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活动的文化性更加突出,独具特色的河南戏曲文化是河南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述戏曲、河南戏曲文化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河南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实现"两个转变"和一个"结合",开发专项产品,修建河南戏曲文化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2.
齐鲁休闲体育文化资源有着文化性、独特性、休闲性以及教育性等特征,促进其产业化开发与发展是可持续化的基础.休闲体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以"注入文化内涵、创建品牌文化、分级规划管理"为路线方针,秉承"因地制宜、个性化、市场化、综合性"等多项开发原则,对运动产业、体育赛事产业、节庆产业、旅游产业以及附属产业等多方面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构建产业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通过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有序的深度开发,提升宗教文化旅游的品质,加快宗教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加强宗教文化旅游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弘扬河南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也已成为衡量一个省、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要通过培育国际旅游品牌,强化河南旅游形象品牌,在保护好古建筑遗址基础上拓展自然生态旅游以及政府扶持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等发展方向,以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原文化发源地的河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学遗产,如何把文学资源开发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学旅游资源,成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针对目前河南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的现状,需要突破制约河南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瓶颈,用创新的思路整合古代文学资源,实现文学旅游资源的商业、娱乐、教育、考古诸多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原文化发源地的河南,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学遗产,如何把文学资源开发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学旅游资源,成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针对目前河南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滞后的现状,只有突破制约河南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瓶颈,用创新的思路整合古代文学资源,实现文学旅游资源的商业、娱乐、教育、考古诸多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浙中地区名人文化资源丰富,但产业化水平较低。目前,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浙中城市群的建设,浙中各个县市以名人文化为主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但从整体上来看,对于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着认识不足、整合开发滞后、缺乏品牌意识、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浙中名人文化资源产业化理论框架分析,浙中名人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应理清整合开发的思路、打造整合开发的物质载体,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等策略来促进浙中地区名人文化资源的大开发。  相似文献   

8.
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品牌建设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综合分析河南宗教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强河南宗教文化旅游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最具竞争力的是其历史文化资源,因而在文化产业化时,需要优先开发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历史文化资源要转变为文化产业,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竞争力状况进行量化分析,才能使我们了解河南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指导我们进行产业开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随着"宗教旅游业"的全国盛行,佛教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发展开来。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河南省佛教旅游文化资源,分析了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优势,继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对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使河南旅游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