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望在明天     
在我近5年的军旅生涯中,有些愿望尽管一次次地化为泡影,但我总不愿屈服于既成的事实,而是用脚踏实地的精神勉励自己,用实干来创造希望的明天一记得前年夏天报考军校时,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位威武。唐洒的军官的我,开始满以为这次不成问题了。谁知,结果因考得不理想而与军校无缘。这使我失望和不安了好一阵子。当时,我心里委实感到苦闷、忧虑和悲观。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呢?就在我处于仿煌的时候.指导员主动找我谈心,他语重心长地送我两句发人深省的话:一句是“年轻人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就是从无数的坎坷中锻炼…  相似文献   

2.
魏春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文静、勤奋、聪颖。经常看报的朋友不难在军报和《新疆时报》上看到魏春的名字,他时常有稿件发表。6年前,魏春从四川涪陵市一个偏僻山村应征入伍。他希望能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把自己炼成一块最好最好的钢。他所在的部队是个陆航团,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当了一名气象观测员。由于他勤学好问,半年后就成了连里的业务尖子。当尖子像尖子,他样样工作干在前面,很快又当了班长,并被评为优秀士兵。转眼三年就过去了。因为当班长太忙了,竟把考学这档子事给撂到了一边。第四年,正当他信心十足地准备参加军校考试时,…  相似文献   

3.
在南京政治学院众多令人敬仰的师长中,有这样一位教员,他创下7年授课量达400多课时、同时担任5门主课的最高记录。他就是新闻系业务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盛沛林副教授。60年代初,盛沛林副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91年,他从西安政治学院调到南京,如今,他已在部队院校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了14年。我是1993年9月考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一进校门就认识了他。如今,4年过去了,我和他许多的学生一样已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不想张扬的许多“小事”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对于新闻系93级学员来说,谁都…  相似文献   

4.
“我起死回生了。”正在住院治病的上海复旦大学前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用他这句介绍自己病情的诙谐话,引起了前来看望他的新闻系同学们的一阵笑声。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春,王中同志先  相似文献   

5.
马蛟龙1964年从西北政法学院新闻系毕业到报社工作,不几年在陕西就有点名气。后来文革期间下放,至1978年以后方回西安晚报,其时,目力已坏。到1980年以后,他看报纸已很困难。然而由于多年的职业习惯,新闻敏感却有增无减,在近乎失明情况下搞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报道。那是1980年,捷克斯洛伐克一位公民给西安啤酒厂寄来97枚世界各国精美的啤酒商标,同时要西安啤酒厂寄两枚自己厂的商标给他。啤酒厂领导唯恐牵扯  相似文献   

6.
《新闻天地》2004,(3):24-25
在湖南本土大红大紫并从湖南走向全国的相声演员奇志却不是湖南人,这让大家都感到很意外,因为在他的相声里,长沙本土方言也说得很好,他自己的解释是,在长沙呆了20年,已经是半个湖南人了。杨奇志的老家是辽宁,但是在山西出生和长大,他从小就很聪明,什么都是一学就会,儿时的他,已经展露出表演的才华,唱歌、舞蹈、说相声,几乎样样都能  相似文献   

7.
马蛟龙1964年从西北政法学院新闻系毕业到报社工作,不几年在陕西就有点名气。后来文革期间下放,至1978年以后方回西安晚报,其时,目力已坏。到1980年以后,他看报纸已很困难。然而由于多年的职业习惯,新闻敏感却有增无减,在近乎失明情况下搞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报道。那是1980年,捷克斯洛伐克一位公民给西安啤酒厂寄来97枚世界各国精美的啤酒商标,同时要西安啤酒厂寄两枚自己厂的商标给他。啤酒厂领导唯恐牵扯  相似文献   

8.
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1984年春开办具有大专学历的新闻干部培训班,1987年成立了新闻系.我从一开始就参加了筹建和教学工作。今年是复旦新闻系建系60周年,作为一名系友,不揣冒昧,想就自己在办学实践中的感受,谈谈新闻教育问题,作为对母系的祝贺!新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作为一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军校新闻系的一名女学员。在我即将毕业结束4年军校的生活的时候,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导弹袭击的事件,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新闻工作者壮烈牺牲,其中邵云环、朱颖两位是女性。他们是为和平、为正义、为祖国而捐躯的。他们忠实地履行了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责任,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成就了新闻理想。他们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优良品质,反映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畏强暴的品格。我作为军队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军校女新闻本科生,即将走上军事宣传新闻岗位,我将以…  相似文献   

10.
忆颂华师     
今年是我们的老师俞颂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六个年头了。尽管时光流逝,却不能冲刷掉对他的怀念和记忆。他那和蔼长者的形象,教诲我们时的音容笑貌,在我们头脑中总是那么清晰而长在,思绪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们有幸成为他的学生,是在1945年秋进入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后。该院是在1941年创办的,后来鉴于国内高等院校设置新闻专业者寥寥,遂于1945年创设新闻系。颂华师是国内著名报人,院长陈礼江与他有旧谊,他们都曾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授,陈礼江就到重庆张家花园去看颂华师,要他出任新闻系主任。俞师正在主编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国讯》,且有病,答以不能应聘。陈只是借重颂华老师的声誉,说;“只要你把新闻系的教师请好,安排好课程,并请一人帮你办理系务,你  相似文献   

11.
7年前,我考入黑龙江大学新闻系.追捧着“无冕之王”的光环,开始了大学生涯。在大学的第一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说,当你的作品被印成铅字出版时.就算入行了。2008年秋,经过1年军校生活的打磨和历练,我怀着对新闻的热爱,背着相机、带着纸笔,成为了一名笔走边防千里通信线上的宣传干事。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我以公派留学的方式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大学新闻系学习了一年。因为自己是搞广播的,所以时刻留意对方的广播情况也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江珊,很高兴能在这里讲述我的梦想。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在离毕业还有十多天的日子里,我想借这一场演讲,回首自己成长中的点滴过往。今天在场的各位嘉宾,可以说都是我的长辈,我的老师。我从小是看王汝刚老师的滑稽戏长大的,复旦新闻系毕业的宣克炅老师还是我的校友。  相似文献   

14.
蓝鸿文同志写了一本书,叫做<面向新闻界>,这是一个深含意味的书名. 鸿文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他从当地方报纸记者开始,之后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出版这一本书,是他几十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之一,是很不平凡的一本著作.他写的新闻文章,值得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工作者、新闻系的师生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路相军今日7月,我参加了全军统一招生考试.实指望能考上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可因几分之差,却被军区陆军学院后勤训练大队录取。我抱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这个专门培训司务长的军校大门。过去我当报道员时,常和编辑、记者们周旋,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可现在面对的是扫把、算盘和那沾满油迹的炒勺……我觉得自己是一颗金子,被埋进沙砾。我的班长叫毛艳国,又黑又矮。我天生瘦弱。每次出公差,毛班长总是点名叫我跟他一块去。让我干脏活,不是挑错了人么?我暗暗骂他“没眼力!”有一次,我俩抬广一桶滑水去猪圈,下楼梯时我不小心将…  相似文献   

16.
肖兆平剪影     
1 1986年6月,全国首届广播新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艾知生部长的首席发言,是以一个“小兵”的米信为作他论题的导语: 昨天晚上,我看到了湘潭人民广播电台一位同志的来信。他在武汉大学新闻系干部进修班学习时写了一篇文章,叫《广播电视必须有自成体系的业务理论指导实践》。他就冷西同志前几年讲的“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作了一些阐述。他分析了广播作为一种用声音作手段的传播工具所具备的优势在哪些地方……艾知生没亮姓名。但,不用多猜:中国,就一个湘潭电台。这电台,只有一人进武汉大学新闻系干部进修班。无疑,艾部长说的“一位同志”就是他,刚从武汉大学进修回来的编辑肖兆平。  相似文献   

17.
在1月19日的新春年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杨正泉副主任赠给了我一本他的新作《我与广播》。一看书名,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因为,杨正泉是“老广播”了,他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之后,就分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从编辑、记者、副主任干到副台长、台长,一直到1993年4月才离开这里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作,近三十年如一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内容一定很丰富;而我虽然也是个“老新闻”了,但对广播却仍然是个“空白”,知之不多,能获得这部书自然十分高兴。 为了丰富自己,是夜我回到家里便急不可待地  相似文献   

18.
驻豫某部政治部主任王争亚不仅自己能写稿,而且善于育才。他当主任3年来,先后有两名报道员提干,1人考上南京政院新闻系,17人立功受奖,4人退伍后当了编辑记者,被大家誉为“新闻园丁”。 王主任是报道员出身,一次在某炮团检查工作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名叫左起超的干事,觉得他文字  相似文献   

19.
初识吴鸿业,是在一位画家的作品研讨会上。当时,他是以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的代表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出现的。只见他身着便装却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他独到、中肯的发言,给我的印象,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也许是我身着戎装的缘故,相互间很快就亲近起来。他告诉我,他曾经也是军人。他1968年入伍。之前,曾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大学二、三年级时曾连续在《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通讯,如5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在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里》等。当时,新闻系的学生能在省报发表长篇通讯,实属凤毛额角,他由此成了“高…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五月二十七日,是复旦大学八十周年大庆,希望你能来上海参加庆祝活动。新闻系创建也有五十六年了,许多系友都十分关心母校、母系的发展。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晚上,一位年已古稀的老向志,在别人搀扶下找到我家,进门第一句就说:“见到新闻系的人,真高兴!”接着,又自我介绍说,他是陈望道教授的学生,在祖国边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