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登明 《教育》2013,(9):41-41
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结合《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开展“唱健康童谣、做有益游戏”主题教育活动。校长杨英介绍,所谓“童真教育”就是尊重儿童自然生命状态,顺应儿童天性,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研究,善待个性差异,关注儿童真实的发展需求。图为该校学生在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2.
童谣的魅力     
欢快的节奏、重复的节拍,让童谣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着迷与喜爱。 童谣,是每一个生命诞生之初最先接触的语言,这种生命中的初次体验,会潜移默化一个人的潜意识,并将伴随一生。 钟爱童谣的爸爸妈妈们,可以从目前各类的童谣图书中各取所需。童谣类的图画书大体以两种形式表现:一种是专门就某一个童谣而创作的单行本图画书;另一类是诸多童谣的集锦,配上或多或少的插图或整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3.
保持儿童天性,凸显儿童主体自由是儿童教育的应然追求,但由于当下的学校教育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使教育过分的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压抑了儿童灵动的生命。童谣的固有特性及儿童的心理与生活特点决定了童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途径,具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基于童谣的儿童教育使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并臻于“润物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幼儿可以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而童谣独特的韵律性、节奏性和音乐性又深受儿童喜爱。教师利用童谣进行游戏化课程的创设,不仅能满足幼儿内心最真实的呼唤,而且能让幼儿在童谣游戏化课程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童谣作为一种俗文学,具有真实美、自然美、形神美和情趣美.在儿童语言教育中,积极利用童谣这种文学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情感,发展儿童感悟生活真实与美好的能力,促进儿童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是一个容易丢失的时代,当下真实在教育中被遮掩,教育意义只在表象上存在,在深层里却丢失了。真实教育作为一个完整概念首次被提出,它直面社会与教育之现实,回到生活的本真状态去探寻教育的真实内涵;真实教育秉承教育应有之义,重视生命体验,关注生命需要;真实教育让教育意义经体验而内化于心灵,使之成为不断追寻生命价值的精神动力;真实教育是一种大教育,旨在培育真实的活生生的自由而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7.
童谣在广义上指主要传唱于儿童口中的音节和谐的歌谣。根据保存下来的文本,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不同时期记载的童谣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明代以前保存下来的童谣主要是作为神学和政治附庸而存在,政治预言性是其主要特征;明代以后表现儿童现实生活和真实性情的童谣文本开始增多,并逐渐成为主流地位;当代记载的童谣作品则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童谣与儿童游戏的关系,分析了童谣中的游戏精神:自由性游戏精神、无目的性游戏精神、审美性游戏精神、真实体验性游戏精神,并指出童谣是游戏精神的实体性表征形态。  相似文献   

9.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邵琪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25-126,129
所谓阳光童谣,就是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对儿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童谣。它以其自身的快乐性、生活性、闲暇性、多样性等特点天然地成为小学德育的新路径。因此,应以阳光童谣为载体进行小学德育,并构建阳光童谣所寓含的小学德育内容。在实施方面,具体可以采用使阳光童谣课程化,开设阳光童谣校本课程;将阳光童谣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阳光童谣活动,巩固德育成效;创建阳光童谣氛围,形成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基于阳光童谣的小学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阳光童谣"抑制"灰色童谣"。  相似文献   

12.
谢武彰,台湾资深的专业儿童文学作家,他很有灵气,作品获得多种儿童文学奖项。谢武彰的儿歌主要为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生活歌,其二是知识歌。在儿歌创作方面作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即把儿歌当做儿童诗来写,因此他的儿歌有浓郁的诗味,还有鲜活的意象,跳跃的童心,灵动的想象,律动的音律,浅显的语言和多种辞格的运用等也是作品的特点。研究谢武彰的儿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远离灰色童谣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色童谣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反映了基础教育文化功能的缺失,需要从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以引导合理教育行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应对外来文化,以社会主流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多元文化,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文化与学校隐性文化建设等方面强化基础教育文化功能,逐步消除灰色童谣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极具童趣和乡土气息的语言形式,客家童谣是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综合教育素材,对儿童语言、艺术、社会性、科学认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有着激发和促进的重要价值.幼儿园一方面应有针对性地对客家童谣进行全面整合,在其中融入时代的因素,拓展客家童谣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应借鉴客家童谣的形式,编写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地方特色浓厚的正规启蒙教材,从而既保存童谣这一客家口头文化的珍品,又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州民间童谣作为一种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承载着一定地域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以方言传诵的形式展示着民众的民俗生活与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并且童谣以儿童为传承主体,在对儿童的习俗化、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其游戏娱乐、认知和文化认同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儿歌不仅让儿童身心愉悦,更让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上受益匪浅。然而当前儿歌却面,临着创作“青黄不接”、演唱“无歌可唱”、传媒“寥若晨星”等问题。基于此,我们应着重培养一批儿歌专业作家以创作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举办全国儿童歌手大奖赛以调动儿童的演唱兴趣;开通儿童音乐专用电视频道、增加儿童音乐网站以拓展儿歌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蒲华清先生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儿童诗人,还是一名出色的儿歌作者。在他的儿歌作品中,总会发现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那无限洋溢着的情趣。用语清新简明,作品深入浅出而又饱含深意,可以说是蒲华清儿歌的特色。但是,就当前研究来看,评论界对蒲华清的关注多在其儿童诗领域,对其儿歌创作关注不够,这对一个作家的研究来说,并不完备,因而,对蒲华清的儿歌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