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青海上孙家寨出土的西汉晚期军事律令文书木牍,可以推知西汉张良、韩信《兵法》和杨仆《兵录》在内容性质上都是军事律令的结集。作为结集而成的"一本书",《兵法》和《兵录》都附有目录,但它们并不是"目录著作"。其所附目录都是勒编成册的一书篇名目录(contents),而不是"莫之或先"的群书目录(bibliography),也不是"最早的兵书专科目录"。此外,《兵录》之"录"意为"依次记载",并不是"名图书目录为录"之所始。  相似文献   

2.
出土简帛所见专门用于记录文献篇题的木牍主要有三处。其中,尹湾所出的1块篇题木牍记录了7种典籍的书名,可视为群书目录的雏形。银雀山所出的5块和阜阳所出的3块篇题木牍都是一书篇章目录。综合考察可知,《七略》之前的所谓"目录"主要是一书目录,相应的文献学问题主要是一书内部篇章结构及其关系,而不是群书目录所反映的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并且,一书目录只有"目"而没有"录",具有十分明确的检索取向。表6。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3.
李敏  程刚 《图书情报工作》2000,44(4):91-93,74
探讨《七略》前一书目录的产生、形式、编排方式、作用以及对群书目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毋煚的《古今书录序》,是迄今为止对《群书目录》的权威评论,然仔细甄别,可发现其中充满了过激之辞的指责,颇失公允,此文通过考证,对其几点不当之处进行驳正,尽量客观地还《群书目录》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5.
毋的《古今书录序》,是迄今为止对《群书目录》的权威评论,然仔细甄别,可发现其中充满了过激之辞的指责,颇失公允,此文通过考证,对其几点不当之处进行驳正,尽量客观地还《群书目录》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6.
“目录”是若干篇名(书名)及其说明的总称。目录有两类:一类是一书的目录,一类是群书目录。汉代刘向《七略》云:“《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里“目录”二字便是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这也是“目录”二字出现于史册的最早记载。《汉书·叙传》云:“爱著目录,略述洪烈,述艺文志第十。”这里“目录”二字便是指群书目录。本文专谈一书的目录。远古著作没有目录。那时人们写文章,并不是先列篇目,后写正文,只是把个人的见解写完了事。同时,由于简策的书写制度,图书多是单篇流传,也不需要什么目录。后来出现了大部头著作,这些大部头著作是由许多篇集合而成的。这样为了区别各篇,就有了篇名。篇的命名有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仔细分析相关史料,认为《隋志序》中“故梁有五部目录”之“五部目录”既不是指五种目录书,也不是指《五部目录》这一具体目录书,而是指五部之目录,即分书为五部之目录书。  相似文献   

8.
元代类书《群书通要》不著撰人,阮元依据卷首元大德三年王渊济序,认为编者为"蒙翁"、"嘿斋",但"未详其人".本文通过与《精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诸序的比较分析,论证传世本《群书通要》王渊济序实属伪造,其中所谓"蒙翁"、"嘿斋"即宋末元初人蔡正孙、于济,其人与《群书通要》并无关联.《群书通要》的编者、时代及流传刊刻情况亦需重新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105-111
"四书类"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中出现较晚的一个类目,始设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北宋以来,《大学》《中庸》二书受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渐与《论语》《孟子》并列.南宋朱熹撰成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四书学"系列著作,标志着我国经学史上"四书"名称的确立和"四书学"体系的形成.随着"四书学"著作的日趋繁盛,基于实际需要,《文渊阁书目》创设了新的图书门类"四书类",集中著录该类典籍.此后,明清官私目录大都不同程度地设立了"四书类"及其相关类目,并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四书类"成为传统分类体系中"经部"的重要类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古代书目类目增省的"文献保证"原则以及"与知识发展相同步"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目录起源之说尽管有四,然其中“篇目说” (即:“单书目录”),是很值得研究的。我国图书目录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91年,司马迁的《史记》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其目录体系在当时实力新创。它是单书目录,集目录三要素(序、篇名、篇次)之大成,有目录的內容和目录的型式,是为图书目录之始。刘向、刘歆的“七略”,则是“群书目录”之始,使《史记》单书目录开创的目录体系更趋完善。无论是《史记》目录还是“七略”,都是“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的分类目录体系。直到李贽的《藏书》编纂完成的1597年,“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现存历代湖北地方志336种,《中国古籍总目》略同。2012年出版的《湖北省历代旧方志目录》将这一数字改为514种,增补甚多。但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该目录除了扩大收录范围,还有违体例收录了不少不当收之书。若将此类加以剔除,该目所收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出入不大。  相似文献   

12.
威海市古籍庋藏宏富,市图书馆及文登、荣成、乳山图书馆均有大量收藏。尤以文登为最,以《守皖谳词》和《巡漳谳词》为代表的69种古籍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8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丰厚的藏书源于当地悠久的人文传统,威海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刘必绍、董祚远、于琏、于熙学、于颐发、毕以绣、孙福海、孙葆田等著名藏书家。如今,《威海市古籍联合目录》完成,为研究利用威海古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证《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的《天盖楼四书语录》并非天盖楼刻本,探讨此书的版本情况;指出殿本《西清古鉴》应为刻本而非铜版本,论证《名录》中《西清古鉴》实为光绪年间日本铜版本;《名录》中《全唐诗》应以初印本而非后印本为佳;并探讨《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古文渊鉴》尚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明朝末年的陈第,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位音韵学家。《世善堂藏书目录》是其晚年整理藏书的成果。在介绍陈第的生平、世善堂藏书的源流和《世善堂藏书目录》的版本的基础上,以《知不足斋丛书》所收录的《世善堂藏书目录》为本,详细重点地分析它的著录方式、类目名称、分类方法及其缺点。《世善堂藏书目录》在目录学、文献学、分类法、版本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秋娥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43-146
《类编标注文公先生经济文衡》从朱熹语录、文集中选文分类辑录其论道论政言论,是一部重要典籍。关于该书编者,古今著录分歧较大,或为南宋滕珙,或为南宋马括等。从该书宋版中的两篇序言和马括生平等方面分析,该书编者应为马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国家图书馆及近年来的中华再造善本目录等将该书编者著录为宋滕珙,当为错误,应予改正。
  相似文献   

16.
王宇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22,(1):106-113
民国三十三年,顾廷龙与潘景郑合编的《明代版本图录初编》面世,此书首次以图录之称,辑录明季善本书两百零三种,每书采正文书影一、两帧,并附版本信息,开创了一种版本目录学研究的新范式,并对后来的《中国版刻图录》和《清代版本图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编辑出版这部《图录》时,顾廷龙正应叶景葵、张元济之邀请,于上海参加合众图书馆的创建。特殊历史时期下的图书馆建设,古籍版本图录的整理模式,深入研究或可钩沉出版史料,启发当下。  相似文献   

17.
叶建 《出版科学》2012,20(5):103-107
《图书评论》作为国立编译馆主办的书评期刊,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但是不能以此否认刊物在近代书评期刊史上的地位和价值。20世纪30年代初,《图书评论》以书评的形式关注新兴学科的发展,回应思想文化界中重大问题的争论,是当时办得较有特色的学术期刊。但终因其语言风格在当时出版界、学术界引起诸多非议,成为迄今为止评说纷纭的众多近代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文史学界和图书馆界权威的工具书,由于其规模庞大,书出众手,难免有讹误存在,如部分作者姓名、题跋者姓名等信息著录错误,辑录者所在年代著录不当,部分图书被重复著录、分类不当,馆藏著录错误等。为此,《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应注重对这些错误的修订。  相似文献   

19.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骆伟 《图书馆论坛》2007,27(6):220-225
香港赖氏学海书楼,自创办至今,长期坚持公开阅览和举办国学讲座垂八十余年,这在我国私人藏书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文章从举办国学讲座的意义和历程、内容、特点等几个方面予以阐述,目的是弘扬国粹,表彰书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