵的主题是"还乡","乡",家乡,故乡是出生的地方,从个人角度来说,是母亲的子宫,从全人类的角度是伊甸园。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  相似文献   

3.
海男,也许是一个有名的诗人;从其此组诗的语言与思维而言,不像是一个年轻诗人的新作。不过现在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不知是不是从前的那个诗人。从我的阅读感受来说,我认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诗歌天性的最主要动力之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而情感也是欣赏者体验的核心,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最后的归结点也是情感。欣赏诗歌的目的在于领略诗人抒发的情感,并期望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情燃烧。欣赏者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从自己内心的情感积累和先从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作品的意蕴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诗人刘章以平实、真挚、厚诚、豁达之心,创造了一个朴质无华、厚重天然、物我流注、终归大适的缪斯的艺术世界,他的诗在我国当代诗坛有着广泛的影响。从农民诗人到学者诗人,从社会功利性到佛音道意的表达,从人生社会百态到哲理意蕴的表达是诗人50多年来诗歌创作的曲折而艰辛的历程。而今诗人还在这个缪斯的大千世界中遨游、拼搏,为人们奉献着一片痴情和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文学史家历来把他与李白、杜甫并称,称为唐代的三大诗人。从诗人的学识、人品、进步思想、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一生对人民的同情与关怀上看,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在对白居易的研究中,大都着重于他中举做官到贬江州司马之前一段时期。的确,这一段时期无论从政治活动上还是从文学创作上说,都是诗人的黄金时期,是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然而对于诗人的青少年时代(出生到中举以前)  相似文献   

7.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其主要特点。从内容上,诗人注重表现心灵中的自然,使自我情感融与人类对自然的普遍情感;从艺术上,诗人运用对时间的艺术处理,达到净化自我情感,升华为艺术情感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云南回族老教师、老诗人马瑞麟中阿文对照版《摇蓝》问世。为国、为云南增光。他的诗作从纵向看50余年来有三次辉煌;从横向看诗人有三个视点(诗人视点,平民视点,教师视点)。他诗作的动力是爱诗的核心特色是真与美。  相似文献   

9.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0.
几位老师在一起讨论李白诗《望天门山》的教学问题,在谈到“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的诗意时,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是诗人乘坐的那只船,逆流而上。此时日出。诗意为“诗人坐的那只船从太阳那边驶过来”。二是认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不是诗人乘坐的那只船,而是诗人乘船顺流而下,看到的从他对面逆流而上的另外一只船。此时日出。诗意为“诗人乘船顺流而下看见另外一只船从太阳那边驶过来”。三是认为“孤帆”是诗人乘坐的那只船,他顺流而下。此时日出。诗意为“诗人乘船顺…  相似文献   

11.
雪莱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革命诗人。他反对暴政和压迫,他的诗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本文从几个角度分析的雪莱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2.
诗人邵燕祥在他的《赠给18岁的诗人》一书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或者说,每一个中学生都是诗人。"邵燕祥本人就是从中学时代,十三四岁起开始诗歌创作的,18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也是在皇村中学时代开始写诗的。在一次考试中,他朗诵自己用爱国颂体写成的《皇村回忆》,使得作为贵宾在场的当时俄国最有才华的诗人杰尔若文激动不已。这位老诗人眼里含着泪水,冲出来想吻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影响诗人创作的因素有诸多方面。从诗人与其妻子埃莉诺之间的爱情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夫妻之情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就不难发现弗罗斯特爱情观的两个方面:悲观与乐观,以及从此种爱情观中折射出来的诗人本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中晚唐诗人将湘妃意象大量入诗,具有鲜明的湘妃情结。中晚唐湘妃诗以怀古为主,多凭吊追慕之作,情感基调愁怨幽恨。从宏观而言,吟咏湘妃是中晚唐怀古咏史风潮的组成部分;从微观来看,湘妃传说与潇湘山水、屈贾情怀等共同激发着诗人的怀古诗情。诗人借湘妃之杯酒,浇胸中之块垒。其中,屈原其人其诗,对于联结湘妃意象与中晚唐诗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诗是语言艺术或者语言的演奏形式,诗人寻找一种能够表达思想的语言,使自己从闲惑中解脱出来,一切都交给语言。诗人寻找的这种特殊的语言,这种具有诗美特征的语言,是诗人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图象或哲学沉思存在的媒介物。诗人生活在这种语言里面,语言的诗性、诗的特质使诗人狂喜、惊颤不安。  相似文献   

16.
诗人是敏感的孩子,她有一双清亮的眼睛,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诗意,发现天真的情趣,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甚至难以想象的哲理。所以有人说,诗人是爱心的使者,真正的诗人是哲学家,是具有先知力量的人。读了李东华这三首诗,觉得诗人一定是一个眼睛又大又亮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国际汉学家宇文所安先生认为"盛唐诗是由一种我们称之为‘京城诗’的现象所主宰。"他将盛唐时期的诗人分为京城诗人、非京城诗人和介于京城与非京城之间的诗人。宇文所安先生大致根据时间的先后区分出了"第一代京城诗人"和"后生京城诗人"。本文拟从这一划分着手来探求盛唐时期"京城诗人"的写作趣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乃至当代的新诗,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有人曾说,考察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要了解它的哲学,考察这个民族的心灵状态,则需要读它的诗。而诗歌的情感是一首诗的灵魂,只有把握诗歌的情感,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进行灵魂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诗人与哲人之争的问题。他从城邦统治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诗人的存在扰乱了整个城邦的统治秩序,破坏了人的完整的人格发展。他通过论争认为哲学家获得的是真正的知识而诗人是无知的。所以,柏拉图站在政治家的角度认为在理想国的构建中应该驱逐诗人。  相似文献   

2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重要作品《丁登寺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思考。本文从诗歌文本出发,以诗人所信仰的泛神论为理论支持,通过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力求从一个新的角度再次探析自然这一重要主题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诗人眼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