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明确此类院校首要任务是培养未来行业所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转型发展和专业建设中,结合市场需求,与大唐移动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通信工程专业,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特色培养计划,共同制定教学质量体系和考核标准,按照"工程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专业与行业无缝对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程型技术人才。本文从学校转型发展和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出发,对前期在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详细阐述了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特色培养计划的构建和具体实施方法,供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以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培养标准、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探索新时期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以实验教学环节为改革突破口,提出"分阶段、交叉式、阶梯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以化工基础实验中心为建设平台,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装置建设、教学方法、考核管理等方面,多环节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出化工"卓越工程师"专业实验教学的新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了我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卓越工程师班是长江大学秉承"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设置的特色班级,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石油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质量工程师"为目标.《钻井工程》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分析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钻井工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钻井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三个方法,即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完善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场实际;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国家确立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据国家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西安理工大学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实施目标和总体思路,构建水利水电工程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建立高素质校企联合师资团队,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水利水电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卓越工程师班的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以此为契机,确立卓越班导师制度,全面指导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及科研,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尽早参与到化工企业的研发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卓越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目标,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优化材料化学专业课程结构,确定"大平台,小模块"的两级教学模式;调整课程内容,确立"经典+前沿+应用"的原则;改革实验实践体系,建立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三个依次递进层次的新实验体系,开展一系列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此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改革和完善实训环节,让企业变成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地。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可为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7,(6):108-11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其内涵是强调校企联合,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突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的改革基本思路,并结合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施卓越计划的案例,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需求,从专业综合改革、校企合作模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角度论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主张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定位改进培养模式、合理设计企业阶段培养计划,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享人才资源、建立企业工程教育实践基地等方式拓展校企合作互动模式,加强校内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型课程建设、科技创新竞赛指导,探索深层次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使学生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培养合格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优秀工程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从教学目标、教学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情商的培养、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这几个方面对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